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稿最快而且原創度高的方法(自媒體洗稿能過原創麼)

最近,一種新的抄襲手法——“洗稿”在網際網路上開始興起,有人甚至說自媒體“洗稿時代”來臨。所謂“洗稿”就是對別人的原創內容進行篡改、刪減,使其面目全非,但其實最有價值的部分還是抄襲的。通過“洗稿”,可以短時間炮製出所謂的“爆款文章”,並從中獲利。

炮製爆文 換湯不換藥

今年1月,有自媒體人發文指出多個自媒體大號“洗稿”,隨後又有大號出面否認,雙方你來我往引發巨大爭議的同時,也讓“洗稿”行為走到了臺前。洗稿者通過改寫標題、改變段落順序、個別語句替換等方式將原作洗完發表。他會把整篇的文章的經驗和觀點都抄襲下來洗下來,把文章的詞彙都會換成原文的近義詞。

業內人士介紹,網路媒體興起之初,就有一大批人將別人的報道、評論、文學作品等直接照搬過來。如今,網際網路平臺版權保護措施初見成效,這種低階的全面抄襲已經難以過關。於是又有一些人想出“移花接木”的法子,將別人的原創調整語序,標上自己的“原創”,也就是俗稱的“洗稿”。 這些換湯不換藥的表面功夫,實難“洗”掉抄襲的本質。可以看出,與搬運工式的抄襲相比,洗稿無疑更隱蔽。

動力為牟利 營利靠分流

對於自媒體人來說,他們營利主要是靠廣告流量分成。隨著各大平臺對於原創內容的扶持力度加大,他們對於原創作者也會有更多的資源與政策傾斜,對優質的原創內容,會給予更多的推薦權重、流量曝光,甚至是直接的獎勵。所以洗稿的驅動力是因為有利可圖

軟體開發者賣洗稿工具——寫手洗稿——工作室收稿,可以看到洗稿已形成產業化,這樣的流水線作業侵害的正是原創者的合法權益。

自媒體從業者 毛皓:

創作一篇刷屏級的文章,可能需要七八年的積累,但是這些洗稿的人花10分鐘就把我的工作成果拿走了,而且洗掉了我80%的流量和收益,這非常傷害我們這些原創者的創作熱情。

在QQ、微信、百度貼吧等平臺以“偽原創”、“洗稿”等關鍵詞進行搜尋,可以輕易找到很多“洗稿”群,裡面有完整的洗稿流程介紹。開啟專業洗稿網站,可以根據關鍵詞搜尋想要洗稿的素材,在選擇好素材後,點選“一鍵偽原創”就可以生成一篇改頭換面的稿件。

同時,在這些QQ和微信群裡,幾乎時時有人釋出資訊,只要標明所需字數、題材、原創度這三項,自然會有寫手認領。寫手的上級就是工作室或者公司,他們往往運營著多個自媒體賬號,有的甚至可以月入十幾萬。

“洗稿”花式翻新 不侷限圖文

在巨大的利益驅使下,“洗稿”現象已不僅僅侷限在圖文領域,更是拓展到了多個方面。多個網路平臺從建立一個自媒體賬號到實現創收,大致分為三個階段:新手期、原創期、創收期。賬號一般需要通過原創期才能盈利,而過原創期相對較難,平臺對釋出內容的原創稽覈也更加嚴格。

“微客學院”的直播平臺培訓老師:

快速通過原創期,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從直播平臺翻錄,加個片頭片尾簡單包裝一下即可。不僅視訊可以搬運,如今非常紅火的“知識付費課程”同樣也可以。一般是盜用名人頭像和資料去製作海報,課程的內容也是混剪拼接的。

“洗稿”難治理 難在三方面

可以看到,如今“洗稿”手法可謂花樣百出,不僅原創者叫苦不迭,它也危害了整個網路空間的創作氛圍和環境,那麼治理“洗稿”現象的難點到底在哪?

難點一技術豐富 “洗稿”成本低

用於“洗稿”的軟體比比皆是,從偽原創到錄製視訊、音訊再到去水印等等一應俱全。有些軟體被封后,過不了多久,換個馬甲就又冒了出來,一直在持續更新。

難點二內容改頭換面 “洗稿”認定難

洗稿行為,從法律上認定有一定的難度。大段的剽竊可用機器發現,洗稿卻是將他人好的創意好的作品改頭換面,認定侵權過程長,技術要求難度高,維權的成本也比較大。

難點三平臺態度曖昧 原創者維權難

以微信平臺為例,個人單純的文字和海報都是無法直接舉報的,而在微信群的頁面裡也沒有盜版侵權的舉報入口。有的文章舉報結果是已被刪除,但實際還可以正常訪問。

專家表示,大量的人在平臺洗稿,對平臺來講直接帶來的是熱鬧、人氣、流量,這是網際網路平臺的核心訴求,有核心訴求就會動搖平臺去打假的決心,因為這樣他也會獲益。

反“洗稿”需多方協作 任重道遠

今年7月,國家版權局聯合國家網際網路資訊辦公室、工信部、公安部共同啟動“劍網2018”專項行動,首次提出將重點打擊自媒體通過“洗稿”方式抄襲剽竊、篡改刪減原創作品的侵權行為,並規範搜尋引擎、瀏覽器、應用商店、微博、微信等涉及的網路轉載行為。

同時專家建議,保護智慧財產權的相關法律應細化原作者的著作權和網路傳播權,讓作者在維權的時候有更明確的抓手,更重要的是創作者要有足夠的版權意識;司法機關,在處理類似案件時,也應提高違法者判罰的額度,建立各平臺之間資訊還有舉報機制的互通互糾,建立這個領域裡面的黑名單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