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是不是崩潰了

業績承壓、股價縮水,再現裁員風波,讓兩地上市的汽車之家日子有點難。

12月29日,多名使用者在某職場社交平臺爆料稱,汽車之家近日突然大裁員,人數多達600人,大致佔員工總數的10%-20%,且裁員十分迅速,上午談條件下午走,無需交接。對此,汽車之家方面迴應稱,不存在網上說的大量裁員的情況,整體人員優化幅度不超5%,屬於正常組織架構調整優化及年底考核人員優化。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從多位汽車之家內部員工處獲悉,汽車之家的確在裁員,涉及新車事業部、二手車事業部以及資料管控委員會等職能部門。

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產業創新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翔認為,實際上,汽車之家的裁員是汽車銷售向汽車新零售的一個象徵。此外,業內認為汽車之家裁員或是因為業務遇到瓶頸,面臨股價下跌、業績下滑的困境。

三季度營收利潤雙下滑,主營業務營收下滑

汽車之家成立於2005年,早期定位於汽車消費者線上服務平臺,隨後從內容型垂直公司轉型升級為資料和技術驅動的汽車平臺,目前主要為汽車消費者、汽車製造商和經銷商提供服務。2013年,汽車之家登陸紐交所,今年3月汽車之家正式登陸港交所。

儘管汽車之家否認裁員傳聞,但事實上,2021年對於汽車之家而言並不輕鬆。汽車之家釋出的2021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第三季度汽車之家營收17.64億元,同比減少23.4%;淨利潤為5.22億元,同比下降38.4%;經調整淨利潤為5.83億元,同比下降35%。汽車之家已連續兩季度業績下滑;今年第二季度汽車之家的營收和淨利潤同比分別下滑16.22%和9.43%。有投資者在投資者互動論壇中表示,這是2016年平安接手汽車以來收穫最差的財報。

值得注意的是,汽車之家的主營業務縮水較為明顯。汽車之家第一大業務媒體服務業務三季度的營業收入為4.43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近乎腰斬,同比減少超53%。汽車之家在財報中解釋稱,主要由於車企受全球晶片短缺及原材料漲價的持續影響,相應調整了廣告預算。

此外,作為汽車之家的第二大業務,線索服務業務三季度的營業收入為7.68億元,同比減少約8.6%;對此,汽車之家方面表示,主要是由於經銷商廣告投放減少。線上營收及其他收入是汽車之家唯一正增長的業務,實現營業收入5.61億元,同比增長2.5%;不過該業務的同比正增長是主要由於天天拍車並錶帶來的影響。

“汽車銷售正在向新零售過度,目前造車新勢力和傳統車企相繼在商場商圈建立體驗店,以此來獲得客流量積累。”張翔表示,“車企的營銷模式在發生變化,以此來減少對汽車之家等客戶線索的依賴。”此外,也有業內人士表示,隨著經銷商試水線上直播等方式進行攬客,減少對汽車之家等第三方平臺的依賴。

高管頻繁變動,股價大幅縮水

而業績不穩定也讓汽車之家在資本市場的表現不如人意,美股和港股股價雙雙下跌。截至12月30日收盤,汽車之家港股股價下滑至54.25港元/股,而其港股開盤價是181港元/股,相比之下股價跌幅近70%;市值也縮水624億港元。美股市場也從今年2月一直下跌,截至12月31日17時,汽車之家在美股的股價報收於29.56美元/股,與2月相比跌幅超過70%。

股價下跌的同時,汽車之家也被多家機構下調目標價。11月19日,瑞銀在研究報告中稱,對明年晶片供應短缺不確定性仍感到擔心,預計新投資將限制汽車之家-S盈利增長,下調其2021-2023年盈利預期3%至4%,目標價由77港元降至73港元,維持“中性”評級。

而早在8月,美銀已經將汽車之家評級從買入下調兩個級差至跑輸大盤,並稱汽車之家已經從穩固的線上垂直市場領導者轉變為受汽車業逆風和競爭影響而日益疲軟的市場參與者。此外,摩根士丹利、美銀、花旗等投行下調了對汽車之家的評級。

不僅如此,汽車之家的管理層今年也頻繁變動。今年1月,汽車之家董事長兼CEO陸敏退休,原平安產險副總經理龍泉出任董事長兼CEO;5月汽車之家聯席總裁張京宇因個人原因辭職;7月汽車之家首席財務官鄒鈞也因個人其他原因辭職;10月汽車之家CTO王曉和汽車之家董事劉東同樣因個人其他原因辭任。

此外,汽車之家引進原福特中國福特品牌乘用車事業部副總經理楊嵩和原OPPO網際網路服務系統視訊業務總經理吳疆分別擔任副總裁兼主機廠事業部總經理和高階副總裁。業內認為,汽車之家頻繁的人事變動或是因為業務的轉型,通過更專業的汽車人士來負責B端和C端業務。但摩根士丹利分析稱高層管理人員離職將給公司戰略帶來更多不確定性。

與此同時,隨著掌舵者的上任,汽車之家的戰略也在發生迭代;新董事長龍泉提出“生態化”的新戰略,藉助汽車之家及中國平安這兩大平臺的優勢,全面向終端消費者、主機廠、經銷商等各汽車主體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初汽車之家欲調高經銷商會員費,曾遭到中升集團、運通集團、龐大集團、永達汽車等超10家經銷商集團抵制。業內認為,經過此事也讓經銷商與汽車之家之間的關係不太緊密,捆綁關係出現動搖。

競爭對手擠壓,如何應對競爭成為難題

目前,汽車行業垂直類平臺除了汽車之家之外,還包括易車和懂車帝,這兩家分別背靠騰訊系和頭條系。其中,易車成為“中國汽車行業赴美上市第一股”,在虧損數年後,去年11月私有化退市,以騰訊為首的買方財團以11億美元併購成為控股股東;而懂車帝的前身是今日頭條的汽車頻道,主要靠汽車內容起家。

第三方資料公司極光報告顯示,今年三季度,汽車之家系新增使用者920萬,懂車帝系新增使用者1387.7萬,易車系新增使用者2538.1萬。此外,極光《2021年Q2移動網際網路行業資料研究報告》顯示,在主流汽車資訊app中以車系的月活使用者增長較快,超過汽車之家。

此外,有資料顯示,汽車之家30歲以下使用者佔比僅三成左右。而隨著汽車消費年輕化趨勢日益明顯,年輕消費群體成為消費主流人群,如何穩固年輕使用者的黏性也成為汽車之家的重要課題。

張翔表示,“汽車之家與懂車帝、易車的業務有一定區別,懂車帝除了電商業務之外,還提供汽車市場資訊,易車和懂車帝也更注重汽車行業的評論和資訊內容,以及視訊方面吸引大V入駐,這些內容對於消費者和使用者的黏性更大。”

不僅如此,汽車之家也並非當下汽車品牌投放廣告的首選平臺。QuestMobile釋出的《2020汽車行業營銷洞察盤點報告》的資料顯示,2020年TOP 10新車型廣告投放媒介分佈中,易車佔據22.2%的份額,汽車之家佔據17%的份額,懂車帝以15.1%的份額排名第三。

“隨著車企佈局汽車新零售等新營銷方式出現,也讓汽車之家、易車、懂車帝之間的競爭會變得越來越激烈,呈現白熾化狀態甚至是關係生死存亡的問題。”張翔表示。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王琳琳 編輯 陳莉 宋鈺婷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