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核心詞是什麼(拼多多專業名詞有哪些)
剛在拼多多開店,面對一堆專業術語,經常懵逼。一群電商朋友在行業交流時,他們經常左一句GMV,右一句ROI……這時候,心裡只能萬馬奔騰。
基於這個原因所以為各位新商家朋友,整理了在拼多多開店經常會碰到的專業術語,幫各位掃除障礙。
GMV:Gross Merchandise Volume,是成交總額(一定時間段內)的意思。
坑產:坑位產出。即你的商品在某一個類目(類目就是你搜尋的關鍵詞,搜尋出來就會出現該商品的展位,該方形圖文展位就是你的商品的“坑”)下面(類目就是你的坑位,比如拼多多上的女裝類)的成交額(產品單價x銷售數量=成交額=產出)。比如一天的坑產=單價x當天銷售數量x1天。
店鋪動銷率: 計算公式:有銷售商品的數量/店鋪上線商品數量。是衡量一個店鋪是否活躍健康的標準。
UV:Unique Visitor,獨立訪客,統計1天內訪問某站點的使用者數
PV:Page View,訪問量, 即頁面瀏覽量或點選量。一個顧客瀏覽了兩次,PV就是2
點選出價:拼多多點選出價就是做推廣時客戶的每次點選的的推廣價,而出價就是拼多多做推廣商家的出廠競價
點選率:計算公式:點選率=產品被點選的次數/被展示次數。比如:100個人看到10個人點選,點選率就是10%。
轉化率:計算公式:轉化率=(產生購買行為的客戶人數 / 所有到達店鋪的訪客人數)× 100% 比如:100個人購買後1個購買,轉化率是1%。
ROI :投入產出比---計算公式:投資回報率=利潤/投資總額*100%。
(投入產出比越高越好,比如同時請兩個人發傳單推廣,給A一天100工資,拉來了100個顧客;給B一天100工資,拉來了10個顧客。A的投入產出比肯定更高。)
SKU:stock keeping unit(庫存量單位),SKU即庫存進出計量的單位, 可以是以件、盒、托盤等為單位。在服裝、鞋類商品中使用最多最普遍。 例如紡織品中一個SKU通常表示:規格、顏色、款式。
DSR:指的是店鋪評分,包括對商品/服務的質量、服務態度、物流等方面的評分指標。每項店鋪評分均為動態指標,系此前連續90天內所有評分的算術平均值(不包括預設評價)。
店鋪領航員:是衡量店鋪綜合服務能力的資料指標,包括售後服務、商 品品質、物流服務、客服諮詢、交易糾紛共5個維度,涉及影響消費者體驗的7個指標。7個指標共同影響店鋪領航員綜合排名。
oCPX:一種自動化廣告出價方式,基於商家設定的預期成交出價,系統會自動根據平臺及商品歷史資料累積,進行出價優化。觸達高轉化人群,從而提升曝光量及訂單量。
日限額:每日限定額度
資源位:拼多多資源位就是拼多多平臺給予商家獲取流量、銷量的一個商品展現位置,通過這些資源位商家們能實現快速提升店鋪流量、銷量。
權重:“權重”只是約定俗成的叫法,該平臺用於評估商品獲取流量的能力。目前平臺中至少有6個維度的權重,分別為:類目權重、自然搜尋權重、場景權重、搜尋權重、活動權重、推送權重
使用者畫像:使用者畫像又稱使用者角色,是一種勾畫目標使用者、聯絡使用者訴求與設計方向的有效工具。將使用者的每個具體資訊抽象成標籤,利用這些標籤將使用者形象具體化,從而為使用者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
內功:影響轉化率因素的商品基礎,比如商品標題、主圖、定價、SKU佈局、詳情頁等等。
千人千面:系統根據顧客的特性和需求,在頁面為每個顧客提供一個個性化商品展示。每個人看到的商品都是自己喜歡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