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紅書直播有收益嗎(小紅書直播可以賺錢嗎)
作者|廿四
你還不知道小紅書直播入口在哪的時候,一些入局者已經日入百萬。
去年4月,拍攝一條商務短視訊時,前主持人許添發現,身高175的他已經胖到150斤,拍出來慘不忍睹。
他尋求營養醫生好友的幫助,通過斷食發酵蔬果汁調理,7天迅速瘦了10斤。
他把這個經歷寫在小紅書上,隨即成為爆文,幾天內粉絲從幾百漲至一萬。這次機緣巧合之後,他成了小紅書上一名專業的斷食博主,客單價高達1650元的產品常常賣到斷貨。
許添說:“如果抖音像是湖南衛視,那麼小紅書更像是使用者精準的旅遊衛視。”
有類似經歷的還有“較真兒的Penny”,從某網際網路大廠的中層轉型全職博主,去年一年,Penny的薯店月均銷量能達到200-300萬,基本穩定在小紅書店鋪前三名,雙十一當天,Penny直播帶貨突破160萬GMV。
“過去我錯過太多剛起步的業務了,從公眾號到小紅書早期內容紅利。因此,小紅書直播剛起步,我就立馬參與了。”Penny說。
時至今日,她已經是擁有35.5萬粉絲的大博主,還做了自己的服裝品牌“Penny F Angel”。與抖音服裝主播“拼低價”不同,Penny的衣服單價並不低,但使用者非常認可,復購率高達70%。
這些在小紅書電商站穩腳跟的人,究竟是如何成功的?
在小紅書,名氣、有錢、低價不再是帶貨成功的必備因素,專業、利他、有強供應鏈才是要重新遵從的叢林法則。他們售賣的更像是一種生活方式。
在不少行業人士看來,小紅書越來越像“城市版的快手”——擁有強私域,在意普通人的長尾流量;極其垂直的內容,也讓更多邊緣需求得到滿足。但在做電商這件事上,小紅書走得謹慎而剋制,一直在使用者體驗和商業化上來回糾結。
幾位主播的帶貨故事,則為小紅書電商提供了一個觀察切口。
從賣貨綜藝節目鼻祖到小紅書頭部斷食博主
一條減肥乾貨短視訊,讓許添在小紅書收穫了8000多點贊和6000多收藏,評論區無數使用者追問“產品是什麼?”“斷食的原理是什麼?”由此,許添走上小紅書帶貨之路。
而在小紅書的遊刃有餘,來自他從事時尚生活節目製作10年的經驗。
最早,他是光線傳媒的製作人和主持人,2010年創業進入時尚消費領域,涵蓋美妝、健康、美食、寵物、家居,製作節目超過二十檔,數量上千集。比如,創業第一檔美妝節目《向尚看齊》時,就邀請來戚薇、悅悅和自己搭檔。
“早在光線,我就看中了戚薇的‘美妝’屬性,她很有感染力,非常適合帶貨。現在流行的‘成分黨’,電視購物時期我們就玩過了。神經醯胺、傳明酸、艾迪本、多肽…這些產品概念十年前我們就在賣。”許添表示。
2011年,他創辦健康美食節目《美味人生》,推廣健康生機飲食,第一次把“破壁”引入大眾生活,創下一年帶貨1萬臺高單價(8800元每臺)vitamix調理機商品銷售記錄。
但隨著電視購物時代的落幕,渠道逐步轉移至抖音、小紅書等新社交平臺。許添感嘆,那幾年他電視上帶貨帶煩了,短視訊做得很好卻又沒有平臺,所以跑去嘗試影視行業,當導演和演員,耽誤了三年,所以完全錯過真正明星入局短視訊APP那波最早的那波紅利。
等到2021年再以明星、主持人的身份入駐小紅書時,美妝、穿搭賽道已經進行內卷期,哪怕官方有大幅度的流量扶持,他發的同型別視訊依舊無人問津。況且,所有不紅的明星,是沒有人想要關注你的生活的。
正在此時,一直以“種草”為標籤的小紅書平臺也想在電商方面尋求一些變化和突破。早前平臺電商主要邏輯和其他平臺一樣,都是傳統的電商發展邏輯“流量 低價”,電商部門KPI大頭也幾乎都靠頭部主播支撐。但痛點在於,使用者體量小,頭部主播日帶貨最多千萬,與抖音頭部主播一晚上動輒上億的成交額沒有任何可比性,且帶貨標品很難拿到全網最低價。
去年9月4號,把斷食產品引入小紅書商城後,許添在小紅書做了第一場直播,僅一個品,一晚上帶貨近10萬元。第二天,小紅書電商的小二就找上門來。
許添的商業模式引起了他們的興趣,“一個沒那麼知名的人,賣的品也沒聽過,客單價高達1650元,也不打折,為什麼還有那麼多粉絲瘋狂下單?”
