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上怎麼聽歌(抖音上推薦的聽歌軟體)
文 | 張嘉琦
編輯 | 趙普通
今年上半年,音樂賽道戰火紛飛。
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包含QQ音樂、酷狗音樂和酷我音樂,下文簡稱TME)和網易早已各佔山頭,在音樂版權、軟體功能迭代上頻頻交火。而蝦米音樂的關停,也昭示著阿里大文娛暫時退出了這場戰爭。
而TME和網易雲音樂分庭抗禮的時代,似乎也沒有維持多久。根據Fastdata極數釋出的《2020年中國線上音樂報告》,中國線上音樂已經進入寡頭時代。TME前三季度的收入為208億元,在版權能力和使用者流量上都對位列第二的網易雲音樂形成碾壓之勢。
如今,戰勝了阿里、網易的TME,又將迎來新的挑戰者。
今年年初,Tech星球曾報道位元組跳動旗下正在測試的音樂產品“飛樂”,音樂發行平臺“BeatDynamic”也在同步測試當中。此外,據Tech星球訊息,位元組跳動已經在今年成立了音樂事業部,持續向流媒體音樂發起衝擊。
相比於傳統音樂播放器,位元組跳動依託抖音,手握引爆音樂的短視訊籌碼,對TME和網易雲音樂等頭部音樂公司來說,是某種程度上的“降維”打擊。
雖然近年來短視訊在持續搶佔著使用者的注意力時長,但播客、有聲書等音訊賽道新勢力的崛起,又證明了音訊對使用者而言仍然存在使用場景。就在5月1日,喜馬拉雅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IPO申請,計劃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
在毒眸(ID:DomoreDumou)看來,傳統音樂平臺掌握著版權的命脈,短期內不會被撼動。此番位元組跳動入局音樂賽道,可能會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拉鋸戰。
不再做爆款音樂的“搬運工”
2018年5月,第一首“抖音神曲”《學貓叫》走紅。
在這首歌之前,抖音上流行的歌曲,大多都是經過剪輯和二度編曲的外文歌。《學貓叫》一經面世,熱度就迅速飆升,再配上專屬的手勢舞,一度成為“年度金曲”,甚至獲得了Billboard Radio China的年度十大華語金曲獎。
此後,抖音開始掌握爆款歌曲密碼,甚至“開發”出了一種全新的音樂型別。無論是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在其他音樂平臺的榜單上,都有“抖音歌曲”的通俗叫法。
抖音歌曲的影響力也開始突破短視訊平臺,向外輻射。線上,它們出現在其他音樂平臺的榜單中,或是在各種綜藝和晚會上被翻唱;線下,它們被播放在大街小巷,“入侵”著每個人的生活場景。
在QQ音樂的榜單列表內,“抖音排行榜”的播放量達到了1940萬,在所有特色類榜單中位列第一。而在熱歌榜上,前10名中有超過6首都是在抖音走紅的歌,包括《來遲》《落海》等。
越來越多的抖音歌曲進入線上音樂平臺的榜單,音樂平臺的使用者們,也隨之流向短視訊。《2020年中國線上音樂報告》顯示,2020年9月,線上音樂使用時長環比下降超過50%的使用者中,使用抖音和快手的時長環比增幅超過70%——短視訊成為名副其實的“時間黑洞”,瓜分著使用者們的時間。
抖音的音樂生態也在發生微妙的變化。近兩年來,諸如《學貓叫》《野狼disco》這類抖音的頭部爆款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數量越來越多、更新換代越來越快的新曲庫。這背後既有音樂公司之間愈加激烈的競爭,也有抖音官方的助推。
短視訊對於歌曲的推廣效應已經得到充分驗證,抖音在音樂方面的動作也多了起來。
頭部歌手拉新是百試不爽的方法。2018年,王力巨集入駐抖音,並首次釋出了他的新歌《南京,南京》demo。去年陳奕迅也選擇在抖音首發了自己的新歌《是但求其愛》。
此外,為了擴充歌曲版權庫,抖音在2019年啟動了“看見音樂計劃”,首次提出短視訊和音樂結合的推廣模式。並在2020年6月22日正式推出子品牌“抖音音樂”,延續能夠幫助音樂人獲得流量的“看見音樂計劃”,同時通過“億元補貼計劃”給予音樂人在收入方面的補貼,吸引入駐。根據官方給出的資料,在該計劃中,音樂人蔘賽歌曲超過3萬首,總播放量達到70億以上。
抖音也逐漸拿回了對“爆款歌曲”的定義權。去年9月,抖音啟動了“造音行動”,目前已進行了十一期,包括《我很好》《踏山河》《星辰大海》等歌曲都是通過“造音行動”而走紅。其運營團隊成員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他們每週都會定期舉行聽歌會,將站內音樂人自主上傳、報名參加活動和合作平臺輸送的曲目等集合,選出有潛力成為爆款的demo後,再進行一系列運營推廣。(點選閱讀:“消失”的抖音神曲)
