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軟體是怎麼賺錢的(百度地圖導航靠什麼賺錢)

前不久給喵哥親戚車載地圖升級的時候,給大家聊了一下凱立德地圖,不少朋友在視訊下面評論了很多,像CS1.6和魔獸世界,包括我們那一代人很多的記憶,再說喵哥眼淚都下來了,確實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記憶。當然,也有不少朋友在問,百度地圖、高德地圖,包括一系列地圖都是免費使用,它們靠什麼盈利。因為以前凱立德做地圖,靠升級地圖和開會員收費生存。但是,高德地圖和百度地圖免費之後,升級和開會員也沒有收費,是不是屬於純投入?

做地圖在以前很長一段時間,其實真的都是純投入,而且地圖的投入比做搜尋引擎、做網站這種投入高多了。地圖涉及到資料測繪,很多地方需要去實際拍攝。所以,平時在路上開車的時候,有時候細心點可能會發現有一些地圖測繪車,而且見的比較多的是百度街景拍攝車。國內的地圖裡面,像高德和百度兩家,百度地圖很大的優勢其實是在街景,更新的比較快。而且拍得比較完善,很多小區裡面都有拍出來,在使用上確實提供了很多便利。

提供地圖的公司,它們花了這麼多成本,使用上卻一直免費,難不成真的是做好事?當然,免費這種趨勢肯定是一直持續下去的,因為一旦免費了,再想恢復收費模式,肯定會流失大量的客戶。但是,可以通過其他的方式來轉嫁成本。比如,現在開啟百度地圖或者高德地圖,會發現裡面各種各樣提供便利的資訊越來越多。比如,開啟高德地圖,最明顯的就是訂酒店、駕車、打車。訂酒店、打車明顯都是能夠提供商業服務的。

接著進入周邊,就會看到附近的很多娛樂活動、吃飯、電影包括各種各樣的資訊,都融入在裡面。

同樣開啟百度地圖,最便捷的首先也是打車,接著是駕車、公交、搜尋、簽到,打車作為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植入進來。

接著進入周邊,同樣的馬上就推薦各種各樣的美食、景點、酒店、休閒娛樂,現在地圖免費之後,已經不再是當年單純的一個導航了,而是融入了各種各樣的生活資訊、商業資訊。導航公司通過給其他的服務平臺導流,從中間能夠收取到一定的流量費,當然可能裡面還有其他更多的、更深層次的一些商業因素。

除了在表面上能夠看見的,提供各種各樣的商業服務之外,地圖公司還有一個很大的來源,給第三方的一些軟體或者APP提供地圖服務。比如,打車、外賣、旅遊所有這些軟體,搜尋一個地方的時候,它會呈現出一個地圖,這個地圖並不是這些軟體自己開發的。開啟地圖之後,在左下角或者右下角,可能看到標了某某地圖。實際上資料是從這些專門做地圖的廠商那裡調取的,關於地圖資料的調取,喵哥也查了一下,它會給一個基礎的免費指數。比如,每天2000指數,如果超過2000指數,剩下的指數可能需要買它的套餐,如果不買套餐,每天訪問超過2000指數,就直接不提供流量。

綜合來看,這些地圖在剛開始免費的時候,確實承受了比較大的運營成本壓力。但是,隨著這幾年,尤其是手機的網速越來越快,在移動網際網路上所能實現的東西越來越多,地圖已經成了一個很重要的流量入口,甚至扮演了實體搜尋引擎的角色。比如,前段時間我想給我小孩找一個寒假培訓班,但是找不到培訓班的電話,只知道名字,喵哥就通過名字搜尋到這個地區,然後通過百度的街景地圖,發現培訓班的門頭上面貼了一個電話,打電話過去就順利找到了培訓班。

地圖免費之後靠什麼盈利,我們壓根就無需擔心,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它們只會活得越來越好,而且最後可能成為流量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