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機板audio介面圖解
主機板是承載硬體的核心,作為與各個硬體相連的載體,瞭解其介面就很重要,懂了介面,那麼組裝電腦就不是什麼難事了。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下主機板上的介面小知識。
1、背部介面
PS/2鍵鼠介面
這是一個非常老的裝置介面,圓孔,彩色,很好辨認,如果是一種顏色,就說明只能插滑鼠或者鍵盤,介面顏色必須對應才能用。如果是兩種顏色,那麼說明滑鼠和鍵盤都可以插。這種介面不支援熱插拔,很容易損壞硬體。
USB介面
USB介面非常簡單了,就不用多介紹了吧。現在的主機板USB介面一般配備兩種規格,黑色USB2.0和藍色USB3.0,有些還有紅色USB3.1。
有些USB介面上會寫有一些註明,比如“USB BIOS Flashback”,就是可以插入U盤用來刷BIOS的。
此外還有特殊的USB介面,USB Type-C和USB Type-B,USB Type-B常見於顯示器HUB,有些印表機等輸入輸出裝置也會有這種介面。
網線介面
這個也是不需要多介紹的,常見的就是RJ45網口,上面有兩個燈,可以判斷是否接上以及是否連上網路,一般沒有特殊的顏色,但是有些主機板可能會用紅色或者藍色來作為千兆網絡卡的標識。
天線介面
目前多數主機板不帶WiFi模組,但是有些主機板會預留一種天線介面,專門用來連線外接WiFi天線準備的,這種主機板可以安裝無線網絡卡,然後在安裝外接WiFi天線。
音訊介面
主機板背部的小圓孔就是連線音訊裝置的,相信大家也都很瞭解,音訊類的介面一般還有光纖介面,比如上圖的方形的光纖介面,REAR是5.1或7.1聲道的後置環繞左右聲道介面,C/SUB為5.1或7.1多聲道音箱的中置聲道和低音聲道。MIC IN就是麥克風介面,LINE OUT就是主聲道輸出,LINE IN就是音訊輸入。簡單來說麥克風一般粉色,耳機或音箱一般插淺綠色。
視訊介面
現在主流的介面有模擬訊號的VGA,數字訊號的DVI/HDMI/DP,VGA和DVI介面只能傳輸畫面,而HDMI和DP介面還可以傳輸聲音。
按鈕
有些主機板背部會有一些特殊按鈕,比如刷BIOS的按鈕,按下後會自動進入刷BIOS的介面,還有清除CMOS的按鈕,功能和摳電池一樣,只不過比較方便。
2、板上介面
CPU插槽
Intel和AMD處理器的插槽是不一樣的,所以處理器不同,主機板無法相容。
CPU供電
CPU供電一般由8pin介面提供,如果是高階處理器或者超頻,那麼還需要額外的4pin供電。
主機板供電
主機板大多數是20 4pin供電,很容找到,一個有24個插孔的介面就是了。
記憶體插槽
記憶體插槽很好認,通常有4或2個,一般會在防呆介面的地方標註工作電壓,比如1.2V、1.5V等等。
PCI-E插槽
PCI-E插槽是用來擴充套件硬體的,一般就是插顯示卡,PCI-E插槽是直接與CPU對接,所以速度和頻寬非常高。
我們經常看到X16PCI-E或者X8 PCI-E等引數,這個意思就是代表幾條PCI匯流排,X16就是16條PCI匯流排同時傳輸資料。
多數主機板至少有一條X16的PCI-E介面,用來安裝獨立顯示卡。
有些固態硬碟也可以使用PCI-E插槽,還有音效卡、USB轉接或網絡卡等等。
怎麼看PCI-E介面是X幾呢?正面看其實很麻煩,背後看引腳一目瞭然,如下圖。
SATA介面
最常見的硬碟介面,如下圖所示,中間的小塊有一個彎,這就是SATA介面。大多數硬碟不管機械還是固態一般都用這個介面。
M.2介面
M.2介面是一種比較新的硬碟介面,傳輸速度更快,頻寬更大,筆記本有固態硬碟的話一般都是用M.2介面,因為可以省下很多空間。M.2介面不想其他介面,是橫著插的,在不遠的地方都會有螺絲孔,用來固定硬碟。
PCI-E額外供電介面
如果使用多顯示卡交火,主機板一般供電不足,支援多顯示卡的主機板會提供一個額外供電介面。
RGB燈效介面
如果要裝燈帶,有些主機板就有提供這樣的介面,上面會寫RGB,很好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