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X的一些小功能(蘋果X所有功能怎麼使用)

作為 iPhone 十週年的重要節點,蘋果也破常規地推出了 iPhone X,雖然大部分產品資訊已經被洩露,但依然不影響它成為行業和媒體熱議的焦點。目前大多數討論都停留在全面屏、Face ID、仿生處理器等硬體方面,而我們則更加關注系統和互動的變化,少數派已經對 iPhone X 的新互動做了詳細介紹,這一篇,我們要回到過去,說一說手勢操作那些事兒。

之前,小眾的黑莓 BB10 系統和諾基亞 Meego 系統,都推出了純手勢操作的智慧手機,終因應用生態等問題,銷聲匿跡。而日益壯大的 iOS 系統,因 Home 鍵的存在,一直沒有全面啟用手勢操作,直到這次的 iPhone X 的釋出。

我們已經感受過了手勢操作的實用性,滑動是一種比按壓更人性化的動作,習慣了手勢操作之後,配合對應的 App 設計,讓人沉迷於那種人機互動的高效和靈動之中。雖然剛上手學習成本比較高,習慣之後卻愛不釋手,堅信它會成為未來的主流互動方式。但對於使用者來說,優秀的介面互動只是一個起點,與硬體、生態、服務的完美整合,才能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勝出。

我們現在來對比一下webOS 和 iPhone X 的手勢操作:

iPhone X 在螢幕下緣設計了一個指示條,與 webOS 觸控區的感應條非常類似。

兩者都是上劃手勢進入多工卡片介面,webOS 的關聯任務卡片會自動堆疊。

iPhone X 通過上劃手勢進入主屏,webOS 多了一個應用的抽屜。

在這之前,黑莓的webOS 還有很多進階手勢,比如手勢區左劃為返回,右劃直接切換上一個任務,在任何介面按住螢幕上劃調出快捷程式,熟練這些操作之後,可以大大減少跨螢幕的點按操作,提高操作效率。

後人一步還是敢為人先的蘋果在八年後的今天,iPhone X 讓手勢操作作為主要互動方式迴歸,同步而來的是更大視野,更圓滑的全面屏,為了簡化解鎖的按壓操作,啟用更人性和智慧的 Face ID,這些硬體創新都不是蘋果獨創,卻被它精心打磨與整合,形成又一個行業風潮。

前段時間,國外媒體有一篇專門的評論文章,回顧了蘋果在這個世紀以來,各大重要的硬體和軟體服務的「後人一步」。然而,這種落後,最終都成了它的競爭優勢。創新與應用的時間差,讓蘋果重新將技術以使用者為中心重新整合包裝,深度優化。科技與人文的十字路口,一次又一次讓蘋果成功的彎道超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