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如何提高圖片清晰度(怎樣提高一張照片的清晰度)
在什麼值得買,“值”是永恆的追求,大家都在討論如何用最少的錢買到效能最優的東西,不過其實還有一種“值”,就是把手頭同樣的器材發揮出最大的功用。比如說相機,今天我們就跟隨值友的網友看看,不換機器,如何提升照片品質?
先不說教,咱們先看幾張照片。
上面這幾張照片是@什麼值得買SMZDM.COM|首席生活家 槑林,三年前在南京用iPhone5拍攝的一些照片。雖然不能說多牛逼,但是拿著畫質糊弄一般的人說是微單拍攝的應該沒有問題吧!逼裝完了,開始上乾貨。
拍攝篇
一、降低你的ISO(感光度)
其他東西也許會有爭議,我相信感光度這一點不會有任何爭議,是最最基礎的一條。而且在光線允許下這東西是越低越好,為了達到極致的影像追求,單反不要超過400,微單和旗艦DC不超過200,卡片和手機不超過100。不過就現在器材水平的不斷提高,一般來說新全副單反感光度在3200以下,aps-c單反1600以下,4/3微單和大底旗艦DC不要錯過800,卡片和手機400以下都不大會影響畫質。
相機剛光度一般在p檔自動就可以進行調節了,現在高階手機基本上也有高階拍照模式,可以調節感光度。當然感光度也會導致快門速度的變長,弱光下容易導致畫面拍糊,怎麼辦?三腳架是王道!有人說沒有三腳架怎麼辦?其實自然界充滿了類似三腳架的東西,比如欄杆、平臺、桌子、地面、你的膝蓋(蹬下來),甚至靠到一棵樹上也比站著好。放在欄杆、地上視角都是平時非常單一怎麼辦?可以利用手頭的遮光罩、鏡頭蓋、相機包等不同高度的東西墊在鏡頭或者機身下,來製造不同的仰角或者俯視角度。比如下面這幅夫子廟的照片,我就是很多年前用D40這款最便宜的單反相機,沒有三腳架,放在文德橋的欄杆上拍攝的。(那時候剛玩相機,現在看高光部分還是過爆了些)
二、準確曝光
什麼才是準確曝光?如何做到準確曝光?這是攝影極其重大嚴肅並且困難的話題,並不僅僅是技術的問題,還涉及你的思路和想法,幾天幾夜都說不完。這裡我們就說單拍一張如何保證正確曝光的基本辦法。要判斷如何準確曝光第一步要做的是首先要分清楚你準不準備後期處理!因為是否後期對曝光的要求完全不同!
如果後期,那最大限度儲存光學資訊!
最大限度儲存光影資訊就是畫面中任一元素的光影資訊都要留在畫面裡,而不是針對你的拍攝目標曝光準確,也就是攝影人常說的最亮處不過曝,最暗處不黑死。具體什麼意思?我們來看例項,我在壩上草原拍攝的的這張照片,你可能會說拍的什麼?地面黑的一塌糊塗草原什麼都看不到,天空也不藍不漂亮。
