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不允許登出賬戶違法嗎(如何登出各種app賬號)

浙江線上1月17日訊(浙江線上記者 申思婕)杭州大學生小陳是個愛美的姑娘,去年在同學的推薦下下載了小紅書APP。因為最近忙於期末考試,小紅書“不上了”,就想把賬戶登出。可是在APP中翻來覆去也沒有找到登出選項。

今年1月正式實施的《電子商務法》明確規定:電商經營者必須明示使用者登出的方式,而且不得在登出時設定不合理的條件。近日,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公佈了主流電商平臺“頁面登出”的評測報告。報告顯示,40家平臺中僅15家有頁面有登出選項,並且報告顯示“登出難”問題背後,隱藏著關聯使用者資訊洩露、賬號盜用等問題。

金融科技平臺成“重災區”解綁手機號並非真正登出

記者瞭解到,測評的40家APP,涵蓋零售電商、生活服務電商、跨境電商以及金融科技四大領域。頁面有登出選項的15家APP,為淘寶、京東、蘇寧易購、唯品會、蘑菇街、美團、餓了麼、百度糯米、去哪兒、藝龍、滴滴出行、網易考拉、寺庫、支付寶和百度錢包。其中,京東、蘑菇街只能在電腦端登出。

另外,噹噹、大麥網、攜程、藝龍、亞馬遜中國、洋碼頭、寶貝格子、西集網和拍拍貸需要通過客服登出。

對此,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方超強認為,如果平臺只設定了網頁端登出,卻沒有在APP客戶端明示須網頁端登出的方式和程式,或只能通過客服登出,都涉嫌構成違規。

四大領域中,金融科技平臺成賬號登出難“重災區”,僅5家可以選擇登出,且登出條件難度最大。“金融科技平臺涉及貸款,使用者個人資訊更多,身份證、徵信都包含在內,且交易金額額度較大,相應的登出難度也更大。”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法律權益部助理分析師蒙慧欣告訴浙江線上記者。

報告也顯示,抽取的10家生活服務電商平臺都能選擇登出,但在大多情況下,登出稽覈時間長,過程繁瑣且最後也只能解綁手機號,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登出。“比如平臺只是做了匿名化處理,個人資訊沒有消除。也就是說,你不用的手機號,有其他人用了,他恰好又註冊了相同的APP,那麼手機號下原先的註冊資訊可能還會出現。”蒙慧欣說。

登出賬號“使絆子” 到底是什麼原因?

註冊賬號“輕而易舉”,從技術層面上來講,登出應該也不難,那麼,為什麼還是有那麼多的APP設定各種障礙,千方百計給消費者登出賬號“使絆子”呢?

蒙慧欣認為,歸根到底,還是商業利益在作怪。一方面,APP使用者量是衡量電商平臺經營規模的重要指標,另一方面,使用者流量的是後臺大資料分析的基礎,並且,企業在融資過程中,使用者數往往是重要籌碼。因此平臺通過提高登出門檻,讓使用者知難而退,以此保證使用者數量的穩定。

此前,《電信和網際網路使用者個人資訊保護規定》規定,網際網路資訊服務“應當為使用者提供登出號碼或賬號的服務”,違者“可以並處一萬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的罰款”。不過,法規落地的這幾年裡,鮮有看到有網路平臺因此受到處罰。最近一次、最接近處罰的情況是今年1月11日,工信部就侵犯使用者個人隱私問題約談多家網際網路公司,要求加強對網際網路服務資訊收集使用規則告知、賬號登出等環節的監督檢測。蒙慧欣表示,相比起巨大的獲利前景來說,懲罰力度顯然遠遠不夠。

賬號登出難背後 使用者資訊洩露成投訴焦點

各大賬號登出難,背後是透露出使用者資訊洩露的隱患。蒙慧欣告訴記者,由於在電商平臺APP屬於消費型別的軟體,在平時使用過程中產生的訂單記錄就包含了大量的個人資訊。“比如外賣類APP的訂單,就包含消費者的名字、電話和地址都有詳細的記錄。如果在登出時,不能徹底消除,就很容易埋下安全隱患。”

針對眾多網路軟體賬號無法登出的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第四十三條作出規定,個人發現網路運營者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或者雙方的約定收集、使用其個人資訊的,有權要求網路運營者刪除其個人資訊;發現網路運營者收集、儲存的其個人資訊有錯誤的,有權要求網路運營者予以更正。網路運營者應當採取措施予以刪除或者更正。《電商法》第二十四條也規定:電子商務經營者應當明示使用者資訊查詢、更正、刪除以及使用者登出的方式、程式,不得對使用者資訊查詢、更正、刪除以及使用者登出設定不合理條件。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董毅智表示,在登出方面,平臺可以做得事情很多,關鍵在於願不願意做。“例如減少賬戶登出的步驟、免去沒有必要的步驟、提高稽覈的效率等。”

董毅智也指出,不能因為登出賬戶麻煩就認為所有程式都是不合理的。“APP應當指出該項程式的意義和原因,為何進行人臉識別,是否沒有別的替代方式?”他建議,平臺登出體系的完善可以考慮引進第三方監督檢測,平臺方面也應當勇於讓登出後的使用者進行點評、檢測。

責任編輯:鄭瑩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