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要求快遞送貨上門(能讓菜鳥驛站送貨上門嗎)
3月9日晚11點,加班回家的劉卉,在小區門衛那兒,扛走了白天快遞員送來的10斤大米,嘆了口氣:“讓他送貨上門,就是不送。”
30米開外的快遞櫃旁,一位中年人神色匆匆地開啟手機掃碼,看著“支付1.5元”的提示,點下付款,箱格砰地一聲彈開,“哎,昨天又忘記取件了。”
其實,去年,快遞就可以按需送貨上門了。那麼,該怎麼做?
最後100米遭吐槽
劉卉因為“快遞上門”的問題,不知道和快遞員爭過多少次。
她住在武漢楊園。作為資深“剁手族”,在她家附近出現快遞櫃和快遞超市之前,有很多次,因為家裡沒人,快遞員擅自將快件放在家門口,為此,她丟過不知道多少件。
快遞櫃和快遞超市的出現,解決了家裡沒人時,收快遞的問題。
“剛開始覺得挺好的,感覺不會再丟件了。”劉卉說,沒想到新的問題出現了,快遞員開始不送貨上門。
“工作日,快遞員把包裹放第三方代收點我還能理解,但是週末也放那裡,我就不能接受了。”有使用者說。
2021年《時代郵刊》雜誌向1420位受訪者做出問卷調查,其中近八成受訪者表示遭遇過快遞“被簽收”現象。
“快遞不送上門”彷彿已成了行業的一個常態。
快遞員也有苦惱
快遞員也有著自己的委屈。
“我在這行做了十幾年了,以前,雖然快遞員不多,但快遞量也少。”武昌東亭一家快遞點負責人介紹,而現在,快遞量和十幾年相比,增加了幾十倍,快遞員數量卻只增加了幾倍。
資料顯示,2010年,國內快遞業務量為23億件,從業人員54.2萬人。而2021年,國內快遞業務量達1085億件,從業人員約400萬人。
相比11年前,快遞業務量增長47倍,但從業人員僅增長7倍多。
“如果我們每次派單前,都要先打電話核實收貨人是否在家,那根本送不完。”一位快遞員表示,以前送一單能有1塊錢提成,現在這個費用變成了七八毛。將快遞投入快遞櫃或快遞超市,每件存放費在3到5毛。這個費用,是需要快遞員自行承擔的。“總有客戶說,他不在家,讓我們放門口,可如果丟件了,又會來和我們扯皮。”
使用者的體驗和快遞員的效率,二者似乎難兩全。
想要送貨上門可以這樣做
去年4月,菜鳥驛站宣佈,給快遞員補貼,試行淘寶天貓包裹免費送貨上門。近一年時間過去了,真的如此嗎?
3月9日夜裡,武漢漢陽天祥廣場菜鳥驛站。行人漸少,驛站依然亮著燈,等候晚歸的居民前來取包裹。
“我們取件的高峰期,就是晚上7點到10點。”站長陳方說。
另一邊,陳方聘請的快遞員,則正挨家挨戶地上門送包裹。
“淘寶天貓快遞,我們可以送貨上門,去之前問問使用者在不在家,在的話我們就送過去。”這裡是一個新小區,陳方自己也是業主。
2020年,原本創業做快消品的他,因生意不好,琢磨著做點別的事情。“那時我剛收房不久,看到其他小區菜鳥驛站經營得挺不錯的,所以動了心思,拿出3萬元啟動資金,開了這家驛站。”
一開始,每天只有幾十單,隨著入住率不斷提升,如今,已有1/3的住戶裝修入住,日均單量也到了600單,“大促的時候,一天能到一千多單,忙不過來,還要請好幾個兼職幫忙。”
去年,菜鳥開始推廣送貨上門服務,淘寶天貓使用者,可以在菜鳥App裡選擇是否需要送貨上門。每單送貨上門的包裹,天貓淘寶都會給到菜鳥驛站一筆上門補貼,這也成為陳方和同伴堅守的動力。
“以前光靠派件費和寄件費,驛站收入只能維持一個人工成本,現在每個月能多個三四千元的收入,感覺更有幹勁了。”陳方介紹。
具體怎麼做?
開啟手機淘寶APP,點選右下方“我的淘寶”頁面。進入頁面後,選擇“我的訂單”。找到需要送貨上門的商品,點選“檢視物流”。在商品提貨碼旁邊可以看到“需要上門”按鈕,點選進入。繼續選擇“確認上門”。當出現菜鳥驛站派件準備中,大家即可在家等待送貨上門啦。
觀點:行業需要量質並進
快遞不上門等痛點,一直備受詬病。
武漢快遞行業協會相關人士表示,快遞員送貨上門,需要行業加快從整合網路資源、加大資金資源與技術投入,打造末端投遞新模式等更高更廣層面,提供多元化解決方案,以穩定優質的快遞服務,提升使用者服務感知。
“快遞體驗在過去幾年其實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從慢到快,從江浙滬包郵到全國包郵,從散亂差到標準化,速度快了,服務的確定性大幅提高。”該人士稱,需要改進的還有很多,送貨上門只是其中的一小步。這種改變,不僅能提升最後100米的快遞體驗,也為最後100米的服務升級奠定了基調。
近年來,快遞業快速發展,“量”上增長十分迅速,“質”上也需要迅速跟進。如此一來,才能實現“量”“質”並進發展。
來源:極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