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訊編輯機,儲存和處理器怎麼配?
媒體類專業的大學新生,面臨一個問題就是需要為視訊編輯課程配機,在現在的硬體大環境下該如何配機呢?
今天我們來講講儲存和處理器怎麼配!
1、首先,課程要求什麼平臺?
這是非常明顯的問題了。比如大部分的學校的視訊編輯的課程,可能剪輯主要還是adobe premiere,而後期效果則是adobe AfterEffect,但現在也有的學校會開設或選修諸如達芬奇、C4D、Blender一類的課程,甚至也有開設finalcut課程的。
對於第一類傳統Adobe老幾樣的課程,那麼顯然其效能訴求主要還是在高清視訊源的載入和快速編輯,以及匯入輸出的解碼編碼能力上;
而對於第二類影視特效且更偏CG、調色的課程,那麼首先核心平臺需要有更強的3D效能,其次對於顯示器的色準也有較高的要求;
而對於第三類課程的同學,那麼只有一個要求,使用蘋果的硬體,或者是安裝“黑蘋果”平臺。安裝黑蘋果的話,則不僅配機硬體的選擇面更窄,且需要有更強的軟體層面的動手配置能力。
對於部分自我提升意願比較強的同學來說,還包括了以後用什麼工具從業的問題。從某CG從業人員網站的全球範圍內投票(共近2萬人投票)來看,目前非廣播級(電視臺和製片廠)的視訊編輯,大家使用的還是傳統PC平臺的軟體居多,可以供你們參考一下。
2、初學,可以考慮遊戲本
在小A看來,如果你是剛剛接觸這門課程的話,那麼可以考慮選擇遊戲本,這是基於可以在課堂上進行便利跟隨教學操作方面來說的。對於視訊編輯來說,建議的配置是6800H或12500H級別的CPU,16GB或32GB記憶體,3050Ti及以上顯示卡,而且最好是滿血高功率版。
能夠有雷電介面、螢幕是高分、高刷屏,色域覆蓋較高且經過出廠預校色,DELTA E小於2,這些都是加分項。關於這部分的具體選購建議,請移步我們電腦報的筆記本類公眾號“購機幫你評”,牛大叔和阿勇都會給你滿意的答覆!
類似DELL XPS15 OLED一類高效能獨顯輕薄本是視訊編輯比較好的工具本
而對於制定蘋果平臺的同學,那麼它有兩個選擇。第一個是選擇當前比較新的M2平臺的MACBOOK PRO,第二個則是選擇iMAC。
3、學用結合,自己跑專案:推薦配置桌上型電腦
而對於很多打算自己學用結合,除了日常作業之外,開始要自己搞創作專案,自己在學校就開始自己的up主生涯或者對外接單創業的同學來說,那麼除了筆記本應付外出場景的工作需要外,一臺高配置的編輯桌上型電腦對於專案的效率提升就有非常大的正面意義了。
而對於現在最主流的PR類的學習和編輯,那麼小獅子就來給大家分析一下它的工作流程以及隨之帶來的硬體需求。
典型的PR視訊編輯工作流程:
1.將素材載入到自己的專案中(也許是代理的,如果你使用了線上渲染)
2.用這些素材建立時間線序列和粗略剪輯
3.多次回放粗剪時間線,以便能夠進行編輯
4.新增轉場、特效 、標題、字幕
5.新增聲音效果和音樂
6.渲染時間線,匯出成品
如果你想一想,編輯視訊,從基本的硬體角度來看,是可以分成幾個基本步驟的。
1.軟體從你的儲存裝置中讀取素材——需要較大的記憶體和足夠且高速的硬碟空間。
2.你的編輯軟體必須對這個片段進行解碼——需要強大的CPU或GPU解碼能力。
3.軟體根據你所使用的效果和色彩分級(如果有的話)來處理這個鏡頭/素材。這個處理過的素材通常儲存在記憶體(RAM)中,所以你在回放時間線(編輯)時有一個實時體驗。
4.當渲染你的最終專案時,你在這個鏈條上新增的唯一東西是: 將視訊時間線編碼為你想要的編解碼器,並用容器包裝(檔案格式),並將完成的編碼資料儲存到您選擇的儲存裝置中(機械硬碟、固態硬碟、行動硬碟)。
讓我們一個一個來,看看是什麼硬體部分負責加快每一個步驟,從而得出相應的配置建議。
分環節分析你的視訊機配置
一、讀取/載入視訊素材:硬碟
這個環節首先來說下驅動器,也就是硬碟。有三個選擇:機械硬碟、固態硬碟、PCIe匯流排高速固態硬碟(NVMe)。
機械硬碟順序讀取速度通常在150~180MB/s左右。隨機讀和寫的速度要慢得多。對於歸檔和備份大型資料是非常好的,但不建議將硬碟作為你的視訊的主動工作儲存裝置來使用。
就視訊編輯來說,最佳價效比(即每GB成本)目前出現在6TB或8TB。
在這裡,小A建議你配備8TB的西部資料紅盤PRO(2019元),或8TB的希捷酷狼PRO(2068元)。
SATA固態硬碟速度通常是機械硬碟的4倍,會大大加快你的素材的讀取速度,同時其GB價格相對低廉,可以作為倉庫盤或者組建成raid0獲得更高的速度。
這裡小A建議使用閃迪Ultra3D 4TB,SATA協議,TLC顆粒且是有快取方案,速度和耐用性滿意。
NVMe SSD連續讀取和寫入速度甚至比固態硬碟快10倍以上(PCIe4.0),這將使讀取大型影片成為一件容易的事。
這裡小A推薦希捷酷玩 530和西部資料SN850。這兩款產品是經過我們實測,在50GB為單位的大檔案讀寫測試中掉速最不明顯的,這得益於兩者的有緩方案加上巨大的SLC Cache,例如SN850有接近200GB的最大SLC Cache!
