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取消支付寶支付?迴應來了(我的美團為什麼不能支付寶)
出品|WEMONEY研究室
文|曾仰琳
7月30日,“美團迴應取消支付寶支付”話題被頂上了微博熱搜榜第一名。事件已經發酵了5天,目前美團的支付選項有哪些?其主要競品餓了麼又如何應對?支付寶針對此事有什麼迴應?
8月3日中午,WEMONEY研究室用同事手機親測發現,其手機裡的美團外賣app的支付介面仍沒有支付寶的選項,但可以通過APP“我的客服”設定恢復。
而WEMONEY研究室在7月30日通過美團app下單時,在並未聯絡客服的情況下,就已恢復“支付寶”選項。
值得一提的是,WEMONEY研究室在7月29日通過餓了麼下單時,並未發現有微信支付選項,然而第二天,餓了麼就新增了微信支付選項。
支付寶也在此期間上線了“花唄月月付”,被市場視為“無聲回懟”。
這一系列事件,背後有何深意?
事件回顧:
美團取消支付寶選項引爭議,
美團月付和餓了麼在微博打起“口水戰”
7月29日,有不少使用者在美團外賣app點餐時發現,支付選項已經沒有了“支付寶”,僅剩下銀行卡、美團月付、微信支付等。
當日晚,美團創始人王興在個人飯否對此事進行迴應:“淘寶為什麼還不支援微信支付?微信支付的活躍使用者數比支付寶多,手續費也比支付寶低”。
王興嗆聲淘寶,直接讓美團取消支付寶選項一事火藥味升級。
(圖:美圖迴應取消支付寶支付微博熱搜排名第一)
有網友調侃稱,“本來只用美團,王興此話一出,我生平第一次下載了餓了麼”。
WEMONEY研究室親測發現,7月29日,美團外賣app目前最主要的競品——餓了麼app,點餐時也不能選擇微信支付。然而僅僅過了一天,30日下午,餓了麼上就多出了“微信支付”的選項。
不過,WEMONEY研究室身邊的一位餓了麼使用者表示,自己的餓了麼app之前一直有微信支付選項。
(圖:7月29日和30日WEMONEY研究室親測餓了麼app支付選項)
而在30日下午,WEMONEY研究室也發現,美團外賣app上已恢復了“支付寶”的選項,不過需要使用者自己選擇“展開更多支付方式”才能看到。而在美團app上團購理髮的服務,則可以直接顯示支付寶選項。
(圖:7月30日WEMONEY研究室親測美團系app支付選項)
8月4日中午,WEMONEY研究室再次用同事手機進行測試。不同的是,該同事的美團app裡並沒有顯示“支付寶”選項,但是可以通過“我的客服”設定進行恢復。
不過,在設定恢復“支付寶”選項時,美團app的客服會提示“建議您使用美團支付或微信支付來支付,優惠更多哦“。如果要恢復支付寶,則需要“放棄優惠”。
(圖:8月3日WEMONEY研究室親測美團外賣app支付選項)
在微博上,“美團月付”和“餓了麼”兩大官微也展開了“口水戰”。29日,“美團月付”發微博暗示餓了麼不支援微信支付。對此,當日晚間,“餓了麼”官微迴應:“Excuse Me?”,並晒出一張點了“雞同鴨講雙人餐”的訂單截圖,自證支援微信支付。
(圖:“美團月付”和“餓了麼”官微截圖)
截至發稿前,WEMONEY研究室發現,美團月付之前的微博已刪除,關於此事的迴應,最新的微博是7月29日晚間,“美團月付”發的一句:“hi 順便問一句,淘寶啥時候能用微信支付、美團月付呢?”在這條微博的圖中,“美團月付”還對餓了麼使用者們表示不能使用微信支付的評論進行了紅圈標識。
美團PK餓了麼背後:
阿里系和騰訊系公司在支付領域的“中場戰事”
餓了麼app和美團外賣app在支付選項中的“你來我往”,其實背後是阿里系公司、騰訊系公司通過支付入口搶奪市場份額的戰爭。
“餓了麼”是2008年創立的本地生活平臺,主營線上外賣、新零售、即時配送和餐飲供應鏈等業務。2018年,餓了麼“賣身”阿里。當年的4月2日,阿里巴巴、螞蟻金服集團與餓了麼聯合宣佈,阿里巴巴已經簽訂收購協議,將聯合螞蟻金服以95億美元對餓了麼完成全資收購。
目前,餓了麼已成為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公司。天眼查顯示,餓了麼運營主體公司上海拉扎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註冊資本417萬元人民幣,杭州阿里巴巴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持有其100%的股權。
除了通過佈局“餓了麼”,2020年3月,支付寶也宣佈定位由支付平臺升級為“數字生活開放平臺”。如今開啟支付寶app,能看到餓了麼、口碑、酒店出遊、電影演出等等餐飲娛樂小程式,與主打本地生活服務的美團形成競爭。
業內人士評價稱,支付寶此次的升級,正式打響了與美團搶佔“本地生活服務”賽道的持久戰。
公開資訊顯示,2010年,美團網創立。2015年10月,美團和大眾點評宣佈合併。2018年9月20日,美團點評在港交所掛牌上市。
為何說美團是騰訊系的公司?