許添則在這次直播之後徹底回到了自己這十年自洽的邏輯。他認為,小紅書有一批非常精準的高階女性使用者,他們可能過去看旅遊衛視,現在玩小紅書,只是渠道產生變化了。許添提到,他的粉絲多數都是35-44歲以及以上有強消費能力一線城市為主且素質很高的女性。
但“高客單、不打折、不比價”的商業邏輯,在其他平臺實現的成本非常高。在小紅書,看起來要容易很多。
渠道的變化也帶來了輕量級運營。之前做電視節目非常複雜:編導寫稿,邀請嘉賓,定棚,錄製、剪輯,送到電視臺播,有商品還要先再留欄目熱線,微信二維碼,到銷售的鏈路非常的長。
之前100人能做的事,現在許添1個人就能做,他錄一條視訊自己剪好加發布,差不多花半個小時,如果直播的話2-4個小時不等。8點直播,7點59分回到家,都來得及。而且他的直播,沒有臺本,沒有提詞器,沒有工作人員,只有他一個人隨意地和大家聊著天。
許添做小紅書最大的感受是,在小紅書要想能有一點點成就感,一定要分享真實的自己,而且一定是對別人有用的內容。本身如果是個不利他的人,也是做不好小紅書的。你的真心“利他”,也可以給你換來回報。
現在,許添的小紅書簡介已經從之前的“明星主持人”變為“斷食博主”。
從網際網路大廠提前“退休”,成小紅書電商“銷冠”
Penny的經歷很神奇,最初是媒體人,之後去了網際網路大廠,後來裸辭跟朋友去印度網際網路創業做短視訊APP。Penny說,“這個專案非常被市場看好,估值曾達到1億美金,當時我就想,終於要財富自由了。”
好景不長,在燒了差不多600萬美金後,由於印度的監管政策變化,他們的創業專案被迫終結,公司也宣佈破產。
回國之後,Penny重新迴歸大廠做網際網路運營,閒暇時在小紅書兼職做博主,發一些自己的穿搭心得和成長乾貨。
其實,對於“996”網際網路工作,她早已心生倦意,不想只是為了謀生,而是做自己想做的“只工作,不上班”,但是40歲女性網際網路運營,裸辭可能意味著永遠的失業。
一番糾結過後,去年6月,Penny毅然決然從大廠“提前退休”,做起了全職博主。
Penny把自己的穿搭風格定義為姐系穿搭,不被年齡限制,為30、40 的姐姐打造適度的時髦感,比如“不一定要大牌,小眾穿搭也出眾。”
她還提出“膠囊衣櫥”的概念,教不會搭配的姐姐們從0開始學會衣櫥管理,“十件衣服,一季穿搭不重樣,衣服不多,但很百搭很經典。”
Penny說,分享的東西需要讓別人感受到有距離,但分寸感很重要。有的博主晒私人飛機、晒奢侈品,很多使用者都是在看熱鬧,根本模仿不來,但很多穿搭博主分享日常穿搭,給使用者的感覺就是“我也可以”,讓別人覺得我也可以的造夢和別人想要變好的動力,其實就是在創造價值。
於是,20年8月,Penny開始試水建立自己的服裝品牌,選定200-500元(夏季)的中高階服裝,和合夥人一起在杭州搭建了完善的電商團隊。因為,給別人帶貨,就是給其他品牌做引流,沒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正是那時,Penny參與了小紅書的新興業務,開了薯店,做起了直播,加上品牌創業的經驗,她還能在直播間給使用者輸出專業的資訊和行業內幕。
當然,小紅書電商有獨特的直播形態,就是非常突出種草筆記。Penny說,種草和不種草的轉化完全不同,前段時間她帶貨一場130萬GMV,其中一件大衣佔70萬,原因就是直播前發種草筆記來解析幾款大衣的不同情況。特別是單價高的服裝其實很難吸引新客下單,因此種草內容一定要優質且專業,因為,在小紅書能買起貴衣服的都是經過市場篩選的,有消費能力且見過世面的一群人。
做高階市場還會遇到不增粉反而掉粉的情況。在Penny看來,掉粉就是洗粉的過程,從內容輸出和直播間邏輯上就要把劣質的內容和使用者全部洗掉,洗下來的都是消費層級可以跟直播間的高客單價相匹配的。
家庭主婦在“高階私域”賣進口水果,復購率達70%
當然,能做小紅書電商高階生意的,也可以是更普通的“素人主播”,比如賣車釐子一場就能帶貨24萬GMV的朱朱。
朱朱是一位家庭主婦,老公在一家進口水果公司上班。
目前在國內,進口水果的一級批發市場有兩個:廣東江南市場和上海會展市場,朱朱老公的公司主要在廣東江南市場做批發,供貨給全國市場、電商平臺、社羣團購,一天出貨金額十幾億。
