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運動記錄軌跡app(徒步軟體帶地圖軌跡的)
與高大上的專業GPS裝置相比,使用智慧手機下載軌跡軟體APP進行戶外導航是最為便捷、低成本的手段。手機軌跡軟體與專業GPS裝置相比,在導航的精度、耗電、資料指標等方面還有不小的差距,但手機軌跡軟體與PC機的互動更加便捷,年齡較大驢友通過PC機查詢、收藏、編輯軌跡更方便些。
一、手機軌跡軟體APP(六隻腳、戶外助手)的安裝及簡單功能
相應APP軟體可通過手機上網查詢並下載,目前驢友使用較多的軟體有綠野的“六隻腳”、“戶外助手”等(均有安卓和iOS版)。這些軟體可實現手機與桌上型電腦之間的互動(在PC機上註冊、查詢軌跡並收藏後,手機更新收藏就有PC機收藏的軌跡啦),手機記錄軌跡上傳後也可在PC機上編輯等。
1、通過“發現”、“搜尋”介面搜尋線路的關鍵詞(山名、線路經過村莊等)後會出現相關參考軌跡,點選右上角按鈕選擇“新增收藏”後所選軌跡已經放到你個人的收藏夾“我的收藏”啦;
2、注意:有些軌跡是其他軟體匯入的或者手畫的,這些軌跡用時均顯示為零,注意一些手畫軌跡不一定能走通!原則上所走路線應該至少選擇不同時間(同一時間可能是一個隊伍走的)軌跡2條以上,重合度越高可能路線越清晰好走。
3、“我的收藏”就是驢友找到的準備參考軌跡資料夾,注意軌跡是大家用腳畫出來的,同一條線路每個人貢獻的軌跡略有差異,有的軌跡有明顯的GPS訊號短暫丟失造成的漂移、中間走錯路原路返回的痕跡等,建議同一條線路要搜幾條參考軌跡進行比對,找1-2條比較順的軌跡作參考,同時要注意閱讀參考軌跡的文字說明!
4、“我的行程”就是驢友自己戶外記錄軌跡儲存後形成的資料夾,是驢友自己戶外的記錄。一般上傳(網站)後距離、爬升和下降高度會有小的變化,上傳自己記錄軌跡到網站後才能與其他驢友分享,上傳時建議把本人所走線路給予簡單文字說明,包括線路難點、軌跡可參考程度、使用建議等;
5、“離線地圖”是戶外過程中所走區域的地圖,因為深山中大多沒有手機訊號,需要提前下載以備山中使用;戶外使用的地圖主要有等高線地圖(看地形)、衛星模式(看村莊、小路)地圖兩種模式(高德地圖模式會顯示部分山峰的名稱和位置)。下載方式有兩種:第一種選定戶外區域後下載所需模式地圖(不同模式要分別下載),第二種就是在不同比例尺下順線路僂一遍(最笨的辦法)。
二、手機“六隻腳”軌跡軟體APP的使用
.六隻腳APP是一款專業的戶外旅行地圖導航工具,通過六隻腳APP可以方便的記錄自己各種旅遊或登山出行路線軌跡(中間方便一下都可被記錄下來),並且可將相應位置的圖片(腳印)顯示在地圖上,記錄自己所走路線的同時,也為其他驢友提供了循跡的基礎(前提是將軌跡上傳到網上)。
1、下載六隻腳APP軟體(網上有很多版本供選擇,原則選擇最新的,官網下載最可靠);下載後需要先註冊再登入六隻腳(個性化ID很重要);
2、在“首頁”中搜尋要參考軌跡(山名、沿途村莊、地名等為關鍵詞),可通關選擇“地區”縮小範圍精準搜尋需要的參考軌跡;將需要的參考軌跡點選下方的五角星放到“我的收藏”資料夾、點選“循跡”放到“我的循跡”資料夾中;將“我的收藏”資料夾中參考軌跡開啟後點選“循跡/移除循跡”可在地圖中載入/移除軌跡,目前六隻腳軟體支援N條參考軌跡非常方便;
3、根據要循跡的區域下載相應的地圖,一般需要下載“衛星地圖”、“等高線地圖”兩種地圖模式,比例尺根據地形可選擇25米、50米、100米、250米、500米、1km不等。下載地圖有兩種方式:一是通過離線地圖功能選定下載區域和地圖層級(層級越大地圖越細、檔案越大)下載,二是開啟地圖在不同模式和比例尺下沿計劃線路依次捋/走一遍(比較笨的方法);
4、在開始記錄前要提前開啟手機GPS功能,點選開始記錄即可。記錄過程中要隨時檢視是否與參考軌跡重合,特別是在淺山地區小路很多很亂,一定要確認是自己要走的路線入口;由於開始尋找GPS訊號需要一定時間,每條參考軌跡的起點都有一定的差異,這需要提前下載進山口附近的衛星模式地圖,以確認正確的起點(可根據交通工具微調);
5、起點(進山口)的確定:對於不太熟悉線路,建議提前開啟GPS功能,根據GPS 定位尋找正確的起點(上山口),之後保證與參考軌跡重合即可,除非有熟悉的近路、岔道等;
6、岔口的確認:戶外線路上選擇正確的岔口方向非常重要,最直接是提前瞭解要走岔路的方向,但一天都在山裡轉,感知方向往往有偏差,這時可以採用很笨、很實用的方法,沿岔口其中一條小路走上十幾米,核對記錄軌跡是否與參考軌跡重合,以此確認正確的岔口小路;也可通過要走岔路與剛過來軌跡的夾角來確認要走的岔路;
