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o專業拍照模式教程(vivox70的照相功能怎麼使用)

去年9月,vivo釋出了全新影像旗艦手機X70 Pro ,推出後收穫了不少口碑,對於使用過上一代X60的我們來說,也是手癢難耐,一個月前新機到手,但重慶天氣久不轉晴,我們也為了vivo X70 Pro ,飛奔至雲南,在麗江與香格里拉的旅途中拍攝了不少照片與視訊,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臺手機的影像效能是否真擔的起“影像旗艦”四個大字。

外觀設計

本次我們使用的是vivo X70 Pro 系列三款顏色中最受大家歡迎的“曠野”藍色,整面的藍色蒙皮不僅是與鏡頭模組上的小藍標相呼應,在拍攝時比起目前大多數手機所使用的玻璃、塑料材質也會更防滑,更容易握持。

然後是我們最看重的後置鏡頭模組,上一代X60系列的獨特雲階在X70 Pro 上升級成了寬大的陶瓷雲窗,更大的雲窗平衡了攝像頭模組的視覺比重,陶瓷、皮革與金屬的結合十分性感。

從X50就開始提出的防抖雲臺也得到了保留,經歷了X60的優化,在X70 Pro 上可以看到微雲臺工作時的狀態,並可以在後臺進行手動校準,看來以後微雲臺可能都會是vivo X系列的標誌性設計了。

雖然微雲臺只有廣角主攝配備,但其它後置鏡頭都擁有OIS光學防抖,具體引數如下:

1、5000萬畫素GN1主攝,1/1.3英寸CMOS,支援雙核對焦的,等效焦距24mm左右,光圈F1.57,支援OIS光學防抖。

2、4800萬畫素超廣角微雲臺主攝,1/2英寸CMOS,等效焦段14mm左右,光圈F2.2,支援微雲臺防抖。

3、1200萬人像主攝,等效50mm左右焦段,光圈F1.6,支援兩倍光學變焦OIS光學防抖。

4、800萬畫素潛望式超遠攝,光圈F3.4,5倍光學變焦,最長60倍數字變焦,支援OIS光學防抖。

因為物理上的限制,即使手機廠商們在影像功能上再卷,手機的CMOS也不會再如前幾年一般持續的增加。可以預見的是,在之後的廠商影像競賽中,手機演算法一定會佔更大比重,所以這次vivo除了延續上一代與蔡司的合作外,還為vivo X70 Pro 加入了自研的專業影像晶片V1,平常使用時可以提供插幀、動態幀率等功能。

在影像方面,v1晶片可以在低功耗條件下執行MEMC去噪和插幀,配合主晶片ISP原有的降噪功能實現二次提亮二次降噪,簡單點來說就是在光線不足的情況下拍攝可以更純淨、計算速度更快,更方便的實現“超級月亮”“夜景人像”等功能。

理論測試

理論測試中,我們主要從這部手機的解析度、高感畫質、寬容度等方面進行測試分析。如非特別指出,則測試中預設使用5000萬畫素主攝完成測試。以下為官網提供的攝像頭模組資訊。

001 解析度測試

解析度測試中,我們使用4顆後置攝像頭分別拍攝解析度標板,並擷取中心與邊角畫質,放大後檢視不同鏡頭具體的畫質表現。

4枚鏡頭都是恆定光圈鏡頭,通過解析度測試後可以看到:

  • 5000萬畫素主攝,畫質最好,中心與邊角都比較銳利,線條周圍沒有什麼毛刺;
  • 4800萬畫素超廣角主攝,中心同樣銳利,與5000萬畫素主攝相比邊角稍軟,不過作為超廣角鏡頭來說,完全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
  • 1200萬畫素的人像鏡頭,在中心畫質上也比較銳利,但邊緣比起兩顆主攝鏡頭就要軟一些,考慮到這是一顆人像鏡頭,中心與邊緣的畫質有所差距還是十分合理的;
  • 長焦攝像頭的畫質相比於另外三支鏡頭雖然要更差一些,但因為使用了潛望式結構,所以中心畫質依然在可用範圍。