美團點評2019年年報披露,截至2019年12月31日,騰訊持有美團點評B類股份20.78%,佔總股份的18.15%。美團點評以不同投票權控制。每股A類股份擁有10票投票權,每股B類股份擁有一票投票權,但僅就極少數保留事項的決議案投票時,每股股份均擁有一票投票權。
而王興、穆榮均、王慧文三位美團聯合創始人,持股比例共計12.81%,其中王興投票權為46.13%,穆榮的投票權為10.19%,王慧文的投票權為2.95%。
(圖片來源:美團點評2019年年報)
因此,單純從股權結構來看,美團的創始團隊有近六成的投票權,也就是對公司享有控制權,同時,騰訊也有相當大的話語權。從整個網際網路的生態來看,美團點評和騰訊基本上是站在一起的,美團點評的騰訊系色彩也相對濃厚。
對於王興嗆聲淘寶不能用微信支付一事,有媒體稱“支付大戰一觸即發”,而WEMONEY研究室則認為,這僅僅是支付大戰的“中場戰事”。在2016年和2018年就有使用者反饋美團無法使用支付寶支付,但後來又恢復可以使用,因此,這兩天美團取消支付寶支付選項又再恢復已經不是第一次,也未必會是最後一次。
支付寶“無聲回懟”?
美團推月月付vs支付寶花唄月月付
一位支付行業的人士對WEMONEY研究室表示,美團要推美團支付,可能早晚也會在美團app中去掉微信支付選項。
據公開報道顯示,2016年2月,美團自有的支付功能(下稱“美團支付”)在美團app悄然上線。2020年5月29日,美團信用支付產品美團月付正式上線。美團月付是由重慶美團三快小額貸款有限公司、美團小貸合作的金融機構為使用者提供授信付款服務,使用者可以通過該筆授信額度在美團App內購買商品及服務。
近期,易觀釋出了《中國第三方支付綜合支付市場季度監測報告2020年第1季度》,其中的資料顯示,支付寶、騰訊金融(微信支付)和銀聯商務分別以48.44%、33.59%和7.19%的市場份額位居前三位,三者市場份額總和達到89.21%。
美團要推支付,並非易事,就目前的市場份額來看,微信支付和支付寶市場份額佔比超八成,而就生活經驗而言,目前這兩個支付工具已經是日常生活中的“基礎設施”之一。
就在美團取消支付寶選項前一週,美團月付宣佈啟動預計總額50億元的提額計劃。凡是開通美團月付的使用者均有機會獲得幾百至一兩千元不等的提額,同時表示此舉旨在滿足使用者日益旺盛的信用消費需求,帶動使用者消費熱情,助推餐飲、休閒娛樂等受疫情衝擊較大的本地生活行業加速回暖。
值得關注的是,7月30日,支付寶方面宣佈,新上線分期付款服務“花唄月月付”,將為使用者提供無任何手續費、少佔用花唄額度、最長免息可達10個月的新服務。目前花唄月月付採用的是邀約制,僅少量使用者可使用,8月份開始分階段放開範圍。
市場將支付寶推出“花唄月月付”這一行為解讀為對美團取消支付寶支付,主推美團月付的“無聲回懟”。
據介紹,花唄此前就有分期業務,花唄分期與花唄月月付的區別在於,花唄分期對商家而言是一次性收到全款,花唄月月付則是分月到賬,這意味著商家除了出手續費外,還分月收錢,將所有實惠都統統讓利給消費者。
螞蟻集團花唄生態運營部總經理亦醒介紹,與花唄分期不同的是,花唄月月付按月付款,不會按訂單總額佔用花唄額度。“舉例來說,使用者想要購買一門5000元的教育課程,用月月付分10個月付款的話,只需要當前有500元花唄額度就能完成購買,接下來每個月自動付500元。”
結語:
誠然,各家的支付產品為各自的生態體系服務,比如不僅淘寶app沒有微信支付選項,京東app也沒有支付寶選項。這本無可厚非,但從使用者使用的便捷性角度來說,確實不太友善。
對於所有需要支付工具的服務類app而言,如果讓使用者來適應支付工具的限制,就一定存在部分使用者的流失的風險。
美團迴應取消支付寶支付一事發生後,許多網友紛紛調侃不用美團,還有網友甚至表示會直接解除安裝美團,使用其競品“餓了麼”, 從目前美團又重新加上“支付寶”的結果來看,似乎美團這次選擇的是“遷就”使用者。
有網友評價:“服務平臺最大的核心是什麼,那肯定是低下頭來服務使用者,離開了使用者,你啥都不是!而服務好使用者,最重要的還是體驗感啊,這麼一刀切了,在支付方式上使用者體驗感肯定不好了,讓客戶的選擇性少了很多,我相信這也是最近很多網友都說要解除安裝美團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