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器是天線越多越好嗎(路由器上面的天線越多越好嗎)

來源:太平洋電腦網

隨著Wi-Fi6進入大眾的視野,很多人在更換路由器的時候犯了愁。在市面上,大家熟悉華碩、網件、華為、TP-link都在各大電商平臺發售支援Wi-Fi 6路由,而支援Wi-Fi 6路由擁有延遲降低、Wi-Fi速率提高等優勢,但是有些Wi-Fi 6路由天線就變多,這真得會讓效能變得更強嗎?還有哪些不為人知的冷知識呢?下面帶大家來看看。

這裡要從路由器的原理說起。1997年,第一個無線區域網標準IEEE802.11誕生,它是由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學會所定義的無線網路通訊的標準。於此同時,無線路由器隨之誕生。在這時候,無線區域網標準迎來了快速的更新迭代期,所以路由器的變化最大的就是天線數量隨之越變越多,由原本的一根天線變為兩根、三根、四根等等。可是為什麼無線路由器的天線會越變越多呢?

這是因為2009年,在IEEEE802.11標準列表中更新了IEEE802.11n。對於無線網領域來說,從這時候開始,支援了MIMO(Multi-input Multi-output)多輸入多輸出技術。

簡單來說,就是MIMO技術可以讓多根天線同時接收資料,從而在相同的時間內,能夠傳輸更多的資料包,有著更高的速率。這一技術的出現大大提升了縮短了傳輸時間。從之前一根天線54Mbit/s,變為如今一根150Mbit/s;況且根據天線數量疊加速率。這就很像我們經常說的人多力量大。

所以真的天線越多就越好嗎?

2012年,當802.11ac這一標準更新面世後,將路由器的傳輸速率提升至一個新高:433Mbit/s,同時支援最多8條分流,也就是八根前線的傳輸。但是,分別對應兩個不同的訊號,也就是大家所數值的2.4GHz訊號和5GHz訊號。

2.4GHz覆蓋範圍更廣,但是訊號很容易受到干擾,速度也相對慢些。而5GHz則相反,5GHz的訊號傳輸速度更快,不容易被幹擾,但訊號穿透性就稍微差些。為了兼顧這兩種頻段各自的優點,變有了雙頻路由器,能夠同時發射這兩種訊號,採用了兩種不同的天線技術:單頻天線,一根天線發射一種訊號;雙頻天線,一根天線發射兩種訊號。

影響訊號實際因素是啥?

在其他硬體相當的情況下,兩個最高速率接近的路由器,六根天線和三根天線其實做的是同一件事,兩者的訊號強度和覆蓋範圍也不會有太大的差異。但如果天線本身就有差別,訊號覆蓋範圍的大小就有所不同。

所以決定訊號強度最關鍵的地方,是Wi-Fi晶片的發射功率。如果發射功率越大,訊號自然就越強,覆蓋範圍也就越廣。不過處於安全的考量,國家對晶片的發射功率有最高不超過20dB,也就是100毫瓦的發射功率的硬體限制。

當然也可以通過別的技術手段來增強使用體驗,例如NETGEAR的一些無線路由器會自動採用睿動天線技術。通過這一技術可以讓Wi-Fi訊號鎖定裝置,原本向四周發散的訊號變為波束直接定位發射至裝置所在的位置,這樣以來訊號以及速度自然有所提升。

在之前討論的Wi-Fi訊號對人體是否有害的文章中也有提到:我們在選擇宣稱高功率的無線路由器的時候,要注意其發射功率或者時候具有安全認證。網件的無線路由器皆通過了SRRC安全認證,無論家中有孕婦、小孩還是老人都可放心使用。

所以假設A無線路由器有8根天線,B無線路由器有4根天線。兩者都採用雙頻MIMO2X2晶片,其他引數完全相同。在這樣的情況下B的訊號會好於A。路由器採用雙頻MIMO2X2也就意味著其至多可以設定4根天線,那麼A中至少有4根天線為假天線,可能會對其他訊號造成干擾,導致訊號變差。

而如果A無線路由器有4根雙頻天線,B無線路由器有6根單頻天線。假設他們都為有效的天線,其他引數完全相同。在這樣的情況下A的速率會好於B。因為B的6根單頻天線相當於3根雙頻天線,多一根天線也就意味著最大速率的不同。

說了這麼多,單天線路由、雙天線路由、三線四線甚至更多究竟有沒有區別?有,但對於實際使用過程中的影響並不大,這包括訊號覆蓋、訊號強度,天線多速度快就更是無稽之談了。拋開已經很少見的單天線,剩下的“多天線”都只是實現MIMO技術的“介質”或者說是“工具”,區別在於使用的架構不同而已:常見的雙天線產品主要用1T2R或2T2R,三天線產品則用到的是2T3R或3T3R。

總結與展望

理論上,增加天線數量會減少訊號覆蓋盲點,但我們通過大量的評測證實,這種差異在普通家庭環境中完全可以忽略不計。而且,就像內建天線不輸外接一樣,三天線覆蓋不如雙天線的情況也絕非個例,說到底產品質量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至於訊號強度和“穿牆”則取決於發射功率,工信部規定不得高於20dBm(即100mW),所以決定訊號覆蓋範圍的關鍵在於晶片的功率,而並不是天線數量。所以只要路由採用了有效的MIMO技術,無須在意天線數量,上面所說的路由器天線的“冷知識”瞭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