QQ音樂熱歌榜前10多為抖音歌曲
抖音的第一個音樂App定點在海外:海外版TikTok於2020年3月在印度釋出了音樂流媒體平臺“Resso”,主要陣地在印度、巴西、東南亞等海外市場。去年年底,Resso入選了Google Play Store釋出的印尼市場最佳應用榜,以及巴西市場的年度使用者票選應用。
而根據Tech星球的報道,抖音曾經內測“聽全曲”功能,內建簡版播放器,使用者可以在抖音內部直接跳轉,從15s~45s的短視訊bgm到收聽音樂的完整版本。今年年初,位元組跳動又著手開發了面向國內市場的音樂社羣App“飛樂”,形式可能參考Resso,抖音音樂團隊任產品運營。
這一系列動作的背後,昭示著抖音進軍音樂流媒體平臺的決心。和一直做爆款音樂的“搬運工”、向音樂平臺輸入流量相比,抖音更希望在平臺內部形成閉環,完成流量收割,同時將棘手的版權問題一併解決。
根據11月5日抖音音樂釋出的《2020抖音音樂生態資料包告》,在抖音排名前10的爆款歌曲,總播放量達到945億,開始向18種主流音樂型別覆蓋,其中的流行、說唱、民謠、電音等位居榜單前列。
相比於TME和網易雲音樂等傳統音樂播放軟體,抖音在使用者活躍度和使用時長方面都更有優勢。短視訊不僅給音樂增加了“視覺”維度,大量使用者的UGC內容還能促進二次傳播。看起來,對音樂賽道虎視眈眈的位元組跳動,已經具備了撼動TME地位的資格。
不一定要贏,只是不想輸
今年3月,抖音與浙江衛視聯合出品了一檔名為《為歌而贊》的新綜藝,由抖音短視訊博主組成的“百贊團”對歌曲進行打分。
播出至今,熱度最高的歌曲是由鳳凰傳奇翻唱的《海底》,#鳳凰傳奇版海底#在微博的閱讀量超過1330萬,由於採用了和原作完全不同的表達方式,原唱作者發微博稱,是“新版救贖了舊版”。和網友的正面評價完全相反,這首歌在綜藝裡獲得了全場最低分。
目前該綜藝在豆瓣暫未開分,但從評論中大概可以感受到觀眾的傾向性。大部分人並不贊同這種“網紅點評專業歌手”的設定,而《海底》的排名墊底,又將這種衝突再次升級。“在這個時代,流量雖然不能決定音樂的價值,但能衡量音樂的價格。”有網友這樣評價。
在這種衝突背後,體現的是抖音音樂一直以來所面臨的輿論問題。由於需要適配視訊畫面,在抖音能走紅的歌曲大多都在副歌或某個片段上下功夫。多位深度抖音使用者都對毒眸表示,抖音歌曲的精華都在BGM當中,有時候即使想要搜尋完整版歌曲,聽完之後也只能記住那一段,其他內容則相對普通。
而對於非抖音使用者來說,脫離了畫面的加持,這些歌曲並不具備“獨立行走”的素質,甚至會讓一部分人感到反感。
抖音上使用人數較多的歌曲版本時間都很短
除了需要扭轉負面輿論之外,抖音想要切入音樂賽道,更重要的還是音樂版權問題。
抖音很早就感受到了音樂版權帶來的壓力。在內部創作上,通過扶持音樂人來獲取更多原創內容。但在龐大的國內曲庫面前,這些原創音樂顯然並不足夠,仍然需要外部渠道的補充。
截至目前,抖音已經與包括索尼音樂娛樂、華納音樂集團、摩登天空、日本唱片公司Avex等國內外知名的音樂廠牌達成版權合作。
但在版權爭奪方面,TME的地位目前仍然無法撼動。目前TME的曲庫量在4000萬左右,不僅擁有全球三大唱片公司環球音樂、索尼音樂、華納音樂的獨家版權,享有包括維權、運營、推廣、轉授權等多項權益,還坐擁韓國三大娛樂公司SM、YG、JYP的獨家版權。在華語樂壇方面,擁有英皇娛樂、相信音樂、摩登天空、華誼兄弟等超過19家知名唱片公司的獨家版權。
雖然TME和網易雲音樂早在2018年9月就在版權局的推動下達成了版權互授合作,雙方互授了99%的獨家音樂版權。但就是這1%的獨家內容,構成了TME的競爭優勢。而抖音目前顯然還不在互授範圍內。
3月2日騰訊音樂與華研國際音樂達成合作
面對來勢洶洶的位元組,TME也在持續發力中。在4月15日宣佈的PCG組織架構和人事調整中,原QQ業務負責人、集團副總裁樑柱將出任騰訊音樂娛樂集團(TME)CEO。自媒體網際網路怪盜團評論,這意味著騰訊集團對音樂板塊控制力的進一步加強。
在網易雲音樂逐漸退出巨頭爭奪後,TME在音樂市場上的競爭者,已經變成了短視訊平臺。網際網路怪盜團提到,現在音樂作品的流行是從抖音開始,而不是從QQ音樂開始,這個趨勢的確需要高度警覺,因為“失去對流行趨勢的掌控,就意味著失去對產業鏈的管控”。
感受到危機的TME採取了積極應戰的措施。去年5月,QQ音樂對直播軟體“Fan直播”進行內測,同時與播客App“小宇宙”達成合作,開始向長音訊發力。此外,在QQ音樂App的介面,底部導航的第二欄即是“視訊”板塊,包含音樂現場、MV、TME live等子選單。
根據由你音樂研究院釋出的2020年《Z世代使用者音樂消費習慣洞察》,已經有43.6%的使用者開始習慣從短視訊或者直播平臺來發現音樂。這意味著無論是音樂平臺還是短視訊平臺,都需要持續發力,來影響使用者的收聽習慣。
或許現在討論“替代”為時過早,但這場圍繞著音樂市場的戰爭已然打響,且仍會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