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電腦螢幕重新整理率

大家都知道,螢幕是電腦和使用者的互動載體,一塊好的螢幕對日常使用的體驗的提升效果是立竿見影的。2022年,常見的膝上型電腦螢幕材質為IPS,IPS 螢幕比TN螢幕的可視角度更好一些,所以目前的推薦基本都是都是IPS螢幕了。

當然,也有少部分膝上型電腦的螢幕採用了OLED螢幕和miniLED螢幕,螢幕素質需要根據其相關的硬體的指標來進行判斷。螢幕的主要硬體指標有解析度、色域、重新整理率等,下面分別展開講一下。

解析度:

解析度指螢幕縱向和橫向排布的畫素點的個數,像膝上型電腦螢幕常見的 1920*1080 解析度,就是縱向 1920 個畫素點,橫向 1080 個畫素點。螢幕上的畫素點排布越多,人眼看到這塊螢幕顯示的畫面就會越細膩。

膝上型電腦常見的解析度有 1920*1080、2560*1440、2560*1600、3840*2160 等等,一般低價位的膝上型電腦標配的均為 1920*1080 解析度的螢幕,價格稍貴一些會給到高於 1920*1080 解析度的螢幕。

螢幕色域:

色域指的是螢幕可顯示色彩的最大範圍,螢幕色域目前有幾種不同的標準,在商品頁面宣傳的一般有 NTSC、sRGB、DCI P3、Adobe RGB 色域等等。

2022年的膝上型電腦螢幕採用比較多的為sRGB色域覆蓋,常見的好螢幕一般擁有 100%sRGB 色域覆蓋,部分螢幕素質比較差的一般在60%sRGB 色域,螢幕素質優秀的可覆蓋超過 100%sRGB 色域,達到100�I P3 色域覆蓋,甚至可達100% Adobe RGB 色域覆蓋。

一般廠商不宣傳或者宣傳 45%NTSC(約 60%sRGB),證明螢幕色域覆蓋都比較低,除非預算在 3000 元附近,否則不建議選擇。所以在選擇電腦時,正常消費者選擇 100%sRGB 色域覆蓋的螢幕就可以滿足日常需求;設計師、攝影師、視訊等工作者需要重點關注此引數,選取符合自身需求的色域覆蓋的螢幕。

重新整理率

和手機螢幕的重新整理率一樣,電腦螢幕的重新整理率指的是螢幕畫面每秒鐘被重新整理的次數,重新整理率也分為垂直重新整理率和水平重新整理率,一般我們提到的重新整理率指的是垂直重新整理率,它以Hz為單位,重新整理率越高,螢幕的影象就越穩定,就越流暢,對眼睛影響就越小。

當然螢幕的畫素點陣要足夠高,並且螢幕的重新整理率一定要高,這樣的螢幕看起來更細膩、更流暢,使用則更舒服。目前筆記本螢幕重新整理率有60Hz、90Hz、120Hz、144Hz、300Hz、360Hz幾種,重新整理率越高越貴。

結語

看懂了以上的內容之後,想想大家就知道應該怎麼判斷電腦螢幕是好是壞了。當然,如果覺得暢玩君有說得不對的地方,歡迎大家一起分享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