其實這些都是我有意為之。我的目的是儲存最亮天空丁達爾效應(也就是攝影說的耶穌光或者天光)到地面牛馬草原的光影資訊,這時候我既不能對天空雲彩測光,拍攝出那種蔚藍和層次,這樣地面徹底黑死,完全沒有光學資訊。我也不能對地面測光,只把地面準確曝光,徹底丟失天空的光學資訊,而是這種到天空最亮處不過曝,地面最暗處不黑死。因為我最大限度了記錄下了光學資訊,所以後期的時候我可以通過很簡單的幾個步驟調整得到自己心中想要的畫面:
具體操作是什麼?我們先要學會閱讀相機直方圖,建議所有想學習攝影的朋友一定要在螢幕上顯示出畫面直方圖(後期調整時候也是)。直方圖反應的是畫面中各種亮度的畫素佔有的體積,可以如實反映畫面是否過曝,是否欠曝。
要分兩種情況,1)如果整個畫面光比很小(也就是上面直方圖中的反差過低的狀態,沒有多亮的高光也沒有多暗的地方,現實中比如順光的風景、攝影棚中拍人像、一般的靜物),那向右曝光,也就是充分利用相機畫質最精華的部分——中高光部分(下圖直方圖較亮區域),通過調整曝光補足儘量是的直方圖的柱子都顯示在較亮的範圍。為啥?因為相機較高光部分光學資訊最豐富,任何一個後期提亮的過程都會損害畫質,而壓暗(在不過曝前提下)是不會損傷畫質的。
還是以實際例子來說,下圖是多雲順光的風景,光比很小(感覺就是畫面恨灰),這時候我多加了一檔曝光,讓畫面比較亮,比較灰,這樣我後期的時候可以隨意壓暗一些非視覺重點的區域,畫面的層次就出來了。
2)如果畫面光比很大(比如說逆光風景,逆光風景人像),也就是直方圖反差過大的情況,就不能有這個辦法了,因為現代單反raw格式的光學寬容度大概在2檔,我們要對準畫面中最亮的部位(除了太陽等佔有極小面積的亮點)進行點測光,然後用通過曝光補足加兩檔來進行曝光。這樣子畫面中最亮的不過曝(看未處理照片會覺得可能過爆了,但其實只離準確曝光差兩檔,後期能救回,亮部細節能保留),同時盡大程度的儲存了暗部的資訊。
當然如果你認為我剛才說的太繁瑣,不會,告訴你一個最最簡單的辦法,那就是在如果是相機raw格式拍照選擇矩陣測光(平均測光)再減0.3檔曝光,jpg格式那就是平均測光減0.7檔曝光。這樣可以解決90%的拍照曝光問題,基本上能夠測光準確。
如果不後期,找準拍攝主體對主體進行點測光
不後期的話,就不能用上面這種做法了,講究的不是最大限度儲存資訊度,而是拍攝主體的曝光準確,其他元素過曝就過曝,欠曝就欠曝!
比如環境人像,如果不後期,當然是對著人的臉測光,不用管其他,這種例子最明顯的就是“有個不會拍照的男朋友是什麼體驗”這些帖子裡的,除了角度和抓拍表情之外,這些“不會拍照”的男朋友最多犯錯誤就是不知道對哪裡測光。網上隨便找了幾個大家來感受一下。
這些照片說實在的,如果用單反raw格式拍攝並且你是後期大師,恰恰是曝光還蠻正確的,但如果是手機拍了給妹子直接發朋友圈,那就活該收到嘲諷!你把瀑布拍的再美,把晚霞拍的曝光在正確瀑布和晚霞會嫁給你嗎?
