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安裝windo10+Ubuntu18.10雙系統

踩坑經歷

以前一直都是用win10系統在自己的電腦上開發,在公司也都是用Ubuntu系統,現在想在自己的筆記本上安裝一個Ubuntu系統,所以就想著在不用重灌系統的情況下,裝一個Ubuntu系統,所以就準備裝一個雙系統,安裝並不複雜,但過程還是有點小艱辛,踩了不少坑,所以這篇文章除了會介紹詳細的安裝過程之外,還會把我遇到的一些問題以及一些問題的解決方案也會說明一下。整個安裝過程主要分為三個部分,磁碟分割槽U盤硬碟映像製作以及系統的安裝

文章篇幅可能會比較長因為我把我遇到的問題都記錄下來了,通過這篇文章你也可以在自己的筆記本上安裝一個雙系統,在安裝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隨時歡迎交流。

一、磁碟分割槽

磁碟分割槽的目的是:從win10系統上的某個磁碟分出一些空間,用來安裝Ubuntu系統。

1.檢視磁碟空間情況

通過Windows提供的檔案管理器(win E)可以看到每個磁碟上的空間使用情況和剩餘情況,在選擇作為Ubuntu系統的安裝盤時,不要和Windows系統(C盤)在同一個磁碟上。可以找一個剩餘比較大的磁碟作為Ubuntu的安裝盤。

       

win10磁碟使用情況

2.壓縮卷

  • 將滑鼠移到左下角的windows圖示上點選滑鼠右鍵,可以看到如下介面,點選磁碟管理
       

磁碟管理選擇選單

  • 選中需要壓縮的磁碟,滑鼠右鍵點選然後選中壓縮卷
       

壓縮卷

  • 設定Ubuntu系統的空間大小,可以根據磁碟空間的大小以及對於Ubuntu系統空間的需要進行設定,我設定的是100GB,後面進行系統分割槽的時候需要進行一些計算,點選壓縮之後,第一步就算是完成了。
       

設定安裝Ubuntu系統磁碟空間

二、U盤硬碟映像的製作

在利用U盤製作硬碟映像的時候,需要用到一個軟體叫軟碟通,通過它可以將U盤製作成一個系統安裝盤。

1.下載軟碟通

軟體可以自行百度下載

2.下載Ubuntu的ISO映象檔案

Ubuntu官網
       https://www.ubuntu.com/download/desktop

網易開源映象
       http://mirrors.163.com/ubuntu-releases/

下載Ubuntu的映象檔案的時候可以去Ubuntu的官網下載也可以去一些開源的映象網站上下載,建議去開源映象網站上下載,速度要快不少,使用IDM可以滿速下載

3.製作硬碟映像

準備好一個U盤,注意將資料轉移,製作的時候會將U盤格式化

  • 選擇映象檔案,開啟軟碟通–>檔案–>開啟–>選擇下載好的ISO檔案
       

選擇Ubuntu系統的ISO檔案

  • 製作硬碟映像,啟動—>寫入硬碟映像—>選擇U盤—>寫入,寫入硬碟映像,點選寫入之後,等待寫入完成之後,就可以進行系統的安裝了

三、Ubuntu系統安裝

電腦型號:神舟戰神 Z7-KP7EC

1.BIOS設定

將U盤製作成硬碟映像之後,保持插入在電腦中不要拔出,將電腦關機之後。再重新開機,開機的時候一直按F2鍵(也有按其他按鍵的,聯想筆記本是F2 Fn組合鍵,大部分筆記本是按F2,如果按F2無法進入,可以百度查查自己的筆記本進入BIOS的熱鍵)進入到BIOS設定。進入BIOS設定之後,主要要設定兩個地方分別是將Secure Boot設定為Disabled將Boot Option #1設定為U盤

注意:不同廠商的筆記本BIOS選單可能有所不同,但是需要設定的東西都是一樣的,選中之後敲回車就好

  • Secure Boot設定,Security—>Secure Boot —>Disabled
       

Secure Boot設定

  • Boot Option#1 設定,Boot—>Boot Option #1---->UEFI USB CD/DVD
       

第一啟動項設定

  • 儲存BIOS設定,Exit—>Save Changes and Reset
       

儲存BIOS設定

  • 在我的筆記本上設定完上面的之後,重啟的時候還是直接進入到Windows系統,並沒有進入到U盤引導的系統中,所以還需要將Windows boot禁用

  • 之後再儲存BIOS設定,就可以進入到U盤引導的系統中

2.Ubuntu系統安裝

(1)進入到安裝介面,選擇Install Ubuntu—>回車

這裡是踩坑的第一個地方,我在安裝系統的時候就在這裡踩了不少坑,如果你沒有遇到這些情況就略過下面

  • usb 1-12: device descriptor read/64,error -110

解決辦法:這個問題是因為USB3.0介面引起的,因為USB3.0需要的提供的電壓會大一些,如果你將USB3.0的U盤插在電腦的USB2.0介面上,可能會導致這個問題,解決辦法就是將USB3.0的U盤插在電腦的USB3.0的介面上。