作為視訊操作機,這塊NVMe硬碟不僅要承載系統,更重要的是作為編輯的工作快取區,因此要求比常規的要大。小獅子推薦使用2TB版本,否則很容易出現工作區不夠用的情況。
二、視訊匯入與解碼:
解碼通常是由處理器(CPU)完成的。不幸的是,沒有一種CPU是最適合所有型別的素材 "編解碼 "或視訊檔案型別。相對來說,intel內建的解碼器支援的編碼格式稍微多一些,但有些新興的編碼,AMD CPU也具有不小的優勢。
讓我們來看看效能,從我們的測試來看,目前PC領域的CPU,PR的解碼回放效能,AMD的執行緒撕裂者3995wx幾乎就是其中的王者,因為它強大的64核心!而INTEL則必須是志強系列CPU才可以和執行緒撕裂者家族打一打。
而唯一可以和上面兩種怪獸級桌面U爭一下PR解碼回放效能前10的消費級處理器呢?
AMD RYZEN 5950(x)。
因此,可以說,在這領域,對於學生朋友來說,RYZEN 5700X/5800X/5900X/5950X對他們這種生產力需求來說幾乎就是不二選擇了。
對於入門的朋友,建議5700X(1649元,盒裝)或者5800X(1749元,盒裝)。
視訊編輯:實時編碼與播放效能
當然,解碼回放素材只能讓我們達到一半的效果,用特效,專場和標題,字幕來處理素材才是視訊編輯的重點之一。
如果你的視訊編輯專案是特別重特效的,那麼除了多核編解碼能力,你更需要一個高核心主頻的CPU。
而且最要命的是,視訊編輯中的特效按工作優先順序計算的,大多數特效不能“外包”給其他核心,這意味著一個單核核心將為這一幀的所有效果進行全部計算。
讓我們舉個例子。
你的視訊應用了以下效果:
時間線重置調整、 亮度/對比度調整、人物瘦身美顏和膚色調節、特殊光效渲染。
這似乎是一個非常基本的做法。問題是,你不可能讓4個核心同時在同一幀上計算這4種效果,因為它們都是相互依賴的。
在編輯亮度/對比度等之前,你首先要對你的鏡頭進行時間線對映。這是一個核心在效果鏈中的分層步驟。
當然,其他核心可以在其他幀的效果上開始工作,但有些效果不只是在每一幀的基礎上相互依賴,而是在幀之間。比如說時間線的mapping。
此時擁有一個高頻率的CPU將使你在效果重的專案中受益。這真的很不實際。因為CPU必須保持在特定的散熱和功率限制內,沒有一個CPU擁有大量核心和非常高的核心時脈頻率。
這裡的最好選擇是英特爾i9 12900K(5.3GHz),AMD Ryzen 5950X(4.9GHz),或AMD Ryzen 5900X(4.8GHz)。是的,你不需要考慮全核最高頻率,考慮單核最高頻率即可。
而考慮到多核的解碼能力和高頻的單幀處理能力,那麼AMD Ryzen 5950X()目前是消費級視訊編輯的首選高效能CPU。
而考慮到學生的預算承受能力。
那麼實際上,兼顧解碼匯入與效果編輯的最佳CPU也呼之欲出:
i7-12700K和AMD RYZEN5900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