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流調電話什麼意思(突然接到流調電話)
突然接到流調電話
讓自己收拾好行李
準備接受隔離管控?
疫情防控期間
有的小夥伴會接到社羣的流調電話
配合防疫工作
但是
其中也有不少不法分子
假借“流調”之名設下騙局
↓↓↓
小花接到一個陌生電話,在拒聽兩次後,這個陌生號碼再次來電,小花擔心對方有急事,於是接聽。
接聽後發現竟是自稱疾控中心的“流調電話”,對方核實小花身份後,第一個要求便讓其收拾好行李準備隔離。這可把小花嚇了一跳,當即詢問為什麼要隔離。對方稱小花在醫院有打卡記錄,因疫情防控需要對其採取隔離管控措施。
近期未曾出省的小花當即否認,對方便將電話轉接所謂公安局讓小花與之核實。假警察還稱小花涉嫌一起洗黑錢案,併發來一個網址,讓其登入看“逮捕令”,“逮捕令”上印著小花的個人資訊和頭像!
假警察又嚇唬小花,說該洗黑錢案的主犯已經供述小花有參與其中,現在唯一能證明自己清白的,便是主動積極配合調查,讓小花提供自己名下銀行卡賬號進行清查。
在之後的溝通中,假警察還以避嫌為由,要求小花將手機設定為免打擾模式。對方以“審查”為名,收集了小花姓名、身份證號、開卡銀行、銀行賬號等個人資訊,後要求小花在電腦上逐個開啟銀行卡的網上銀行、插入U盾,並根據指示快速按“確定”,根本不給小花反應的時間,殊不知騙子正在轉走卡里的錢。
直至當晚凌晨2時,小花才被告知完成了賬戶清查,解除了嫌疑。鬆了一口氣的小花將自己一晚上的經歷向家人訴苦,卻被告知極可能遇到詐騙,當即查詢銀行卡,發現共被轉走1萬元。
在目前的疫情態勢下
流調是常態化操作
正是在這樣的大勢下
小花完全放鬆了警惕
所以踏入了騙子設下的陷阱
流調人員不會詢問你的銀行卡賬戶、銀行流水,更不會要求你向對方賬戶轉賬。公安機關也不存在安全賬戶,也絕不會通過電話、聊天軟體等形式核查資金、傳送個人證件、逮捕令等圖片或資訊。
以下是疫情期間常見的騙局
趕緊一起來看看吧
01 冒充防疫工作人員
撥打電話自稱“防控中心工作人員”,謊稱健康碼、核酸檢測報告或流調資訊異常,要求配合核查。隨後通過轉接假冒的“公安部門”電話,以“核實身份”等理由要求受害人提供銀行卡賬號、身份證號、簡訊驗證碼等敏感資訊,進而騙取財產。
02 傳送虛假防疫資訊
冒充防疫機構群發簡訊,聲稱檢測到群眾防疫資訊異常,要求掃描其提供的二維碼或點選虛假連結進行“認證”或“申訴”。受害人輸入銀行卡資訊、身份證資訊、驗證碼後,不法分子即可通過遠端登入手機銀行等方式將賬戶資金轉走。
03 冒充航空公司退票改簽
以受疫情影響航班或高鐵取消為由,向事主傳送機票或火車票改簽資訊,以退費/發放補償款為藉口,誘導受害人點選虛假退票網址或撥打虛假客服電話,提供銀行卡賬號密碼及驗證碼等敏感資訊,進而盜取受害人銀行卡餘額。
04 虛假“核酸快速檢測”服務
冒充檢測機構人員,通過網路交易平臺、社交媒體等釋出“快速出核酸檢測結果,加急最快半個小時”“家裡也能做核酸檢測,只要額外付費便能辦到”等資訊,欺騙群眾付款購買“檢測服務”,隨後就將受害人“拉黑”,轉移錢款,登出微信,錢款無法追回。
05 謊稱“快遞檢測陽性”
偽冒“快遞客服”打電話,謊稱快遞檢測出新冠陽性,已被銷燬,但可以申請理賠。要求新增“客服”好友後,傳送虛假“官方網站”,誘導填寫個人支付資訊,盜走資金。還可能會以支付信用不足、理賠渠道未開通、賠款無法到賬等為由,誘導貸款,將錢轉至詐騙分子賬戶,騙取錢款。
詐騙花樣層出不窮
大家一定牢記“三不一多”原則
未知連結不點選
陌生來電不輕信
個人資訊不洩露
轉賬匯款多核實
綜合:防騙每日電訊、河南省反詐騙中心
來源: 平安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