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顯示器看哪些引數(顯示器什麼引數最重要)
現階段,國產螢幕面板的發展非常快,顯示器的價格越來越低。
IPS 面板成為主流,1080P 99%sRGB 色域的 IPS 顯示器目前不到 700 元就可以入手。
無論是新攢主機的顯示器,還是作為筆記本擴充套件都是不錯的選擇。
然而,顯示器面板的引數有很多,選擇一款適合自己的顯示器是一門學問。
在選擇顯示器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螢幕面板一些關鍵的引數。
面板種類:
別看手機上 OLED 面板已經成為主流,但在螢幕尺寸更大的桌面顯示器上,LCD 面板還是絕對王者。其中 LCD 還分為 TN、IPS 以及 VA。
- IPS:可視角度廣,色彩顯示效果三者最佳,除了特殊需求,選擇 IPS 不會有錯。
- TN:可是角度一般,色彩顯示效果三者最差,但是響應速度很快,在電競顯示器上比較常見,因此不建議買非電競屬性的 TN 顯示器。
- VA:可是角度和色彩顯示效果都處在 IPS 和 TN 中間,容易進行彎曲,多用在曲面屏顯示器上。
色域、灰階深度、色準:
色域可以理解為面板能夠顯示顏色的範圍,常用標準有 sRGB、AdobeRGB、NTSC 以及 DCI-P3。
如果只是普通家用,不用作專業的攝影后期、廣告設計、視訊製作等對螢幕色彩有高要求的用途的話,100%sRGB 足以滿足大部分人的需求。
每個色域標準的覆蓋面積都不一樣
有些顯示器會標註 72%NTSC 色域,但一般來說 100%sRGB 會優於 72%NTSC。
因為,目前你能看到的大部分影象都是按照 sRGB 標準進行顯示的。
廣色域螢幕(>100%sRGB)如果沒有合理的色彩管理系統,反而會讓色彩顯示不真實。
而大家常說的 8bit、10bit 螢幕其實指的是面板的灰階深度,這個數字的大小直接影響的是色彩顯示的均勻性。
LCD 每個畫素點由 RGB 三個小畫素點組成,那麼 8bit 面板每個畫素點能夠顯示的顏色數量是 (2^8)^3≈1680 萬;
10bit 面板就是 (2^10)^3≈10.7 億,提升非常大,這個數字是越高越好。
8bit 與 10bit 效果對比
色準顧名思義就是色彩顯示的準確度,一般用 △E 來作為單位,數字越低越好。
有些顯示器為了宣傳,會標註平均 △E 的數值來吸引消費者,但一般是少數。
尺寸、解析度、亮度:
這三個引數都很好理解,尺寸越大,螢幕越大;
解析度越高顯示效果越細膩;
亮度越高,顯示器的受環境亮度的制約就越小;
理論上這三個引數都是越高越好。
為了良好的視覺效果,一般建議不要買 24 英寸以上的 1080P 顯示器,也不推薦買超過 1000 元的 1080P 顯示器。
1100 元已經能買到不錯的 2K 顯示器
但大家選購時,還是要根據實際情況來考慮。
例如更大的尺寸,意味著顯示器的體積更大,桌面空間是否足夠?觀看距離是否舒服?
解析度更高,意味著電腦硬體的負擔越重,特別是遊戲,如果買回來需要降解析度執行,就得不償失了。
當然,關於螢幕本身的引數其實還有不少,例如是否防藍光、是否無頻閃、霧面屏還是鏡面屏(是否防眩光)。
遊戲玩家可能還需要考慮是否高重新整理率(>60Hz),是否具有 G-Sync 或 Free-Sync 功能。
G-Sync 或 Free-Sync 能有效消除幀數和重新整理率不匹配產生的撕裂感
選好了螢幕面板,可以讓你的視覺體驗達到自己的期望值,但是螢幕只是顯示器的一個部件。
螢幕決定顯示器好不好看,但並不能決定好不好用。
大部分顯示器買回來都需要使用者自己對支架進行組裝,支架也是影響顯示器使用體驗很重要的一個環節。
普通支架只能支撐螢幕到一個固定的高度和角度,而選裝升降支架則允許使用者根據實際環境,調節一個自己最舒服的螢幕擺放姿勢。
如果顯示器並沒有自帶旋轉升降支架,則可以注意顯示器背後是否有標準的 VESA 安裝螺絲孔。
有的話可以另外購買第三方的顯示器支架進行安裝,使用起來更加靈活,甚至還可以節省桌面空間。
另一個方面就是顯示器的擴充套件介面,高階的顯示器不僅能支援視訊輸入,還可以對第三個顯示器進行視訊輸出,並且充當擴充套件塢的功能。
很多情況下,桌上型電腦主機放在桌子底下,機箱正面並沒有足夠的 I/O 介面,如果顯示器能夠提供相同的功能的話,會方便不少。
還有一個方面可能對遊戲玩家比較重要:顯示器的控制選單 OSD 操作邏輯。
一般電競顯示器會內建許多功能給使用者選擇,有時候功能多並不是一件壞事,但按鍵操作邏輯不友好,用起來就會很難受。
某些顯示器會在常規按鍵的基礎上,加入搖桿按鈕,一個按鍵就可以完成全部設定,體驗會更好。
總之目前的顯示器市場引數還算比較透明,一分錢一分貨。
大家可以為了價效比,追求優秀面板的小眾產品(價格較低),也可以為了綜合體驗,而選擇知名大牌的高階型號(價格稍貴)。
這中間如何取捨,就要以實際情況考慮。
你學會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