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廣角拍攝怎麼拍(什麼叫超廣角拍照)

“廣角鏡頭,手機影像系統裡的一顆副攝,不都是這樣嗎?”

這在以前,的確是事實,也是我們一直以來的認知印象,畢竟手機影像的成像質量主要還是依靠主攝大底CMOS。而廣角作為副攝,更多是拓展取景範圍,並非為了直接加成影像效果。當然,蘋果手機就不同了,廣角做主攝,遠的不說,像iPhone 12 Pro Max上的廣角主攝,單位畫素面積1.7μm,從之前1/2.55英寸CMOS升級到約1/1.7英寸,兼顧了廣視角和大底感光。

現在,“廣角做主攝”這個方向又迎來了新動態,vivo X60 Pro 帶來了超廣角微雲臺主攝。要知道,這款新機已經搭載了GN1大底主攝,同時又搭載了IMX598超廣角微雲臺主攝,既展示了罕見的雙主攝實力,又再次改變了大家對廣角副攝的傳統認知,以廣視角 立體防抖,打造出更廣更穩的拍攝表現。

超廣角做主攝,從此“當家做主”

vivo X60 Pro 的5000萬畫素超感光主攝,是一顆讓人感到驚豔的鏡頭,因為GN1感測器尺寸達到1/1.3英寸,跟華為Mate40 Pro 搭載的IMX700、三星Galaxy S21 Ultra搭載的ISOCELL HM3屬於同個級別,基於大底感光優勢,能拍出高動態範圍的優質照片,輕鬆應對白天夜晚拍攝場景,適應性強。

這也是這類高階旗艦在移動影像上具備領先實力的重要原因,充分證明了底大一級壓死人。

vivo X60 Pro 另一顆主攝,即行業首創“超廣角微雲臺主攝”。

其實,該主攝無形中透露出三個爆炸性資訊:

  • 超廣角鏡頭畫素達到4800萬,在白天場景下,能利用高畫素模式,輸出超清畫質,相比普通手機800萬、1600萬,甚至2000萬畫素超廣角鏡頭有著清晰成像的先天優勢;
  • 這顆超廣角鏡頭採用IMX598感測器,尺寸是1/2.0英寸,次於GN1,算作IMX586升級版,可以列入次旗艦感測器隊伍裡,感光能力線上;
  • 疊加微雲臺,相當於給鏡頭模組加了一個機械防抖裝置,效果趕上外設手持雲臺,實現普通手機平面防抖所達不到的立體防抖效果。

看超廣角樣張,從上午朝陽到下午夕陽,114°超廣角鏡頭下的風景,取景框容納的畫面內容多、範圍廣,定格住了大量的建築物、江河風光,看過之後心中不免生起心曠神怡的觀感。

不難判斷,手機攝影除了兼有便攜性和移動社交屬性之外,某種程度來說,比如較於單反相機標頭18mm焦距的廣角,vivo X60 Pro 超廣角主攝支援14mm等效焦距,畫面範圍更廣,在拍攝大場面時沒有明顯畸變,說明vivo演算法進行了必要的廣角矯正,降低畫面形變的可能性。

實際上,根據這幾張超廣角照片,我們可以清楚感受到上午時分的那種藍天、下午傍晚的橙黃色晚霞,有著明確的色彩還原,傳達出不同時間的環境變化。無疑,這些明亮畫面在說明超廣角主攝大底高感光的同時,也基於定製的Color Filter色彩濾光片,展示出提升光線透過率後的更多進光量,豐富了畫面中的環境細節。

在拍攝近景建築物時,超廣角也會給我們帶來截然不同的視角。

畫面存在近大遠小的透視效果,這是所有超廣角鏡頭都有的成像現象。相對而言,這裡幾棟樓層之間的左右銜接,宛如組成了正方形取景框,同時中間兩棟樓呈現出廣角的延伸感,讓人眼視覺聚焦起來。這樣的超廣角照片,對比普通1x成像,有了值得品味的全新觀感。

廣角下的夜色,場景範圍變大

除了白天超廣角拍攝,夜間也能進行0.6x超廣角拍攝,即手機處於夜景模式時,仍有0.6x超廣角主攝加持,而不是普通手機0.6x超廣角副攝。說白了就是,主副不同定位的感測器,決定了不同的感光能力,直接影響了成片質量。

