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挑選藍芽耳機的音質(藍芽耳機怎麼挑選價效比高的)

關注我,和600萬差友一起玩轉科技~

前幾天託尼給各位差友分析了下固態硬碟的選購竅門,結果在後臺收到不少留言問藍芽耳機怎麼選,以及:

Emmm 。。。雖然 618 剛過,但雙十一這不還沒來嘛,託尼現在來講藍芽耳機怎麼選,好像也不算太遲?

也難怪這麼多差友關心藍芽耳機,現在的手機差不多已經取消了 3.5 mm 的耳機孔,有線聽歌還得用轉接頭,一下子把藍芽耳機逼成了剛需。。。

一搜 X 寶某東上的藍芽耳機,耳機的售價從幾十到幾百再到上千,“ 立體聲 ”、“ 真無線 ”、“ 重低音 ” 。。。

這些看似高大上的詞在描述頁上章口就來,乍一看難免會有點懵,不知從何下手。

所以今天託尼就和大家來聊聊,怎麼挑選一款好用的藍芽耳機。

先說說穩定性

要說藍芽區別於有線耳機最重要的區別之一就在穩定性和延遲上。

穩定性不好的藍芽耳機時常會發生斷連的情況,在周圍其他藍芽裝置較多的時候也會產生茲拉茲啦的雜音,用過藍芽耳機的朋友一定遇到過。

至於延遲問題,想必沒有人會希望自己 ” 吃雞 “ 的時候化身盒子整整兩秒鐘才聽到槍聲;又或者看視訊的時候第二段字幕消失了,第一段臺詞才剛剛說完吧。

想要提高穩定性和減小延遲,就得使用更強的藍芽技術。

前不久 SIG( 藍芽官方組織 )宣佈棄用 4.1 及以下版本的藍芽。

因此現在主流的無線耳機主要有藍芽 4.2 和藍芽 5.0 這兩個版本。

藍芽 5.0 比起 4.2 ,傳輸的速率快了兩倍,傳輸距離擴大四倍的同時降低功耗更省電,抗干擾的能力也得到了增強。

在選購無線藍芽耳機時,支援藍芽 5.0 的耳機穩定性和低延遲上會比 4.2 的更好。

好在 iPhone 8 之後的機型以及這兩年搭載高通驍龍或者華為麒麟處理器的安卓手機,都支援藍芽 5.0 。

要是你的手機不支援藍芽 5.0 ,它還能向下相容,降級到 4.2 來使用。

所以不管你的手機支不支援,託尼建議最好選擇支援藍芽 5.0 的耳機。

另外現在分體式藍芽耳機所形容的“ 真無線 ”,其實指的是高通的 TWS( True Wireless Stereo )真無線立體聲技術。

傳統的藍芽耳機只能連線單個耳機,左右耳機通過線的連線才能同步聲音。

而 TWS 藍芽耳機,簡單的說就是將其中一隻耳機作為主耳機與手機連線,主耳機再與剩下的一隻耳機連線,從而實現了左右聲道的無線分離。

也正因為分體式耳機有主副耳機之分,所以用久之後,你會發現兩隻耳機的電池損耗有所不同。

在 TWS 基礎上發展而來的 TWS Plus 技術,將兩隻耳機都當做了主耳機,直接與手機連線。

避免電池損耗不同的同時,延遲和耗電量也得到了降低。

目前 TWS 耳機已經做到了百元級別。

貴幾百的藍芽耳機採用的差不多都是 TWS Plus 技術,有條件當然選擇 TWS Plus 藍芽耳機。

音質也挺重要

很多人覺得耳機都藍芽了,還講究什麼音質。

其實不然,不同的藍芽耳機,在音質上的差距沒準還真挺大。

音源質量相同的情況下,音質主要取決於傳輸時的編碼格式和耳機的發聲單元。

就目前耳機對音訊的編碼方式,音質輸出水準從低到高主要有 SBC、AAC、aptX、HWA 和 LDAC 這幾種。

其中 SBC 和 AAC 都是早前基礎的編碼格式,屬於有損編碼。

從手機傳輸到耳機之後,音質會有損失,丟失些細節。

而高通的 aptX ,通過壓縮音訊檔案,在不影響音質的情況下,達到較高品質音質的輸出,細節比前兩種編碼保留的更多。

aptX 還可以細分為傳統( aptX ),高品質( aptX-HD )和低延遲( aptX Low Latency )這三種,各有特點。

索尼的 LDAC 和華為的 HWA 編碼則支援更高品質的傳輸,也是目前位元速率最高的音訊傳輸技術。

不過對 iPhone 來說,僅支援 SBC 和 AAC 編解碼技術。

而這兩種編碼幾乎所有藍芽耳機都支援,所以挑選時不需要注意是哪種編碼。。。

在更開放的安卓上,只要系統是安卓 8.0 以上的手機,除了 SBC 和 AAC,還會支援 aptX 和 LDAC。

要是你的手機支援 LDAC 的話,儘可能選擇支援 LDAC 的藍芽耳機,這樣你能享受到更高品質的音質。

除了編碼格式,耳機發聲單元也是影響音質的重要原因。

常見的發聲單元分別是動圈和動鐵還有圈鐵,調音風格各有各的特點,帶給人的感受也會不同。

不過如果你對音質沒有特別發燒,編碼和發聲單元就不那麼重要了,畢竟藍芽的音質比不上有線。再者,對於幾百塊錢的藍芽耳機而言,調音的差別可能才是決定聽感最重要的因素。

多數情況下,我們選擇藍芽耳機都是為了更方便。音質固然重要,但大家在選購的時候也不要一味地為了音質忽略佩戴的舒適度。( 關於這兩點,推薦大家儘可能找機會線下試聽 )

最後想說

除了前面講的,其實耳機的其他功能也同樣重要,比如降噪和防水。

降噪分為被動和主動,幾乎所有的耳機都有一定的物理被動降噪效果。

通常來講,被動降噪在一般情況下也挺夠用的。

但如果你對降噪有比較高的需求( 相信我你一定會的 ),那麼在挑選時,需要注意耳機是否有主動降噪。這裡順手推薦一下 Bose 的 QC35。

主動降噪原理圖

另外喜歡戴耳機去運動的朋友,難免會出汗,要是耳機不防水,很容易就廢了。

這時要求耳機的防水等級至少在 IPX4 及以上。

至於選擇頭戴還是入耳式,就取決於你的日常需求了。

講了這麼多,末尾當然還是要挑幾款藍芽耳機推薦給大家,就拿託尼自己正在用的說吧:

日常通勤:索尼 WI-1000X ( 入耳式 )、蘋果 AirPods 2( 半入耳式真無線 )、WH-1000X M3 ( 頭戴主動降噪 )

運動跑步:紅米 AirDots( 真無線 ) 、FIIL T1( 真無線,IP65 防水 )

最後,藍芽耳機的選擇真是太多了,差友們可以在留言裡評價下自己的耳機,互相做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