002 高感測試

在“相機”應用中開啟專業模式,就可以手動調節曝光,vivo X70 Pro 的感光度範圍為ISO50~ISO3200,以每整檔ISO為一級,拍攝畫面,並擷取細節與暗部表現,檢視影象畫質跟隨感光度的增高而產生的變化。

從截圖中可以看到,vivo X70 Pro 在ISO400以下時,畫面細節與暗部都能呈現比較純淨的畫面。

ISO800時,暗部會出現部分塗抹;到了ISO1600時,畫面花蕊細節部分已經缺失了大量細節,但暗部黑色部分沒有出現在其他手機上比較常見的彩噪,可見V1晶片對於噪點有不錯的抑制效果。在使用vivo X70 Pro 時,我們建議將感光度儘量控制在ISO800以下,以獲得最好的畫面質量。

003 寬容度測試

使用vivo X70 Pro 時,可在“專業”模式中設定同時拍攝jpg、Raw格式素材,所以我們的測試也分別檢測了jpg與Raw格式兩類格式的寬容度。

我們在專業模式中設定快門與ISO自動,只調整相機的曝光補償,機內曝光補償範圍在-3EV檔至 3EV檔之間。

   

jpg格式寬容度

   

Raw格式寬容度

通過上面jpg格式與Raw格式的還原後狀態來看,可以發現在jpg格式下,vivo X70 Pro jpg格式照片的寬容度範圍度在-3EV檔至 2EV檔之間;

使用Raw格式後,照片寬容度有明顯增加,過曝3檔後細節也可以全部拉回,所以在拍攝一些大光比的照片時,最好同時保留Raw格式檔案,方便後期回拉。

004 畸變測試

畸變測試中,我們使用四顆鏡頭分別拍攝磚牆,並觀察影象的畸變程度。通過拍攝結果來看,除了潛望式長焦鏡頭所拍攝的畫面有輕微的枕型畸變,廣角主攝、主攝與人像鏡頭的畸變幾乎都可以忽略不計,這樣良好的畸變表現一方面是鏡頭素質的體現,另一方面也與機內V1晶片的演算法有關。

   

廣角主攝

   

主攝

   

人像鏡頭

   

潛望式長焦鏡頭

005 防抖測試

vivo X70 Pro 的視訊防抖系統乍一看比較複雜,有標準防抖、超級防抖、地平線防抖三種模式,但進入到專業視訊介面後,防抖模式被簡化為開啟或關閉,以下為4K 60fps下測試的防抖模式開啟效果。

可以看到在防抖模式開啟時,手部的細小顫動被過濾掉不少,對於自身重量較輕的手機,防抖模式的開啟有助於我們在拍攝小範圍移動畫面時達到近似穩定器的效果。

圖片拍攝體驗

雖然vivo X70 Pro 在理論測試中的表現不錯,但這畢竟對於廣大消費者們來說,好不好用才是大家最看重的品質,接下來,我們也將從照片與視訊兩個維度來探討vivo X70 Pro 的實際使用體驗。

001 蔡司自然色彩

除了鏡頭上蔡司T*的加持,vivo X70 Pro 還可以在機身內部開啟蔡司自然色彩,使直出色彩更加真實還原。

我們也同時拍攝了同一畫面的原彩、蔡司自然色彩與Raw格式檔案,從對比中可以看到,原彩的色彩偏冷,會給人一種比較豔麗的感覺,而蔡司自然色彩對於顏色的表現確實更符合真實的色彩,以及人眼的視覺習慣。

   

從左至右依次為原彩、蔡司自然色彩、Raw格式調整後影象

下方的雨傘圖中,蔡司自然色彩的表現更為明顯:在使用蔡司自然色彩的同時,演算法也會同時保護畫面的暗部細節,可以看到使用Raw格式強行提升暗部後,反而會在暗部產生紫紅色的偏色現象。

   

從左至右依次為原彩、蔡司自然色彩、Raw格式調整後影象

所以在高原地區拍攝時,我們一般都直接使用蔡司自然色彩的直出,照片在保留透亮天空的同時自帶高飽和、味道十足,蔡司的色彩科學確實是我們在後期中很難手動調出來的。

002 RAW檔案

雖然蔡司自然色彩十分強大,但在一些光比過大的環境中,機內演算法對於亮部和暗部的取捨可能並不能如我們所願。此時就體現了RAW格式檔案的重要性,在畫面中有明顯高光部分時,我們就會開啟RAW格式,方便後期修改畫面的明暗關係。

