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寫好一篇碩士論文(研究生寫論文很難嗎)

  1. 寫論文首先要明確選題。在確定選題時要考慮自己的專業方向、導師的研究領域,論文選題要儘量往這個方面去靠,這對自己今後從事導師的課題研究與自己今後完成畢業論文都是有益處的。

第二,要多看文獻,多去知網去下載經典文獻。什麼是經典文獻呢,就是發表在權威學術刊物、被引次數多的文獻,對於那種發表在垃圾刊物的文獻建議少看,不然就是浪費生命。同時要多看導師、師兄師姐發表的文獻,有助於自己在他們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開展更進一步的研究,正所謂“大樹底下好乘涼”。

但是讀文獻有些要注意的點。首先是一篇論文有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背景資訊、相關資料、所用知識和技術。第二個層次是:學術脈絡——研究的邏輯、創新的思路。前者在外,後者在內。

一個新手,很容易被前者所吸引。“哇!這個資訊,我以前怎麼不知道呢?”、“哦!原來還有這樣的知識啊。”可是,我們說,讀論文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讀懂研究邏輯和創新思路阿,是為了建立本研究與其他研究之間的關係啊,是為了找到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技術路線啊!

假如,如果學生不知道研究是如何開展的,那麼他就無法找到論文的研究邏輯和創新思路。一個有研究經驗的人和沒有研究經驗的人,前者看的是研究框架,後者看的是知識。

這就形成了悖論:做研究前需要看文獻,而看懂文獻又需要研究經驗。

新手要解決這個悖論,就需要在閱讀文獻之前,需要了解研究是如何開展的、是如何表達的,閱讀文獻時應該如何切入、如何從文獻中找到所需要的知識資訊、如何概括研究框架。

第三,要學會借鑑引用前人的研究成果。作為一個大學生,甚至是研究生,其實是很難研究出什麼創新成果的,所謂的一些研究成果很多是在前人基礎上的一種“微創新”,這種“微創新”可能是一個數學公式常數取值的優化,有可能是一個結論應用範圍的再擴充套件,這都離不開前人的研究成果,所以要對前人的研究多多總結,大膽的引用,記住是引用,不是抄襲。

第四,要和導師多溝通,不要閉門造車。有很多學生就是因為從不和導師溝通,雖然天天加班寫畢業論文,但是最後還是因為研究方向跑偏了而被延遲畢業。

第五,有空多學習一些專業軟體。資料分析軟體有SPSS,SAS,繪圖軟體有CAD,VISIO,模擬軟體有MATLAB,ANSYS。能熟練操作這些軟體,在論文寫作中便能做到有圖有表,比全文都是純文字顯得更有專業性,更能獲得導師與期刊雜誌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