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卡被銀行管控怎麼解除(銀行卡被管控,會自動解除嗎)
近期,很多人都反映自己很久沒有用的銀行卡被管控了,或者日常經常用的銀行卡也被管控了,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其實,自從2020年國家五部委一起實施“斷卡行動”以來,國家對打擊兩卡(銀行卡,電話卡)的力度就越來越大了。因為可能大家身邊沒有發生電信詐騙,但並不代表整個國家,整個社會沒有發生,應該說特別是疫情發生了以來,經濟下滑的比較嚴重,雖然沒有造成社會動盪,但是確實有不少人出現了經濟上的困難,所以怎樣來錢快,是促使詐騙案件高發的原因之一。
而作為監管部門,公安部門自然要對這些行為進行打擊。犯罪分子實施犯罪後,必然要對犯罪得逞的資金進行洗白或者轉移,所以銀行賬戶自然而然就變成了“幫凶”,犯罪分子總不能用虛擬的賬戶或者一麻袋一麻袋的現金交易吧。所以要打擊這些詐騙犯罪,首先從犯罪工具上下手,沒有了銀行卡,電話卡的幫凶,也難以實現金錢詐騙,所以斷卡行動,確實有那麼一點道理,這也就是為什麼近年來很多銀行賬戶悄悄的被凍結,被管控的初衷之一。
近年來,隨著國家日益繁榮強大,各種合作關係與國際接軌都提上日程,所以在反洗錢這塊也開始加速。2021年,反洗錢法開始修訂,也對之前的法律有了較大幅度的修改,目的就是為了與國際接軌。反洗錢法修訂同時,也意味著金融機構在反洗錢這塊的責任更加重大。
那對於老百姓最關心的銀行賬戶被管控的問題,是不是跟反洗錢有關呢?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反洗錢法律裡明確說明,對於銀行賬戶發生了可疑交易,首先金融機構是不可以主動告訴客戶的,告訴了客戶,萬一真的是洗錢資金,就有被轉走的可能了,這是其一;而金融機構在賬戶管理辦法裡也明確被規定有權利和義務去管理屬於自家的賬戶,對可疑賬戶是可以直接管控(目前老百姓所遇到管控一般都是暫停非櫃面,就是除了櫃面交易外,其他渠道都不能使用),所以這也是為啥銀行有權利對自己的賬戶進行管控的原因所在。
那銀行賬戶被管控了,該怎麼辦呢?一般來說,銀行對賬戶的管控只僅限於對賬戶使用的限制(暫停非櫃面,只收不付,不收不付),而對賬戶的資金是沒有任何權利凍結和扣劃的(除了因為信用卡、貸款逾期的扣劃),因為銀行沒有執法權,所以就算賬戶被管控了,也別擔心你的錢會不見了,只是會造成在使用上相對麻煩一點而已。一般情況下,銀行卡被管控了,只要按照銀行的要求進行核實交易的真實和正常即可恢復。因為一個銀行有千千萬萬的賬戶,賬戶篩查不可能靠人工一個個排查,都是通過大資料模型篩選出來的,準確性不一定非常精準,而且模型的條件等都是機密來的,所以確實會有誤殺的可能性,也不排除某些銀行的資料監測部門,業務部門比較懶,直接一刀切對賬戶進行管控,等客戶自己上門核實沒問題再解除。所以這點確實需要廣大百姓理解銀行的苦衷,因為銀行在這個點上,就好比是政府監管執法部門的劊子手,沒辦法,人家也是頂著壓力這麼做,如果某個銀行開的卡涉案了,銀行的責任很大,那誰願意把卡開出去,但是又不能不開,所以對於開出去的卡就會逐個自查和排查,賬戶交易稍微有點多,有點可疑的都先進行管控,等賬戶持有人去現場核實沒問題了再解除管控。所以對於銀行來說確實也是很無奈的,上面監管部門不斷要求對賬戶進行打擊,下面老百姓對賬戶管控的維權聲音很大,就像夾心餅乾一樣。
建議:
1、對於銀行卡,還是要合理,合法使用,不能出租、出借、出售銀行卡,即使是再親的親人,再好的朋友,也要管好自己的卡喔,如果自己的卡被別人拿去涉案了,自己也要揹負很大的責任,而且查實後會面臨5年內沒有銀行卡可以用(所有銀行喔)。你的卡你管好,且用且珍惜。
2、交易時多點備註用途,即使自己家裡使用,也備註一下,方便記憶用了什麼錢,這裡大資料模型監測到正常的用途,就會相對減少管控的可能性。因為大資料篩選時不像人工那麼人性化,如果沒有備註,又有很多交易,誰知道你是不是真的在用卡進行詐騙、洗錢、犯罪呢。
3、如果大家覺得使用國有銀行的卡太嚴格的話,可以使用小銀行的卡,比如農商行,城商行。因為監管對國有銀行的管理最嚴格,國有行是屬於國家的,相對而言,他們對監管所提的要求都比較到位,其他城商行、農商行等小行就算監管會管,也相對沒那麼嚴格,一般情況下只要不被罰就好了,所以這些銀行的風控相對都會鬆一點。但是歸根打底,不代表你的卡有問題了也不會被管控喔,畢竟做了壞事,自然就會被發現的。
所以銀行卡被管控,也就那麼一回事,沒什麼難的,就變得沒那麼方便而已,但是為了國家的“斷卡行動”,咱配合就好,正所謂,身正不怕影子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