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中步頻是什麼意思(正常跑步的步頻是多少)
有許多的新手朋友在接觸到跑步運動時,常常聽到一個跑步名詞,步頻,也常常為這個問題所困擾,要小步高頻,要提高你的步頻!步頻一慢,步幅就大,180不行,要到200等等。那步頻到底是什麼,又是不是步頻越快越好呢?到底怎樣提高跑步效率呢?
步頻,就是跑步時每分鐘腳落地的次數。還有一個相關的就是步幅,也就是相鄰兩步之間的距離。速度就是步頻乘以步幅產生的結果。
步頻慢的最大問題不是增加受傷風險,而是降低跑步效率。慢步頻,可能未必會增加受傷的風險,但會使得跑步吃力、效率低,能量消耗較大。
一般的認為是快步頻小步幅要優於慢步頻大步幅。但是專業的跑步教練會告訴你,這個是根據人的身體體能來決定的。每個人的步幅和步頻和身體的體能有著直接的關係。
1,過於追求小步快頻,靠不斷地加快步頻來提速,這樣不但會降低跑步效率,也非常容易受傷。
2,每個人在跑步的時候都有最適合自己的步頻與步幅。步頻並非越快越好,步幅也並非越大越好。步頻和步幅都不可能單一地加快和加大。
3,個小的跑者同樣可以有大步幅。身高腿長不是決定步幅的決定性因素。與其身體的肌肉的彈性和力量,還有柔韌性、靈活性所決定的。
4,慢步頻大步幅不一定會增加受傷風險,但會降低了跑步效率,對身體體能也是一個浪費,其實訓練肌肉能力才是至關重要的。
5,根據身體的體能狀況(心率和攝氧量等)和根據步頻的節奏,再來調整步幅的大小,從而找到適合自己的步頻和步幅,來提高跑步效率,以期望達到最佳的鍛鍊效果。
普通的新手跑者在剛剛開始跑步鍛鍊的時候為了減少受傷機率,需要小步快頻,等跑姿和掌握跑步規律平穩後,並加入適當的腿部力量訓練後,再來調整步幅和頻次,也會使你跑的更快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