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硬碟還有必要買嗎(機械硬碟是必須的嗎)

日前,巴克萊銀行分析師釋出研究報告,進一步看衰 HDD (機械硬碟)市場,並 指出 6 月的 Q2 季度中, HDD 銷量會下滑6% , 此前預測是持平。另外, 2022 全年 HDD 硬碟銷量也從之前減少 12% 逐漸惡化到下滑 15% 。

目前,市場一般有兩種主流選擇:SSD(固態硬碟)和HDD(機械硬碟)。可現在包括 PC 、消費電子等市場都賣不動HDD,這是為什麼呢?HDD的優缺點都有哪些呢?

一、使用者體驗:當前機械硬碟最大的問題就是慢

我們要知道,機械硬碟的“慢”,其實使用者不必糾結於跑分、資料等,而關鍵就是在於實際體驗。我給大家一個最簡單的復現機械硬碟缺點的場景如下:

A、準備一塊機械硬碟;

B、拿出一臺電腦,最好裝Win10及更後的系統,配置無所謂,越高越好,越高越能讓你感受到落差;

C、不低於50Mbps的網路環境,其實訊號不太差的4G手機開熱點就可以了;

D、一個有一定流量,並會時不時有鬥圖鬥表情包的QQ或微信群;

E、Steam 一個體積較大,一時半會兒下載不完的遊戲,比如吃雞就行。

當這些準備完後,你可以先開啟QQ或微信,接收一段時間的圖片表情包,然後關閉掉。緊接著你把機械硬碟接到電腦上,再把包含QQ或微信聊天內容的“我的文件”搬進去,當然QQ或微信可以不用搬進去的。

  • 隨後,你再開啟Steam,在機械硬碟的分割槽新建一個庫資料夾,往裡面下吃雞等體積較大的遊戲。然後在遊戲還沒下載完時,你再去開啟QQ或微信,進群聊聊天或翻翻記錄。此時,你一定可以感受到機械硬碟最嚴重、最讓人不堪忍受的缺點,那就是卡。

  • 綜合來看,如果是機械硬碟,開啟QQ微信之類的,正常還得等一兩分鐘它們載入完資料,才能使用,不然很容易陷入假死狀態;而如果是固態硬碟,幾乎可以實現秒載入完成,直接就能投入工作。

當然,這個缺點之所以XP/Win7年代較少被人感受到,很可能就是因為當年網路不夠快,導致機械硬碟頻寬還沒那麼容易被下載場景吃滿。

  • 總之,基於這種“卡”“慢”的缺點,現在組裝電腦逐漸變成固態硬碟為主流了,機械硬碟慢慢變少,不是不能用,而是使用起來沒有固態硬碟體驗好。

二、專業效能:衡量硬碟一個重要效能指標就是IOPS,即每秒讀寫次數

無論你是用啥主流硬碟跑分軟體,IOPS讀寫能力一般用來衡量隨機讀寫效能。正常來說,機械硬碟的IOPS是在100左右,而入門級的固態IOPS就會輕鬆過萬,那些中高階固態,甚至IOPS可以十萬計。

根據我的觀察,一般市售的機械硬碟連續讀寫在150M/S到200M/S左右。作為對比,Sata固態的連續讀寫速度是500M/S以上,Nvme固態則是2000M/S到7000M/S。

  • 也就是說,機械硬碟的連續讀寫速度只有SATA固態的三分之一,也只有Nvme的幾十分之一。綜合來看,普通固態硬碟讀寫水平會是機械硬碟的 60導100倍。

當然了,機械硬碟的連續讀寫效能勉強還過得去。其實哪怕是100MB/S左右對於普通人的檔案傳輸也夠了,HC320這種盤可以達到200左右,傳一個30GB檔案也不需要等太久,真正速度慢到讓我感到很不爽的是網上那種所謂USB3.0固態,傳個檔案10到20MB/S的速度,能夠保持100MB/S左右的速度對普通人傳輸檔案是基本夠用的。

相比固態硬碟,機械硬碟讀寫慢的原理就是在於磁頭。因為機械硬碟是通過磁頭讀寫碟片上的資訊的,要讀寫一個檔案,就必須先移動到對應的磁軌上,這被稱為尋道。

  • 磁頭尋道是一個機械過程,那就需要不少時間。當出現需要隨機讀寫時,磁頭需要不斷地在盤面上移動,大量時間被耗掉,這就導致機械硬碟的隨機讀寫極差,響應時間很慢。

同時,在工作時,機械硬碟磁頭就會懸浮在磁碟幾微米上,若是一旦有震動,磁頭很容易刮傷磁碟,即使磁頭在磁碟上,衝擊也會導致部件的精密配合出現誤差,所以機械硬碟特別怕震怕摔。

  • 最後,機械硬碟裡是一堆金屬死沉,目前一塊1T的3.5寸機械硬碟在500g左右,並且隨著容量增加重量繼續增大,而一根M2固態重量不到100g。

三、最後,機械硬碟並非一無是處,但往往就是個當倉庫的命

現階段機械硬碟最大的優點就是大容量又便宜,機械容量做大後每T價格是能夠壓到100左右,比固態真的便宜很多。

也就是說,目前的固態,基本上已經是1元1GB的時代了,並不算十分昂貴,可高階點的,1T差不多1300元。相反,同樣的價格,機械硬碟可以買到8T左右的超大容量了。可以看出,機械硬碟更適合追求價效比的朋友。

容量大,這點一般人可能無所謂,但是做為倉鼠黨,硬碟再大也不嫌大的。目前16T的價格普通人完全可以接受。而同樣的價格固態能買多大的?4T?8T?再大普通人有錢都不容易買到了。

  • 可見,相對來說,機械硬碟確實隨機效能很差,不過具有價效比的高容量,當倉庫盤還是可以的,只要系統和常用軟體裝在固態硬碟裡面,其他東西丟在機械硬碟,其實體驗不會比純固態差太多,這時候大容量機械硬碟價效比真要比固態硬碟好多了。

另外,機械資料比固態要好恢復的多,但SMR疊瓦除外。如果不通電的話,同時固態使用的浮柵電晶體會隨著時間逐漸漏電,長時間儲存的可靠性還是靠磁性介質的機械硬碟更好。

  • 也就是說,機械硬碟相比固態硬碟來說,如果硬碟出問題,則會有更高概率能恢復。這方面來說,資料相對安全些。而固態硬碟一旦遭遇資料丟失,基本上資料就是徹底消失了。

不過,在使用相對得當的前提下,機械硬碟故障率顯然會高於固態的,而且機械硬碟損壞去恢復資料,一次一兩千的價格,沒有重要資料真不值當的。

  • 當然,如果真有非常重要的資料,冷熱結合(短期快速備份與長期獨立備份)、本地和雲結合、本地和異地結合,進行多地點、多時間節點的備份,才是確保萬無一失的最好手段。

最後的話:可以說凡是和資料儲存相關的事情,機械硬碟就沒有優點

我們要知道,儲存介質價格太貴是目前人類科技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從民用的普通硬碟到伺服器,資料儲存的價格,長期以來一直幾乎卡在使用者能夠接受的邊緣。

  • 最後有個情況我是建議要完全拋棄機械硬碟,那就是較高預算的遊戲主機,因為這種場景有能力負擔大容量的固態硬碟,啥都要快的,而機械硬碟噪音大、傳輸慢等劣勢就會被放大,所以高預算遊戲主機還是要直接放棄機械硬碟,直接上大容量SS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