   

直出

   

raw格式調整高光

目前手機版的PS、LR等軟體中可以直接開啟RAW格式,5000W畫素的主攝照片在小螢幕上的觀感足矣媲美專業相機拍攝的高精度圖片,RAW格式最大程度的保留了畫面資訊的原始資料,給了比較大的調整空間,對我們平常使用慣了單反、微單等專業主機的人來說,蔡司自然色彩所生成的原圖也能成為很好的調色參考。

   

raw格式調整後

003 夜景

vivo X70 Pro 在暗光環境下的拍攝效能得到了大幅升級。相較於之前評測過的上一代X60,X70 Pro 藉助V1晶片的運算優勢在處理時間上要快得多,對於夜幕下天空的細節表現要強不少,降噪效果明顯,暗部沒有出現過多彩噪,天空顏色依然純淨。

   

vivo X60拍攝

   

vivo X70 Pro 拍攝

   

vivo X70 Pro 拍攝

   

vivo X70 Pro 拍攝

同時,vivo X70 Pro 因為蔡司T*鍍膜的提升加持,在鬼影眩光上的控制也表現得極為出色,面對直射的光源,基本不會產生明顯的鬼影效果,可以說是夜景拍攝的利器。

004 人像模式

開啟人像模式後,鏡頭模組會啟用1200萬的2倍焦段人像鏡頭,焦段上約等於全畫幅50mm左右的焦段。在人像模式的風格化選項中,vivo X70 Pro 依然保留了4款蔡司認證的濾鏡,分別為Biotar、Sonnar、Planar、Distagon。

其中Biotar直譯過來也就是傳奇旋轉虛化,也是我們常說的旋焦效果,在背景光斑比較多的場景比較明顯。

而sonner也就是大光斑奶油虛化,也是我們日常最愛用的幾種濾鏡之一,這款濾鏡可以把人比較“柔和”的摳出來,減少演算法對於人物邊緣與背景分割的不自然感。

當然,這顆鏡頭的畫素還是不如主攝的,所以我們還會使用機內自帶的膠片預設直出拍攝成片,照片中會隨機加入復古的光暈效果,配合改變背景虛化光斑形狀的豐富效果,可以玩出不少花樣。

005 微距模式

在vivo X系列硬體不斷髮展的同時,各種特殊的拍攝視角也得以在X70 Pro 上實現,例如在靠近主體後自動開啟的“超微距自動”。

在拍照模式下,靠近物體便會自動開啟超微距功能,此時便會從5000萬畫素的主攝自動切換為4800萬畫素的超廣角主攝,用來拍攝一些細節物體時,畫面邊緣部分會被適當的虛化,成片會呈現猶如身在“小人國”的視角。

視訊拍攝體驗

001 視訊拍攝畫質

vivo X70 Pro 在專業模式中可以拍攝8K 24/25/30fps;4K 24/25/30/50/60fps的視訊以及1080p、720p的240fps慢動作視訊,這次我們也拍攝了大量的8K素材,剪輯時,8K素材能為我們二次構圖留下較大的調整空間。

相對於其他手機,vivo X70 Pro 的視訊壓縮率較高,4K視訊的位元速率在63Mbps左右,8K視訊位元速率在110Mbps左右。根據最終呈現效果來看,vivo X70 Pro 做到了高壓縮率的同時儘可能保留了畫質與清晰度,長時間拍攝4K或8K視訊也不用擔心記憶體被很快佔滿,在使用手機或電腦上的後期軟體進行剪輯時,也能減少對裝置硬體的要求。

002 防抖效能

vivo X70 Pro 的防抖效能在理論測試上已經體現的很明顯了,良好的防抖效能可以讓我們在使用盡可能少的穩定裝置的前提下,獲得相對穩定可用的畫面。

在旅行過程中,我們經常會使用vivo X70 Pro 拍攝窗外風景,由於超廣角鏡頭支援微雲臺防抖,另外三顆均為OIS光學防抖,所以就算在顛簸的路面上行駛,我們也可以手持拍攝非常穩定的畫面,這也是vivo X系列發展至今的一大黑科技。

