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生活超市

   

圖源網路

傳統零售轉型尚未取得階段性成果,而燒錢出名的社羣團購賽道已經淘汰了大批玩家。

近日,相繼撤出北京、武漢、西安和成都後,盒馬鄰里又收縮了陣線,從杭州、南京相繼撤城完畢,盒馬鄰里的運營範圍將僅剩上海一座城市。興盛優選等多個社羣團購平臺也於近年在部分城市宣佈關停。

不得不說,社羣團購已經走到命運的十字路口。

#1 美團迂迴到本地電商

如果要評選疫情以來有關零售的熱詞,最後一公里應該會榜上有名。上半年多地因為疫情的停擺,消費的不便利性讓所有人意識到最後一公里的重要性。

於是最後一公里,成為了零售賽道賽點。傳統零售大力轉型,全力推進送貨上門。以社羣團購為代表的新零售玩家,卷出了30分鐘急速上門、小時購、當日達,次日達/明日達等提升消費效率的購物模式。

但新零售玩家的拼殺讓最後一公里包含的資訊量,不再是送貨上門。因為3公里半小時送達已經成為即時零售賽道玩家的標配,是一種基礎設施。

面對遙遙無期的紅利,尚未盈利的美團變換著新的打法再度引起業界注意。新打法的第一步就是,向便利店下手,0.5H走向24H。美團非餐即時零售瞄準便利店賽道,把配送的0.5小時延伸到了經營的24小時。

10月11日,美團優選公眾號釋出訊息稱正式將品牌定位升級為明日達超市。行業玩家都知道,這不就是和天貓、京東異曲同工的次日達嗎?美團迂迴到本地電商,藉助閃電倉,可能又要在傳統超市和電商超市間大幹一場。

由此觀之,新零售宇宙的盡頭就是成為超市。

那麼,美團是如何滿足消費者對質價比的追求的?

首先,相較於同類業態平均1000的小而美SKU戰略,美團優選採取大SKU戰略,在大部份地區達到了1500 SKU,甚至意欲與大型會員超市看齊,衝擊3000-4000 SKU。如此大手筆的SKU,旨在滿足使用者對貨品的需求。

其次,美團優選的產品坑位週期性非常短,顧客購買率不高或者復購率不夠的商品將會面臨淘汰的局面。於是所有的供應商達成了共識——更優質的產品才能保住坑位。

資料顯示,截至目前,其“今日下單、次日自提”服務模式已覆蓋全國2000餘市縣。美團優選資料顯示,平臺上超過一半的自提點位於鄉鎮,帶動了分揀員、司機、自提點店長等多種就業崗位。

#2 並非電商的簡單複製

當以資本和流量為終極追求的發展模式在社羣團購身上被上了“緊箍咒”,我們總算是沒有看到以往資本亂戰、無序競爭的場景出現。

這是值得慶幸的事。

然而,這並不代表著社羣團購與資本和流量絕緣,至少從現在的發展情況來看,我們依然可以或多或少地在社羣團購的身上看到些許資本和流量的影子。雖然社羣團購業已經歷了洗牌,但是,真正堅持下來的社羣團購玩家依然在用資本輸血的方式延續著自身的發展。

從表面上看,當下的社羣團購似乎已經走上了一條良性發展的道路。但是,如果深度分析,我們就會看出,現在的社羣團購依然在延續以往的發展模式,依然以資本和流量為其生命線。不可否認,這樣一種方式,的確可以讓社羣團購的玩家獲得一定的發展,甚至還可以讓普通的消費者享受到補貼紅利。

單單從玩家們的操作套路來看,我們可以非常明顯地看出,它們依然在用傳統意義上的電商套路來操作社羣團購。無論是此起彼伏的價格,還是花樣百出的營銷活動,我們都可以非常明顯地感受到,它們其實是在用社交團購之名行電商之實。在時下社羣團購玩家們的身上,我們更多地聞到的是熟悉的味道,我們更多地看到的是同樣的配方。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僅僅只是將社羣團購看成是電商的簡單複製,並不能夠將社羣團購的發展帶入到良性的發展軌道里。這是當社羣團購出現資本的無序競爭之後,之所以第一時間被叫停的根本原因。真正把握社羣團購的本質,真正找到社羣團購的正確的發展模式,才能將社羣團購的發展帶入到屬於自身的發展軌道里。

因此,業內專家表示,社羣團購更多地需要關注的是消費者的新需求,特別是消費者對於美好生活的新需求。通過用社羣團購的手段來滿足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新需求,而非將消費者的追求帶向以往電商時代的發展方向上,才是保證社羣團購真正可以走得長遠的關鍵所在。

對於社羣團購的玩家們來講,應當更多地將自身的發展模式從電商的模式上轉移開去,將更多的關注點聚焦在提升產品的質量,優化消費者的體驗上。當社羣團購的內在不再僅僅只是電商的填充物,而是有了自身獨特的內涵和意義的時候,它的發展才能與時下消費者的需求相契合,它才能真正跳出傳統電商的發展怪圈。

從外部來看,美團從社羣團購賽道掉轉槍頭,卻又和老對手們重逢了。

對此,專家分析,“明日達超市”對手眾多,有細分的生鮮選手如叮咚買菜、盒馬,還有大而全的京東超市、天貓超市、拼多多,甚至是跨界的抖音商城,“電商這條賽道也不容易”。

眾所周知,京東超市、天貓超市和拼多多是目前日用快消品類的前三名平臺,也是“明日達超市”的主要競爭對手。其中,京東有自營商品和送貨上門的自營物流優勢,天貓超市有阿里的電商平臺生態優勢,拼多多有下沉市場的供應鏈優勢。

京東財報資料顯示,2022年Q2,京東最大的增長品類——超市,訂單量同比增長超過25%。

阿里也曾對外表示,餓了麼依託外賣服務形成的龐大立體的本地即時配送網路,將協同阿里新零售“三公里理想生活圈”、盒馬“半小時達”和24小時家庭救急服務、“天貓超市一小時達”、眾多一線品牌“線上下單門店發貨二小時達”等一起,成為支撐各種新零售場景的物流基礎設施。

那麼,與已有線上超市的京東和阿里不同,當優選業務升級為一個超市,美團的選擇是否正確?(來源:新零售財經、財聯社、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