朱朱會幫忙老公做一些公司的事情,但大部分的時間都很閒。為了實現個人價值,朱朱開始運營自己的小紅書。
“小紅書有個別稱‘女性知乎’,大家在買高階水果之前,都習慣先在小紅書上查攻略。”朱朱經常發一些關於進口水果科普的筆記,比如,怎麼判斷車釐子的品種、口感、分類、等級,沒過多久,粉絲就達到了一萬。
既有優質供應鏈,可以拿到全網所有直播拿不到的最低價,又懂水果知識,去年12月份,一次機緣巧合,朱朱在小紅書小二的推薦下,開始嘗試小紅書直播。
“第一場直播我沒什麼經驗,本以為只會有兩三個人看,但成績好的出乎意料,第一場就賣了3萬多。”朱朱說。
跟在其他平臺帶貨感受完全不同,之前同事在抖音帶貨,要用誇張的形容詞,告訴使用者怎麼甜、怎麼好吃、怎麼低價。跟美團、拼多多等社羣團購合作,對方對價格非常敏感,但小紅書市場更偏中高階,非常精準地鎖定在高知女性,消費能力高,比起低價,她們更注重水果的口感、品質。
“甚至有的使用者還問細緻地問產區和編碼。”朱朱感嘆,要不是跟進口水果打了很多年的交道,你可能還沒有客戶專業。
朱朱每次直播前都會在電商平臺查詢同款價格,在成本範圍之內做到低價,基於信任,使用者粘性強,在沒有粉絲群的情況下,朱朱表示,一場帶貨老粉回購率可高達70%。
朱朱還提到,相比微信私域一單兩單的利潤,他們更在意規模效應,同時可以操作四五千個單子,從發貨到售後,都會省下不少成本。
在小紅書,朱朱認為,自己不是一個賣貨的客服,而是可以按內心的感受去做真實分享,擁有回答別人專業問題的成就感,找到屬於自己的價值。
過於看重使用者體驗,小紅書電商走得太慢?
三位博主的賣貨實驗是理解小紅書直播電商業務的重要視角。
小紅書直播具有極強的私域屬性,屬於典型的社羣直播,跟秀場和電商型的直播都不一樣,主播在直播中更多是在分享生活方式,和粉絲有極強的信任關係。
Penny表示,相對於個別短視訊平臺服裝賽道動輒70%的退貨率,小紅書10%以內的退貨率極為可觀,且不需要投流成本。
迴歸使用者的視角,他們下單不是為了圖便宜,一時興起,而是出於對主播生活方式的跟隨。
這意味著,小紅書擁有一批且消費能力相對較高的精準使用者。帶貨高客單價、高毛利的商品,只要做好內容種草,就能擁有一片小眾市場。許添也提到,他有一個粉絲是上海的高知主婦,每次直播只是來打打招呼,半年來能回購兩萬多元的產品。
但在做小紅書的過程中,剁椒TMT採訪的大部分品牌商家都能非常深刻地感受到,小紅書因為對使用者體驗的極度堅持,在直播電商方面動作還是相對謹慎。
最為明顯的,小紅書直播入口越藏越深。
一開始,使用者在首頁刷內容可以看到直播間推薦,一個月後,這一渠道就被切斷了,首頁回到了全部是內容流。原有的直播榜單現在已經隱藏,一些小紅書的新使用者不太容易找到直播的入口。
對於目前的小紅書而言,優質的內容和社羣氛圍是最大的資產,一旦大手筆的佈局電商,可能帶來的劣質種草,過度商業化的內容也可能傷害使用者體驗,甚至衝擊原有的社羣良性生態。
但硬幣的另一面是,如果直播電商的體量難以提升,品牌商家在小紅書通過品宣建立影響力的同時,可能會把銷售主力放在更加的平臺。
比如,如涵旗下的小紅書博主莉貝琳,在小紅書只分享穿搭,不掛店鋪,然後在淘寶做變現,過去一年,她的小紅書漲了190萬粉絲,引流到淘寶的銷量頗為可觀。
當然,小紅書正在迫切尋找其他可以安全著陸的渠道。
今年3月,小紅書推出“安福路一號”新專案,在社羣內集合多個設計師品牌,並召集站內主播集體開播,將直播電商與品牌種草深度結合。
快手要做信任電商,抖音要做興趣電商,還有新平臺要做潮流電商,但小紅書卻保持著一種特殊性,對於整體的電商還沒有明確的定位和闡述,而是基於社羣生態自然發展,不斷精細化使用者體系。
這樣的“內功“也讓小紅書社羣流量實現高增長,去年8月,DAU已經超過4500萬,同比增長約70%。基於社羣流量的高增長,優質內容的不斷髮展,未來電商業務也值得期待。
話題互動:
你在小紅書上看過直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