拍照先搞清楚拍的主體是啥,眼前最重要的當然是妹子,所以一定要對妹子測光準確才行。比如下面這兩張,大家自行對比感受應該那種曝光才正確。
三、慎用你器材的極限
這個範圍很廣,比如最大光圈1.4的鏡頭,建議最大開到2.8才用,最高ISO6400的機身,建議最大開到1600,最遠200mm的變焦,建議最大調到180mm,同時,因為衍射現象,數碼相機開最小光圈時候也不要調到18、22這樣的極值。因為往往這些極值狀態下畫質都比較差。
四、拿開你的UV鏡,擦擦你的手機鏡頭
特別對於新手,很多人會很愛惜自己的器材,就如剛買的車一般,但買個5000元的鏡頭配個90元的uv鏡頭其實才是對器材和金錢最大的浪費,對於低端鏡頭,建議不要用UV鏡等保護鏡片,因為任何一層濾鏡都是對畫質的損傷,同時特別對於逆光環境,更要拿開濾鏡。 實在要買,就買個好點的吧,畢竟濾鏡也不貴。
而對於用手機的,請拍照前務必擦擦乾淨自己的鏡頭,經常最影像畫質的就是這些細節。
五、瞭解好你手頭器材的脾性
對於用單反的朋友,這個就需要長時間的體會,有的鏡頭高光層次豐富,有的鏡頭暗部細節出眾,有的鏡頭廣角端形變大,有的鏡頭長焦端畫質肉,有的相機邊緣畫質降低的厲害,有的膠捲適合室內用見光死,有的膠捲適合室外室內就豬肝色,有的鏡頭高反差,有的鏡頭全開光圈畫質也好,總之,每個機器都有自己的特性。不要違揹你的手上器材的脾氣,瞭解好自己的器材,揚長避短,才能用好自己的器材。
對於用手機拍照的朋友,記住幾點,一是儘量順光拍照,因為手機的寬容度很低,大光比下會死的很難看,如果逆光要麼是剪影方式,要麼在光線非常柔和的時候拍,並且注意補光。二是不要變焦,手機除了iphone7雙鏡頭,基本上都是定焦鏡頭,不能光學變焦,所以的變焦都是數碼變焦,不如拍好後回來再裁剪,任何變焦對話導致畫質急劇下降。
後期篇
說完了前期,現在說後期,許多人開始燒器材,最主要的原因是對手上的器材不滿意,其實不談高階的質感、氛圍(比如德味什麼的),一般我們常說的畫質(鮮豔油潤、寬容度、銳利清晰甚至基本的明暗層次)可以很方便的通過後期來達到,複雜的後期不說了,說些最簡單提升畫質的步驟。
一、用高階的後期軟體
對於電腦後期的:
首先請快點解除安裝掉光影魔術手、美圖秀秀這樣的軟體把,安裝ps或者lightroom,當然各家相機原廠的處理軟體也可以。雖然似乎光影等小軟體也能調色階曲線,也很方便,但同樣的專案演算法卻有很大區別,ps為什麼被推崇,就因為即使縮圖這樣簡單的操作,演算法也比光影等小軟體好,更好的保留圖片資訊!
比如我用lightroom調整的照片,即使是索尼rx100 m2這樣的一英寸底卡片機也能出來較好的畫質效果。
對於手機後期的:
目前我個人感覺對畫質儲存最好的,是vsco、lightroom手機版,次一檔次但操作更方便的推薦snapseed(個人很喜歡,下面都是我手機上用這個軟體後期的照片,大家可以對比一下後期前後期後,軟體的強大之處不是美圖秀秀那種加對比、磨皮、加飽和那麼簡單,而是可以控制光比,可以分明暗部分調整,有類似蒙版的功能和黃油相機。
二、請用raw儲存處理照片
如果要說一條立竿見影,效果非常明顯,步驟最簡單的提升畫質的辦法,那就是相機設定用raw(為了方便可以raw jpg)來儲存圖片,當你第一次用raw處理照片時,你絕對會有種盲人復明的感覺,一下覺得自己的相機好了很多倍。raw有多強大?開個對比,我的後期前後的圖。(老早前做的,lr調的很粗,沒有用蒙版,大家看個意思就行)
raw格式的好處是極大的記錄了光學資訊,為後期創作提供能廣闊的空間,如果用jpg,這些暗死是拉不回來的。在用raw記錄的時候,白平衡色溫什麼的都完全可以不用考慮,回來再調整也不失真。