還是那句話,底大的就是贏家。

所以,在夜間,當我使用vivo X60 Pro 開啟超廣角主攝之後,手機會自動識別夜間環境並切換到超級夜景模式,這時候螢幕預覽視角就達到了普通廣角超級夜景的3倍左右,場景範圍變大了。與此同時,進入超級夜景模式,意味著會有一個長曝光階段。

怕曝光時間過長?怕抖?這些問題在它身上不復存在,因為vivo做了兩方面的優化:搭載微雲臺,我們手持手機時,一旦在上下左右方位發生平移抖動,微雲臺則會啟動防抖補償,從鏡頭到感測器整個模組做同步運動,有效避免成像模糊;優化夜景演算法(不包括極暗環境),將長曝光時間控制在1秒內,一鍵咔嚓輸出時間短了,也能降低糊片風險。

透過我拍攝的夜景照片,相信大家也應該看到vivo X60 Pro 的夜拍實力,配合0.6x超廣角主攝的大底感光,夜拍照樣清晰,夜景畫面變廣了,迎來都市商圈的“夜生活”。

微雲臺獨當一面,抖是不存在的

微雲臺,這個詞對於使用X50 Pro的小夥伴來說應該不陌生了,因為作為首發微雲臺的機型,其正式開啟了手機立體防抖的時代。到了vivo X60 Pro 這代,升級的不僅僅是立體防抖效能,還有在這顆微雲臺主攝上加了超廣角。

換言之,這款手機給到我們的,既有微雲臺 大底CMOS的平穩清晰成像,還有0.6x超廣角的大場面取景。

那麼,微雲臺的立體防抖效能表現如何?我找來了高階旗艦iPhone 12 Pro Max作為對比。蘋果超大杯手機支援光學防抖,從鏡頭防抖過渡到感測器防抖,稱得上是現在防抖效果出眾的旗艦機型。視訊走一波,看看兩款旗艦防抖方面的對比效果。

看白天室外平地上的跑動測試,我們知道:當身體跑動時,手機手持部位的抖動幅度明顯加大,畫面顛簸加重。vivo X60 Pro 的視訊畫面保障了持續性平穩,畫面觀感比較順滑,基本沒出現掉幀;iPhone 12 Pro Max則出現劇烈顛簸,搖擺幅度大,整個畫面是晃著過去的。

   

vivo X60 Pro 跑動錄視訊

   

iPhone 12 Pro Max 跑動錄視訊

接下來,看夜間室外的下樓梯測試。

由於下樓梯時,雙腳是一前一後的,手機手持通常會出現畫面卡幀的現象。iPhone 12 Pro Max就是這種畫面效果,而vivo X60 Pro 也有“震感式”的行走畫面,處於可控範圍內,畫面清晰度較高,擺明了呈現主攝大底感光的硬體優勢。

   

下樓梯錄視訊:vivo X60 Pro 與iPhone 12 Pro Max

由此可見,有了vivo X60 Pro 這樣的防抖效果和廣角視野,確實能給喜歡拍攝短視訊Vlog的小夥伴提供“捷徑”,降低視訊拍攝難度,加速視訊創作全民化。

影像旗艦的進修課:超廣角主攝

回過頭看,移動影像的發展如同手機市場,隨著感測器尺寸、攝像頭數量、優化演算法等方面的上限限制,已經進入到瓶頸期,影像旗艦要實現大幅的成像提升,這點很難很難。

而vivo X60 Pro 的到來,除了配有創新性的蔡司T*鍍膜和GN1大底感測器,帶來改善眩光鬼影問題和強勢感光能力之外,更關鍵的是開啟了新的影像進階之路——搭載超廣角微雲臺主攝,以雙主攝亮相,實現主攝細膩成像之上的廣角疊加。乍一看沒什麼大不了的,但能把“超廣角 微雲臺”塑造為主攝來用,不失為一個創新點,也可以看作是vivo洞察使用者需求後的一種率先反饋。

有理由相信,未來影像旗艦的蛻變會往雙主攝、超廣角主攝方向推進,我們這些使用者終歸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