網上的實名認證有危險嗎(實名認證洩露個人資訊怎麼辦)
現在咱們經常有不少朋友,願意在家裡呆著,訴稱宅男宅女。要說買東西,連門都不帶出的,都是網購,足不出戶的,多方便。但是很少有人想到,那個快遞單子就是個人資訊洩露的一個重要途徑。咱們都知道這快遞單得寫上地址電話甚至是快遞物品是什麼都要寫上。所以這個時候,往往這快遞單子就是你的隱私都給洩露了。這種洩露有時候要極端的話,甚至都能影響到你的生命安全。
之前在福建省廈門市就有個例子,有一個姓劉的女士,三十出頭。父母挺有錢,自己也是個高階白領。自己買了一套高階公寓,平時一個人住,她的生活樂趣很大程度在於消費一些比較貴的高檔女包,高檔服裝。奢侈品之類的。她消費這個也是採用快遞的方式。快遞登門給送來。取了快遞後包裹一般都順手扔垃圾桶裡了,包裹上面的快遞單都沒有撕掉。
這個事要不說無巧不成書,她這個小區裡面有一個挺窮的人,姓陳,這姓陳的怎麼能跑到高檔小區呢?原來是來給別人的孩子補課。這個姓陳的家庭條件比較差。有天來給孩子補課走的時候從這個劉女士門下走了過去,結果從這經過的過程中發現這個垃圾桶裡有很多快遞包裹。這個快遞包裹上面還有商品的商標。他一看還是奢侈品。他這個人就好奇,隨便就拿起了一個快遞的包裹單看了一眼。後來他從這經過陸陸續續的總是能看到這個垃圾桶裡有奢侈品快遞包裝。基本拿起來一看就是一個人的。單子上寫著裡面的東西不是高檔服裝就是高檔女包。反正都是好東西。事件長了,這位姓陳的就心生歹意了。
他一看這包裹單上寫的清清楚楚的這棟樓幾樓幾號的。回去他就開始準備作案工具了,然後就照著這個地址敲門,一敲門劉女士就在家裡問誰啊。姓陳的就說送快遞的。平時也總有送快遞的來敲門,在一個她的快遞比較多,也不知道啥時候能送來,劉女士就沒當回事的開門了。然後姓陳的就闖了進來,拿刀一比。劉女士被嚇到了,然後要錢給錢。要東西給東西。可是姓陳的一看得手這麼容易,更生了歹意。要非禮劉女士。結果劉女士奮力掙扎,姓陳的一害怕就動了刀。把劉女士給殺害了。
就這麼簡單的一個快遞,把資訊洩露了,就出了人命。當然說的這個例子比較極端,一般情況都碰不到。但問題是一旦你這個資訊要是洩露出去,還有一些小偷根據你這資訊來踩點來了。俗話說,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資訊洩露後可能會有很多麻煩。所以我是建議各位經常用快遞的朋友,仍快遞包裹的時候一定要先把快遞單撕下來,或者用溼巾或溼毛巾擦擦,咱們不能因為自己的疏忽造成自己的資訊洩露。
由於個人疏忽造成的資訊洩露原因只要多加防範還是可以杜絕的,但是在很多情況下,個人資訊都是通過第三方途徑洩露出去的。都有哪些機構有意無意洩露著我們的個人隱私?他們又是如何洩露資訊的呢?面對這些情況我們又該如何保護自己的資訊保安。
還有一種洩露個人資訊就是一些機構給洩露了,其中比較常見的,也是性質挺嚴重的。是現在網上的一些事。我們現在網上買東西往往都是用某寶來進行交易支付。那麼某付寶裡面保護的東西就太豐富了。手機號,註冊的資訊包括繫結的銀行卡和實名認證資訊。那這某付寶裡面個人資訊洩露可了不得啊。
之前北京就出過這個事說某付寶洩露資訊。一位用其買東西的網民。他在買完東西后好奇,他就把某付寶付款頁面放在谷歌上面搜尋。結果一下子搜出了2000多個頁面出來。都是關於付款的,上面都有這個人的詳細資訊這些。這本來是他隱私,居然能通過搜尋引擎搜尋出來。當時他就感到很恐懼,就把這個事起訴法院了,後來某付寶站出來解釋。說這個沒啥事,沒洩露那麼多,多數都是買郵票的。他無非就是弄完了後把這個頁面跟人家共享了,跟賣郵票的賣家共享了。意思就是你看我給你打款了。你趕緊發貨。但是就是這樣大家都很可怕。覺得這資訊要是洩露出去,還繫結有銀行卡。財產安全很難保證。
2014年年初的時候發現,某付寶下面有一個員工就是內鬼。他把這些資訊攏過來之後,他又把別人的個人資訊往外賣。最後警察介入,把這個人給抓住了。所以這就是機構有時候也會洩露你的個人資訊。而且現在我們的網購情況比較多,就是網路上經常出現讓註冊手機的,又讓實名認證繫結銀行卡的,所以這一塊個人資訊要是洩露了,神不知鬼不覺的可能你就會受到很大的威脅。而且這個不同於前面說的通過手機快遞單等洩露資訊自己可以處理的。往往網上這個東西一旦要是有不法分子利用一些病毒侵入哪個網站弄走了。你這個安全就會受到很大的威脅。
還有網上最近也經常出現一些例如陌陌三千萬使用者資訊在暗網上出售資訊。還有什麼1.3億條酒店開房資訊在暗網出售等。
所以這機構有時候洩露個人隱私,咱們個人很難把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