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wifi老是卡頓怎麼回事(家裡wifi卡頓怎麼解決)
家庭網路從出口寬頻到終端是一條整體鏈路,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1.出口區域:電信運營商入戶線路最終交付到戶側的是一條乙太網網線,包含入戶光纖終端及出口路由器。
2.核心區域:該區域是所有網路裝置互聯的中心點,是家中網路骨幹通道。通常為路由器或者交換機,實現網段路由互通等功能。
3.接入區域:是網路面向使用者最近的區域,其實現與終端(手機、電腦等)互聯功能,通常為無線路由器(AP)和交換機有線埠。
由此可知,以上鍊路任何一個環節出現瓶頸都會影響體驗。所以在此和大家分享Wi-Fi訊號側通用優化方法,以期快速提升Wi-Fi質量。具體裝置配置方法可參考使用者購買的各款無線路由器(AP)說明書。
家庭Wi-Fi網路故障表現
表現1:網路斷線、丟包、卡頓、速度忽快忽慢、抖動幅度大、不穩定。
簡析:網路質量好壞直接體現在協商速率上:因為協商速率是根據訊號值、噪聲、干擾、重傳率等一系列射頻引數綜合體現出來的。
表現2:上網速度非常慢。雖然擴容購買了很高的外線頻寬,併購買了高功率無線路由器,但是速度依然沒有改善。
簡析:問題在Wi-Fi訊號上,部分無線路由器廠商大力宣傳其產品發射功率高訊號可穿牆,但忽略了終端發射功率回傳能力和漫遊切換的問題。由於無線路由器發射功率較高從而訊號強,導致了離路由器較遠的終端接收訊號顯示為滿格,但距離或阻擋已經超出了終端自身發射功率回傳的功率範圍。
表現3:明明手機在臥室A,卻經常連線到遠處臥室B的路由器上,雖然螢幕上顯示訊號槓槓滴,但是實際使用起來網速“捉急”。
簡析:發射功率過高,家中安裝多個無線路由器(AP)時,基本都會產生終端粘連不漫遊現象。
Wi-Fi訊號優化原則
一、適當降低無線路由器發射功率,參考室內通訊半徑為8-12米。
1.雙向通訊:比如手機打電話,需要將聲音通過抽樣壓縮變成電波訊號返回給通訊基站,此時就受制於手機功率,即有效發射距離。因手機端發射功率比較小,所以中國移動需要蜂窩狀覆蓋數量龐大的通訊基站,其目的是為了接收到終端有效的回傳,實現有效的雙向通訊,Wi-Fi同理。
當通訊雙方功率不匹配時就會造成Wi-Fi使用中頻繁中斷、速率低等情況發生,所以Wi-Fi路由器要匹配終端功率的有效工作能力,建議配置發射範圍為14-17db,從而使通訊雙方達到100%速率協商。反之Wi-Fi路由器功率越高,傳輸距離越遠時表現出終端連線速率低,通訊質量越差的現象。
2.蜂窩設計:按照原理,無線電通訊雙方距離越近,雙方可協商的頻寬就越高。目前普遍使用的5GHZ Wi-Fi協議,主要面對室內小型蜂窩場景設計。
二、減少無線路由器數量、選好房子合適的中心點,進行吊頂或者桌面放裝,保證終端和路由器之間視距可達無遮擋,或者最多穿1堵牆。
1.選好位置:有條件的話儘量吊頂安裝或者放於桌面高處,既保障了覆蓋質量又節約了地面空間。
規避干擾:遠離強磁0.5米之外(微波爐、電磁爐、高壓裝置、大屏電視等)。
規避遮擋:不要把路由器藏起來放於弱電箱,尤其是金屬材質的箱體或者木質櫃子、衣帽間、儲藏室、角落,或者地面上。
2.完善網口:100%無死角且高質量滿速的Wi-Fi是基於各房間完善的有線埠基礎之上的。儘管通過無線橋接等方式進行擴充套件,但是通訊質量會作出很大犧牲。
3.減少裝置:無線路由器數量越多,終端產生漫遊、斷線、重連的機率就越高,其工作中出現協議衝突(例如同頻干擾等)的機率也相對增加,網路架構就會越複雜,所以儘可能減少裝置數量。
4.利器“電力貓”:弱電網口(有線)不完善的大戶型,為了減少施工也可以考慮“電力貓”方式。但是在電磁特性上,電線並沒有針對高頻訊號傳輸做相應的優化設計,不能和光纜、雙絞線、同軸電纜這類專用通訊線纜相比,存在干擾較大、訊號完整性差等缺點,並且在用電高峰或者電壓不穩時,容易受大電流波動影響。所以這種實現方式故障點也比較多,如果對網路穩定性要求較高,則不建議採用此方式。
三、家用Wi-Fi配置為5GHZ頻段40MHZ頻寬,IOT裝置及訪客使用2.4G頻段。
頻段選擇:2.4Ghz頻段低穿透性好,但可用通道只有3個。同5G頻段相比,它的頻段窄、速率低、干擾大,建議留作智慧家居及訪客使用,並配置單獨SSID。
5GHZ頻段在原理上提供了更多的可用通道。在中國許可頻段內共有13個可用通道,所以使用5GHZ有條件進行多通道繫結,以得到更高的頻寬。
裝置選擇
根據自己的戶型需求進行選擇,例如小戶型,選用一臺無線路由器即可。超/大戶型可分割槽/層設計。
我們通常還會有這樣的疑問:
1.同樣是家用無線路由器,價格相差卻很大,它們的差距究竟在哪裡?
相關指標考慮如下要素:2.4&5G雙頻、802.11ac、千兆乙太網、開機穩定執行時長、高併發流量穩定性、多終端併發數量、防潮抗高溫及高處跌落保護、軟體迭代售後支援能力、天線陣列設計和靈敏度、軟體功能等等。
2.網上有很多Wi-Fi訊號增強的攻略,哪一種最實用?
不要迷信高發射功率裝易拉罐、加功放、加天線等方法,這樣做確實發射端訊號增強了,但是“有效”通訊是雙向的,只加強發射端功率,終端、手機端功率很低,就會出現功率不匹配的現像,距離發射端較遠處訊號確實顯示滿格了,但是手機端回傳的資料包無法返回,這樣對通訊而言實際上沒有任何幫助,而且干擾了全域性Wi-Fi訊號部署的質量。
3.天線數量越多越好嗎?天線數量的多寡,跟穿牆能力是否有關?
理論上是的,如果將所有無線裝置都放置於同一規格標準下來比較,越多天線代表其靈敏度越高,自然穿牆能力表現會更佳。但實際上受產品硬體設計、包含天線用料的影響,所以結論並無絕對,要依產品而定:內建天線路由器也不一定就會比外接式天線的靈敏度更差,因此天線數量只能說是一種參考的指標之一。
4.大戶型打算採用橋接方式覆蓋,裝置如何選型?
儘量不要選擇這種方式覆蓋。如果一定要採用這種方式,可以考慮使用中國移動智慧組網路由產品,空口容量大、工作穩定、配置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