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主機板跳線接法圖解
之前筆者發的裝機教程中,很多朋友說主機板跳線是整個裝機最難的部分,其實可能是你沒有找到竅門,今天筆者的目的就是要保證每個看了我這篇文章的同學都可以馬上學會,以後再遇到裝機主機板跳線的問題自己就能輕鬆解決,不需要再去翻看說明書或是到處求人。
由於大家使用的主機板品牌不同,跳線的設計也不盡相同,所以之前筆者的做法一直是讓各位自己檢視說明書,但其實好多說明書上畫的也是非常不清楚,新手玩家不容易看明白。
主機板說明書
接下來筆者將分成三個部分來詳細地講解主機板跳線的問題。
首先來說最重要也是最容易迷糊的前面板跳線,一般來說前面板的跳線被命名為Front Panel,有些主機板會縮寫為F_Panel,JFP1或是Panel等標記,通常外觀只有下圖左側9根針腳,右側為JFP2(編號1、2為序號)。
Front Panel
一般來說主機板前面板跳線的附近都會有一個如上圖所示的標識(那個一串串的白色圖形),這個小圖每個白點代表一對針腳,文字標註在上方就是上方一排,下方就是下方一排。
這裡可以結合插針來看。
左側為電源指示燈,右側為電源按鈕
電源指示燈為發光二極體,所以一定要區分正負極;而POWER SW代表的是Switch開關,無需區分正負極。之前主機板上的縮寫PWR(或是PWR_BTN)就是電源的意思,有時候需要做猜想。
硬碟指示燈
硬碟的英文為HDD,這裡的指示燈就是為硬碟準備的,旁邊的“土”字是代表正負極,需要對應主機板上的位置插入。RESET重啟按鈕(或者縮寫成RST_SW)的插針和電源按鈕為同一性質無需考慮正負極。
一圖流
上面這張圖為大家解釋一下對應針腳的位置,點選檢視大圖應該輕鬆可以看懂了,目前市面上大多數主機板的跳線介面都是這個格局,左側9根針為最常用的,電源指示燈、電源開關、硬碟指示燈和重啟按鈕呈雙排排列。如果沒有標註正負極可以先按照左正右負嘗試,如果不能點亮再進行調整。
目前常用的主要為USB 2.0介面和USB3.0介面(也有主機板稱為USB 3.1 Gen 1,其實相同)。
前置USB跳線介面
上圖左側的USB3_34代表的就是USB3.0跳線介面,尾號3、4代表序號,可以擴充套件成兩個USB 3.0介面。注意防呆卡扣的設計以及缺針的位置。
右側的USB 1314就是USB 2.0介面了,同樣有一個缺針,不過這個缺針在右下角,13、14代表的也是序號。需要小心的是有個和這個跳線很像的叫做1394介面,輸出電流電壓不同,不要混淆。
左側為USB 3.0,右側為USB 2.0
USB 3.0跳線介面一般位於主機板右側24pin供電的附近,USB 2.0介面一般位於主機板底部邊緣,和前面板跳線在一起。
還有個很重要的跳線為音訊介面,一般被標註為AAFP,通過連線這個可以讓前面板的3.5mm插孔啟用,也是一個9針的跳線介面,區別是它缺針的位置為右上第二個。通過這裡可以和USB 2.0跳線介面區分開。
前置音訊介面
在插針上也有很明顯的特點,會有一根線畫成圈短接這個介面中的兩根插針。
前置音訊介面
字母一般會標註為HD AUDIO或是AAFP等,位置在主機板左下角的音訊區域內,有些主機板會有分割線來分割音訊區域。
好了,筆者想要說的就是這些了,如果你還是有疑問請直接在下方評論區提出,並且勾選“@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