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上型電腦防藍光屏有用嗎(膝上型電腦有防藍光功能嗎)
現階段大眾對於筆記本螢幕的重視程度非常高,比如螢幕的解析度、色域、比例等都成為影響使用者是否購買的因素。此外,隨著線上教育的火爆,很多筆記本重點宣傳DC調光、硬體防藍光等特性。特別是後者,幾乎成為家長為孩子選購學習電腦的決定性因素。以前用過支援防藍光的筆記本的朋友可能知道,開啟防藍光功能後,螢幕偏黃特別明顯。硬體防藍光,或者物理防藍光則宣傳螢幕並不偏黃,其原理到底是什麼?
防藍光
首先我們應該知道,為什麼要防藍光。這裡說的藍光,指的是藍光波段,波長在400-460奈米之間,該波段具有較高的能量。它是可見光中最接近紫外線的部分,是可見光中能量最高的。不過需要明確的是,藍光也是可見光的一部分,而可見光對於人眼的危害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大。現在沒有決定性證據表明藍光的危害比可見光要大。
可見光
所以很多宣傳藍光對眼睛危害大的話術,基本都是強調藍光的能量較高,而且引用的是藍光危害,它的藍光輻亮度達到了標準規定的2類或者3類,相當於拿著手電筒直接照眼睛,普通電子產品很難達到如此高的強度。特別是百度百科中直接引用某OLED電視的推廣文章,容易造成誤解。無論是否防藍光,長時間使用搭載LED螢幕的電子裝置,都會造成眼睛酸澀等症狀。目前沒有證據表明眼睛不適,甚至視力下降等是由藍光造成的。
有害藍光的說法並不準確
所以,防不防藍光不重要,重要的是注意用眼習慣和用眼衛生。
好了,明確用眼習慣比防藍光更重要之後,咱們還是得知道硬體防藍光的原理。畢竟“不防藍光就傷眼”這一觀念已經很難改變了。
以前的防藍光是這樣做的,既然大家覺得藍光傷眼,那麼直接降低LED螢幕藍光部分就可以了。根據三原色我們可以知道,藍色減少,它的互補色黃色就會更明顯,所以螢幕會發黃。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確實降低了藍光,但螢幕的觀感就沒法恭維了,偏色嚴重,看視訊、上網課的時候看起來怪怪的。
藍色的互補色為黃色
由於這種方法是通過軟體調節,相當於調節色溫,所以這種方法也叫做軟體防藍光。大家完全可以在顯示卡控制面板中對螢幕顏色進行調節,通過降低藍色的濃度或者亮度等,均可實現類似效果。
軟體防藍光導致螢幕發黃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硬體防藍光就出來了。硬體防藍光也是降低藍光波段,其做法是改變面板背光源的硬體結構,比如在背光源中加入磷粉,從而改變了藍光強度峰值,讓400-460奈米的波長峰值變為460nm或者500nm波長,從而減少了短波藍光。由於這種方法是通過改變硬體的方式實現的,所以被稱為硬體防藍光,或者物理防藍光。
藍光波長峰值移動從而降低藍光
短波藍光減低了,光譜都變了,難道不會導致螢幕變黃嗎?有一種說法是說藍光量沒變,但我不是特別理解。不過我知道同色異譜這一現象,也就是說,即使光譜不同,在一定光源下也能夠呈現相同的顏色。
同色異譜
筆記本LED螢幕或者電視LED螢幕的光源是固定,也就是背光設計是固定的,這樣就可以做到在改變光譜的情況下,依舊保證螢幕顯示效果與之前是相同的,從而避免了螢幕發黃的情況。
良好的用眼習慣最重要
簡單總結一下,良好的用眼習慣比選購防藍光筆記本更重要,硬體防藍光是通過改變背光材質實現的,並非通過軟體改變RGB的數值,所以不存在發黃的情況。大家在選購防藍光的筆記本或者顯示器、電視時,最好認準硬體防藍光,或者物理防藍光。當然更重要的是,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使用電子裝置一段時間後,注意對眼睛進行放鬆,可以閉目養神,也可以看看遠處的樹木、風景,注意用眼衛生,這可比硬體防藍光重要多了。
(7665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