手持正常走路,並且只使用自拍杆,通過下面未進行增穩的直出畫面可以看到,畫面的震動被抵消了不少,雖然還是存在Z軸抖動,但並不算嚴重。

003 專業模式

在專業視訊模式的4K 30fps解析度下,我們可以手動開啟Log模式,vivo的Log模式比較容易還原,使用PR中自帶的Alexa default logc2 rec.709還原Lut也不會有太大的違和感,微調一下就能還原拍攝現場的高光與陰影部分。

另外,專業模式中的視訊拍攝與照片拍攝一樣,都能自由調整ISO、快門速度等引數實現手動對焦、波形檢視等功能。對於有過使用微單、單反等主機經驗的朋友們,我建議多嘗試專業模式拍視訊,可以解鎖更多拍攝樂趣。

004 順滑變焦

攝像模式下,vivo X70 Pro 一共設定了4個變焦錨點,分別為 0.6倍(超廣角)、1倍、2 倍和 5倍,拉到底則是 60倍

四個錨點也是在對應著切換不同的鏡頭,這一點在現在大多數的多鏡頭攝像模組中都很常見,然而在連續變焦拍攝過程中,很多畫面會因為鏡頭的切換而出現明顯頓挫感(特別是從超廣角鏡頭切換到廣角主攝的過程中),但vivo X70 Pro 在變焦過程中卻可以牢牢鎖住畫面中心,這讓我們感覺頗為神奇。

005 智慧延時

延時攝影是我們使用vivo X70 Pro 拍攝最多的模式,不為別的,只是因為機內直接生成4K延時視訊十分方便,使用超廣角主攝鏡頭拍攝延時,也十分適合我們一路上遇到的各種風景。

用一支輕巧的烈龍雲雀腳架,還可以在車上拍攝炫酷的運動延時。隨時隨地的架設——這也是手機的優勢之一,因為是機內自動生成,所以不會造成素材的冗餘堆積,對於我這種懶人,外出隨時使用手機拍攝延時,既省下了空間,也省下了時間。

可以看到X70 Pro 視訊拍攝方面的功能十分全面,而且幾乎每一項功能都是為了素材後期可用而設計的,從逆天的防抖到順滑的變焦效能,能看出vivo從前幾代產品上吸收了不少使用者意見。

當然,我們也在使用過程中發現了一些問題,使用者互動方面還需要針對視訊系統做出一定的優化,例如在相機中有“錄影”與“專業錄影”兩種錄製介面,“專業錄影”的8K視訊模式會顯示可以開啟防抖,但在“錄影”的8K視訊模式下,會發現防抖並不能開啟。

又或者在“錄影”模式下開始拍攝時,調整幀率、解析度、防抖模式中的任意一項,都有可能造成另外兩項改變,導致我們後期檢查素材時出現了大量不同解析度視訊混用的情況,好在這並不算硬體上的問題,只需要更新系統後在拍攝介面加入當前拍攝規格的提示就行。

綜述

vivo X70 Pro 的影像效能好嗎?

答案是毋庸質疑的,靜態攝影方面有蔡司自然色彩與四攝鏡頭的加持,從功能上滿足了我們絕大部分的拍攝需求;動態視訊方面,適用於多場合的防抖模式與8K視訊的加持,也大大增加了我們隨手拍攝素材的可用性。

在我們使用的過程中,常常也會被與它直出的色彩與豐富功能所驚豔,如果非要說有什麼缺點的話,那可能就是在影像功能的整合方面還有待加強,雖然這也是目前國產手機陣營的通病,但看到vivo X系列的接連蛻變,我們也相信,vivo X系列未來一定還會給我們帶來更加不一樣的手機影像體驗。

優點:

1、蔡司直出色彩優異,大部分圖可以直出

2、四攝均含有OIS光學防抖

3、拍攝模式多樣,足以應付多種複雜環境

4、5000萬高畫素畫質優異,各鏡頭堆料優於同價位產品

5、V1晶片加持,拍攝夜景時降噪效果好

缺點:

1、視訊模式下的功能需要整合,提升體驗

▶ 圖片樣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