如何區分USB2.0介面和USB3.0介面?其實很簡單,仔細觀察一些USB介面,你會發現有的介面是藍色的有的介面是黑色的,其中藍色介面是USB3.0的,黑色介面是USB2.0的。

  • usb 2-6: device not accepting address 2,error -62

解決辦法:這個問題是發生在上一個問題之後的,因為我的U盤是USB3.0的,剛開始報了上面的錯誤。在更換USB介面之後就遇到了下面的錯誤,百度上是沒有查到什麼結果,最後Google查出來,說是因為U盤引導檔案導致的一些問題,這個問題不太好解決。最好的辦法就是更換U盤,我也是通過更換U盤之後才解決這個問題。

你以為這樣就算完了嗎?我只能說我還是太年輕了,再解決上面兩個問題之後,結果又出現了一個問題

  • ACPI Exception: AE_NOT_FOUND,Evaluating _PRS (20170831/pci_link-176)

解決辦法:導致這個問題的原因是因為NVIDA顯示卡驅動,解決辦法就是在Install Ubuntu的時候先別急著回車,在選中Install Ubuntu的時候按鍵盤的e鍵進入到下面的引導介面。在linux行的末尾,加上acpi=off,然後再按ctrl x重新引導即可然後再選中install Ubuntu-->回車進入到Ubuntu系統的安裝介面

注意:在加上acpi=off之後,在安裝NVIDA驅動之後,重啟系統可能無法進入到系統,所以在安裝完NVIDIA驅動之後,請使用sudo gedit /boot/grub/grub.cfg編輯該檔案,然後將裡面的acpi=off刪除,不然可能會導致無法進入到Ubuntu系統。

  • 在進入install ubuntu之後,沒有出現ACPI Exception的問題,但是到Ubuntu的安裝介面時,非常卡頓甚至無法進入到下一步。加上acpi=off之後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接下來的安裝過程就比較順利了

(2)語言選擇

(3)鍵盤佈局,預設就好

(4)相關設定

(5)Ubuntu分割槽設定和安裝

在上一步的安裝設定中,我們選擇了自己建立分割槽,所以這一步主要是設定Ubuntu分割槽,主要需要設定5個分割槽分別是swap/boot//home/usr下面介紹一下這幾個分割槽的作用

/swap分割槽:Ubuntu系統的虛擬記憶體,可以設定為和自己電腦實體記憶體一樣大,該分割槽的主要作用是用來存放系統記憶體交換檔案的。

/分割槽:根分割槽,用來存放系統檔案

/boot分割槽:該分割槽包含了作業系統的核心和在啟動系統過程中所需要用的引導檔案,主要是用來引導系統的

/home分割槽:一般是各種軟體的配置檔案和下載的檔案,用來存放使用者資料和應用程式設定的資料夾,每個使用者在/home目錄下都會建立一個資料夾,和Windows的多使用者一樣。

/usr分割槽:存放系統和安裝軟體的地方,一個在/usr/bin中存放發行版提供的程式,使用者自行安裝的程式預設也是存放在這個分割槽中

注意:每次新建分割槽的時候,需要先選中空閒分割槽,然後再點選 按鈕才能新增新的分割槽

  • 建立swap分割槽

我設定swap分割槽的大小是16G(16*1024=16384MB),分割槽型別選擇主分割槽,分割槽的位置選擇空間起始位置,用於選擇交換空間

  • 建立EFI系統分割槽

對於EFI系統分割槽設定500M大小就可以了

  • /boot引導分割槽

  • /根分割槽

我這裡為根分割槽設定的是10G,大家可以根據Ubuntu空間大小進行調整

  • /home分割槽

這裡給/home分割槽分配的大小是30G,使用者檔案主要是存放在該目錄下,如果使用者多,建議該分割槽可以稍微大一點

  • /usr分割槽

對於/usr分割槽,將剩下的所有空間都分給它就好了,設定保持和/home分割槽一致就好了,邏輯分割槽--->空間起始位置--->Ext4日誌系統檔案--->/usr

  • 引導分割槽,安裝Ubuntu系統

檢視efi分割槽的掛載點,然後將安裝啟動引導器的設定設定為EFI分割槽,點選開始安裝

  • 然後可以看到如下介面,點選繼續

  • 等待安裝完成

(6)設定系統引導

將Ubuntu設定為UEFI啟動的第一個Option#1,否則無法進入到系統選擇的引導介面,而是直接進入到了windows系統。

(7)選擇進入系統

最近開通了微信公眾號,在微信公眾號上,分享了一些資料,搜尋"Python機器學習之路"關注我即可獲取,歡迎來找我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