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睡早起為什麼還犯困(起床犯困怎麼快速解決)
雖然已是深秋,但不少南方城市仍然很熱,有些人會感覺自己總是無精打采,動不動就犯困。這種情況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採取什麼方法才能擊敗“瞌睡蟲”呢?
溼熱的天氣會使人犯困
夏天剛剛過去,很多地方天氣仍然溼熱。在溼熱的環境中,人體內的汗液無法順利地排出,會使人感到四肢乏力、萎靡不振,此時人的舌象會出現舌苔發白,舌頭兩側有齒痕的症狀。這也是體內溼氣重的典型表現,想要緩解,就要多喝水,使自己保持輕鬆、愉快的心情,此外還應該堅持午休。
鬧鐘響後再睡“回籠覺” 起床後容易不清醒
有些人起床時會把鬧鐘定得很早,被叫醒後再睡個回籠覺。但實際上鬧鐘響過幾次後才起床的人,醒來後反而更不清醒。
鬧鐘反覆響將會打亂正常睡眠週期。鬧鐘響時人體可能處於深睡眠時期,此時大腦比較疲勞,容易導致睡眠質量不好,而且再次入睡不一定能完成一個完整的睡眠週期。如此反覆,人體並未完成正常的睡眠週期,或有導致起床後不清醒的可能。
起床時間會影響精神狀態
選擇合適的起床時間會對起床後的精神狀態產生較大影響。人的睡眠是具有周期性的,一般1.5小時為一個週期,一個睡眠週期結束時,即淺睡眠時是比較理想的起床時間,因此,大家在晚上睡覺前不妨將鬧鐘的時間調為睡覺時間加上1.5的倍數。
三個“一分鐘”幫你快速清醒
三個“一分鐘”有利於從睡眠狀態中恢復。專家指出,三個“一分鐘”,即人醒來後在床上躺一分鐘,起床之後在床頭靠一分鐘,起床後雙腿下垂等一分鐘,這是迅速從睡眠中清醒的好做法。
醒來之後等一分鐘,這段時間可以使人體及大腦皮層逐步清醒,使人體在起床後處於覺醒狀態。
另外,人體的反應是需要一定時間的,在人體未充分覺醒時,身體的保護性反應比較差,血供應不足,大腦可能處於短暫的缺血狀態。人在睡眠時,呼吸、血壓、脈搏等都處於比較低的狀態,體溫也會比正常情況下低1~2攝氏度,人體代謝也偏低,這一分鐘可以為人體逐漸恢復正常狀態提供時間。人體從睡眠時的躺著到坐著,再到起床後的站立,從各種人體機制來看,人體尚未完全從睡眠狀態中轉換時,雙腿下垂一會兒,有利於機體的全面清醒,避免一些突發事件。
按摩可改善犯困症狀
如果人們在工作、學習時有了犯困的徵兆,應該先暫停工作、學習,通過簡單的按摩來緩解犯困的症狀,如按摩太陽穴、百會穴,從臉部中間自嘴脣、鼻部向上、向外按摩,再向下、向內按摩回初始位置,重複以上動作10次~20次即可。按摩可以改善頭部的供血情況,在短時間內起到消除睏意的作用。
上班族可以每工作1個小時~2個小時就站起來活動一下,比如做健身操,或到室外走一走,這樣不僅能夠緩解由於長時間工作帶來的疲勞,還能使自己清醒,遠離犯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