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怎麼選電腦(挑電腦主要看哪些方面)
話不多說,直接上乾貨!
首先,確定自己的預算。
這一條很重要,如果預算定不下來,就如同大海撈針,也無法比較心儀幾款的優劣。這就像你拿三千元的電腦與三萬元的電腦作比較,毫無意義。預算定下來了,選電腦的大方向就有了。
其次,明確你買來的電腦的用途。
這條其實是第一條預算的補充,因為你的電腦的用途與預算是息息相關的。如果你只是瀏覽瀏覽網頁和使用線上視訊網站看看視訊,那麼要一款高階的顯示卡就沒什麼用。要是用來觀看高清視訊,那麼一款出色的螢幕將作用顯著。要是玩大型3A遊戲和執行諸如像PS、AE等專業軟體,那麼高要求的CPU、記憶體、固態硬碟、顯示卡等都要儘可能增強。如果玩網路對戰遊戲,對網路延遲很看重,那麼一款好的網絡卡是必須。總之,你的需求決定了你的預算。
第三,考慮一下要桌上型電腦還是筆記本。
桌上型電腦的優點是機箱空間大,可玩性(可自己更換硬體的程度)高,散熱非常好,又能搭配更大的甚至是曲面或多屏的顯示器。且價效比高,各種介面很豐富。缺點是過於笨重,佔地方,還得考慮突然停電的影響,雖然也可以配個UPS不間斷電源,但不錯的UPS電源成本也在3000-4000元,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筆記本的優點是重量相對較輕,佈局佈線簡潔,省地方,又有電池加持,頂級電池能堅持14-15個小時,差的也能堅持2-3個小時。缺點是硬體可換性低,螢幕較小,鍵盤手感不好(相較於桌上型電腦自己可搭配的機械鍵盤)。有時由於設計的模具不好,導致散熱很差。價效比偏低。
所以,根據桌上型電腦和筆記本的特點,再結合自己的痛點,選擇最適合自己的一種。
第四,定下要購買電腦的品牌。
如果你是土豪,不在乎預算,只是為了要獲得極致的使用體驗。那麼可以選擇:
第一梯隊:第一名:ROG(玩家國度),第二名:外星人
第二梯隊:第三名:微星,第四名:未來人類;
以上四個品牌被玩家稱為遊戲筆記本的四大家。ROG(玩家國度)是華碩旗下的最高階品牌,在華碩本體電腦銷量節節下挫的情況下,ROG的銷量倒很不錯,撐起了華碩的一片天。究其原因,還是因為被玩家戲稱為“敗家國度”的ROG口碑好,做工和硬體的配置都是頂級的,唯一的缺點就是太貴了。
外星人在被戴爾收購後,為了節約成本以降低售價,提高銷量,犧牲了一定的做工,這也導致外星人從原來的神壇跌落至第二。
微星和未來人類小眾一些,都是臺灣的品牌,但總體售價控制得不錯,又能自己獨立生產模具,質量較能有保障,算是補充選擇。
要是你只是普通消費者,不買頂級的遊戲本(桌上型電腦道理一樣),那麼你可以選擇的品牌只有:
第一梯隊:第一名:聯想,第二名:惠普
第二梯隊:第三名:戴爾;
其他牌子的電腦千萬不要考慮,當然,也有一個個例,那就是蘋果電腦。但它是蘋果的系統,不是我們本文主要討論的Windows系統。如果你喜歡蘋果電腦的輕巧,日常只是瀏覽瀏覽網頁,打打字,不愛瞎折騰一些亂七八糟的軟體,能適應系統的不同,不玩遊戲,能接受它的高價位,那也是可以選擇的。
還是來說說Windows的電腦,不是因為聯想是所謂國貨才推薦它。而是它確實是所有普通品牌中,各方面綜合素質最好的。其次是惠普。而戴爾除了一個高階的XPS系列質量還不錯,其它系列質量堪憂。尤其是G3、G5系列,模具本身有嚴重問題,散熱極差。唯一可選的也就是這一年多才出的G15系列。華碩和巨集碁電腦現在最好不要買了,這兩個牌子在大陸市場節節敗退,本身售賣的地方越來越少,這就導致了售後會越來越差。機械師、機械革命、小米、華為這些非主流牌子也不要碰。最後,千萬不要“上船”--不要買神舟,它用的都是最差的元器件,到不了2年的保修期,你就會頻繁地和售後打交道。