許多人推崇什麼直出,能夠直出好片子我當然覺得牛,還有人說高手才用搗鼓什麼raw,新手用jpg就行了。這就恰恰反了!raw給了攝影者第二次細緻思考的機會!新手往往不能在“關鍵的一瞬”就把白平衡、曝光甚至構圖調到完美,而raw的處理相當於讓你可以靜下來慢慢思考這些攝影的基本語言,比如照片欠曝了 jpg格式一出後就基本不怎麼能動了,而raw卻可以很好的救過來。新手在調片子的時候,也是個很好的反思的過程,比如逆光的葉子拍了過曝了,以後就要注意測光方式。等你說“以前我都用raw拍 現在我都jpg直出了”恭喜你!說明你已經把曝光、色溫給掌握了。
三、調整色域空間和位深度
這一步很多人不注意 ,其實操作非常簡單,但卻有讓你意想不到的效果。單反使用者可以在拍照時候把相機設定成proPhoto RGB或者adobe RGB而不是預設的sRGB,這兩種色彩管理的色域更廣,後期處理起來更精緻。同時用ps和lightroom處理照片時候,也一定要把色彩空間調成相應的色域空間,處理空間位深度調成16位,這樣子出來的照片會更加油潤,對照片細節也保護的更加好。
但一定一定一定要注意!處理好了匯出照片之時一定要儲存為儲存為sRGB和8位的位深度,否則無法在網頁、手機上正確顯示色彩。也許你會說,既然最終是sRGB,那我過程用proPhoto RGB或者adobe RGB有啥用?那是因為其實任何後期,是將照片的光影資訊數字化,然後對數字進行計算,色域空間和位深度可以看作是運算中數字範圍和保留的小數尾數,保留小數位數越多,當然資訊就越精確,不處理或者簡單處理看不出,但當運算次數過多(處理動作過多)時候,這點小數位數的差距就會產生蝴蝶效應,不斷放大。所以即使最後運算結果只保留兩位小數(srgb),但運算過程保留更多的小數(proPhoto RGB或者adobe RGB)依然可以讓計算結果更精確(畫質儲存更好)。
四、學會使用蒙版
有人說ps的精華就是蒙版,用蒙版的目的是什麼,說穿了就是分割槽域處理照片。一張照片上,有人有天空有人有樹木有花有衣服,用蒙版對每一個部分進行分割槽域的調整,這樣就不會顧及天空不過曝,地面就黑了的情況。比如這個我要突出春天紫色的二月蘭和金黃的連翹的彩色對比,如果只是一起提高飽和度畫面會很雜亂,特別畫面還有垃圾桶等障礙物,通過蒙版,我降低垃圾桶的飽和度和對比度,讓他不那麼扎眼,我還用蒙版選擇了左上方和右上方翠綠的樹,降低他們的飽和度、亮度,讓人的視線一下子被兩種花吸引而不是跑到其他地方去。
這樣的處理辦法,會比用通篇畫面一起提亮暗部、壓縮高光要儲存更多細節,也不會出現傳統單張hdr小濾鏡產生的“髒”的感覺。
同樣,不光對比度、亮度、飽和度、色階要分割槽域調,銳化、柔化等操作也可以分割槽域來,你不是要所謂的“焦內銳利如刀割 焦外如奶油般劃開”嗎,分開處理就好,只銳化對焦對著的部分。比如下面這幅天柱山,我想表現冰凌的那種銳利石頭的機理和遠處煙樹的朦朧,如果一起加銳化就不行了,所以對冰瀑、石頭和煙樹三個部分通過不同程度的銳化/柔化,來加大這些的對比。
手機處理也一樣,好的手機處理軟體都有分塊處理的功能。
五、把你的螢幕調整好
這一步其實應當第一步做,買個上萬的器材,卻在一個色偏嚴重的顯示器上調照片,這不是浪費錢是什麼。除了買蜘蛛校色外,平時還是學會用直方圖判斷照片,但最起碼的明暗、高光溢位什麼的還是很容易在直方圖上看出來的。這個對於筆記本特別要注意,許多筆記本螢幕視角較窄,經常出現調了兩個小時終於滿意了,身體一坐正突然發現完全過爆了!
本回答來源於@什麼值得買SMZDM.COM|首席生活家 槑林
想了解更多的攝影乾貨內容,點選下方“瞭解更多”,你會收穫更多相關優質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