第五,選出搭配電腦的硬體。
其實由於第一條說了,你已確定了自己的預算,那硬體的大體方向也出來了。現在再說幾點。由於用Win10的比例越來越高,以下都是以Win10作為基準。
①硬體買新不買舊。比如說CPU現在已經出到第11代i系列了,那最好就不要再買之前的了。這一點可以從新出的Win11看出來,Win11要求CPU是8代以上的i系列。你的硬體越老,可能以後對你升級系統諸如以後Win12又出來什麼的,產生不利影響。顯示卡也一樣,新出的30系列顯示卡有質的飛躍,最好就不要選以前的硬體了。
②記憶體要大。Win10對記憶體的要求最低是8GB,所以記憶體最好是16GB起步,否則日後會很卡頓。
③買大一點的全固態硬碟。現在新電腦的趨勢就是,已經沒有了機械硬碟的容身之處,全部都是固態硬碟,這樣的好處是,系統會大大提速。如果你需要存大量視訊的話,只能外接行動硬碟了。
第六,從哪兒購買電腦。
如果為了省事,大多數人可以從京東自營買,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電腦買來後,需要自己啟用系統,分割槽,並進行設定。而且,剛開始在確認所有硬體沒有毛病前,先不要聯網,否則,硬體有問題了,就不能退貨了。如果自己有一定的電腦經驗和社會經驗,也可以上電腦市場中比較大的商家購買。去之前提前在網上了解一下想買電腦型號的配置和售價,做到心中有底。如今整個線下電腦市場比較蕭條,不會出現很多年前大量的人買電腦被騙的情況了。但要注意,不要聽他忽悠而去買另一個型號產品(行話叫轉型),也不要跟他去店鋪以外的地方交易。小心謹慎,以防被宰。
以上就是買電腦的全部過程要點。
再囉嗦幾句,談一談電腦的一些被忽視的小知識。
① 電腦裡的任何硬體都是有品牌的,除了CPU只有Intel和AMD兩家外,其他硬體的品牌很多。不同品牌效能的差距和售價是很大的。比如說記憶體最好的是三星的和海力士的,如果給你換成其他記憶體,在表面硬體引數一樣的情況下,會便宜5-10元,甚至幾十元。試想,如果整個電腦都給你替換成便宜的硬體,那麼成本會降下多少,但質量也同樣會大幅下降。所以,不要以為自己買了臺價效比很高的電腦,其實廠家不是傻子,精明得很,一分錢一分貨,也沒少賺你錢。這還只是用一些軟體(比如魯大師)能看得見的硬體。那些無數的電容電阻,你根本無法想象廠家用了多麼差的原料。
② 一些細節需要重視。比如,螢幕的色彩引數,是否為高重新整理率螢幕。這些只有你用過之後才能發現它的好,而且再也回不到過去了。電腦的介面布局也很重要,你需要插拔多個USB裝置,但買來電腦卻發現居然一個標準的USB口都沒有,或者介面在反方向或背面,插拔不方便;有的筆記本電池容量太小,只能堅持2-3個小時;現在17寸以下的筆記本,甚至包括17寸的,大多沒有小鍵盤,這會對需要的人造成不便。CPU選Intel和AMD銳龍的都可以,因為現在AMD的CPU在效能上已經實現了彎道超車,效能很不錯,而且價格親民,唯一不足的就是相容性不如Intel的;顯示卡只能選英偉達(Nvdia)的,千萬不能要AMD的。
③沒有必要選商用電腦。以前商用電腦和家用電腦是有明確的界限的,商用電腦做工非常好,堅固耐用,是高階的象徵。現在這種界限已經非常模糊,甚至一些低端電腦也打著商用電腦的旗號騙錢。確實還有一部分商用電腦不錯,但售價極其昂貴,設計古板,硬體配置死板單一,不適合普通消費者。普通人選擇家用電腦就可以了。
以上就是文章的全部內容,衷心希望每個人都能選到合適的電腦,在工作和生活娛樂上獲得最好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