7、確定方向:戶外一般從早上轉到下午,太陽也從東面陪你慢慢轉到西面,山中方向感很差,特別是在陰雨天氣、走陌生線路時方向感更差;可通過手機軌跡介面記錄軌跡行進方向與介面正北面(手機頂部)對比,確定行進路線的大致方向(有的手機有指南針功能);
8、距離估計:軌跡記錄過程中可通過地圖比例尺估計剩餘線路長度,也可點選右上角的“測距”按鈕(測距是直線距離);另外,通過地圖左上角的比例尺也可估計大致距離;
9、確認自己所處位置:行進過程中要時刻注意自己所處位置,定時回看記住明顯的參照物以備下撤之需,周邊遠方山尖是最好的參照物(出發前可通過地圖確認所走區域周邊高山位置),一旦出現意外要將自己所處位置經緯度座標(軌跡軟體中有這個資料)告知救援人員;
10、科學評估剩餘線路:以線路核心結點(山頂、岔路口)為時點科學評估剩餘線路,根據自己體力和地貌正確估計完成後續行程所需時間,如不能保證天黑前(下午2點不能登頂)出山,就必須改變線路(或原路下撤)以保證安全;
11、備用下撤線路:受時間、體力、天氣、突發事件影響,很多時候不能完成計劃線路,這需要提前規劃好下撤線路(最好有多條);六隻腳支援多條參考軌跡模式下的記錄,這可方便及時調整線路;千萬記住山永遠在那裡,儘可能地不讓自己暴露在危險中;
12、結束、儲存、上傳記錄:行程結束後需要點選“暫停”按鈕後再點選“結束”按鈕“,系統會提示填寫線路名稱(最好包括時間、起點、山峰、終點等關鍵資訊)、難度(科學評估供其他驢友參考)、簡單文字描述等,之後點選“儲存”按鈕儲存到自己手機裡面;記錄軌跡要及時上傳網上以防誤刪除(軌跡只有上傳後才能被其他驢友看到、使用)。
三、手機“戶外助手”軌跡軟體APP的使用
兩步路專業戶外平臺由深圳兩步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打造,分為戶外助手APP和兩步路戶外網(PC端);其中戶外助手APP為戶外愛好者提供戶外導航、戶外軌跡路線等服務,兩步路戶外網主要提供戶外的資源共享和社羣互動服務。
1、與六隻腳相比,戶外助手與PC機連線的編輯功能較差,前幾年網上的參考軌跡數量略少(最近有些區域參考軌跡超過了六隻腳);戶外助手與六隻腳相比最大優勢是可以通過選定地點的搜尋軌跡功能(最新版本取消了路網功能),這對新驢友、懶得做功課驢友來講非常方便。
2、戶外助手、六隻腳都有軌跡的匯入、匯出功能,兩者參考軌跡可以通過匯入、匯出匯聚到一個APP中(注意:手機長時間開啟GPS比較耗電,長時間戶外建議只開啟其中一個節省電量)。熱愛公益驢友可以將自己記錄軌跡通過匯出、匯入功能共享到這兩個APP上。
3、對熱點成熟區域而言,六隻腳和戶外助手都差不多,使用哪一個APP都沒有問題;對比較偏僻的爬山區域而言,建議通過六隻腳和戶外助手互補、共享他們的參考軌跡資源。
四、注意事項
1、手機在開啟GPS功能時非常耗電,一定要備上移動電源(有照明功能最好);走陌生線路、深山一定要有手機軌跡導航軟體!
2、軌跡不是萬能的,出發前一定要做足功課,最好能提前準備出中間幾條下撤路線軌跡。山裡沒有訊號,需要提前下載所走區域地圖(包括等高線、衛星模式地圖),關鍵地方最好下載到25米、50米、100米比例尺地圖;
3、手機軌跡記錄距離與實際距離有偏差,特別是爬山時視路線陡緩程度不同,手機軌跡記錄距離偏低20-30%。簡單辦法就是軌跡距離乘以1.2(較緩)/1.3(較陡),準確估算穿越線路距離、進而評估穿越線路強度、時間安排非常重要!正常體力驢友爬山速度在2km/小時左右,可通過最近自己速度估計用時;
4、手機軟體APP日常維護:受手機儲存空間限制,應定期清理不需要的參考軌跡和快取(清理我的收藏、我的循跡軌跡,清理離線地圖),點選“設定”按鈕後清理快取圖片、快取地圖等。
附件一:如何看懂等高線地圖(轉載於:
http://www.geochina.net/Knowledge/1638.html)
一、地形名稱
1、山頂:也可稱山峰、山嶺;等高線地形圖中,等高線數值中部高四周低,則中部為山嶺;
2、山脊:等高線地形圖中,等高線由高處向低處彎曲凸出的地方;
3、山谷:等高線地形圖中,等高線由低處向高處彎曲凹陷的地方;
4、盆地:等高線地形圖中,等高線數值中部低四周高,則中部為盆地;
5、鞍部、埡口:等高線地形圖中,兩個相鄰的山嶺之間相對較低處,比較平緩寬闊的為鞍部,比較狹窄的一般稱作埡口;
6、陡崖、陡坡:等高線地形圖中,等高線相交或者非常密集的地方;
7、緩坡:同一等高線地形圖中,等高線密集處為陡坡,等高線比較稀疏的地方為緩坡;
8、陽坡與陰坡:等高線地形圖中,陽光照射較多的為陽坡(南側),北京周邊山峰的陽坡因為缺水荊棘較多缺少喬木;反之為陰坡(北側),北京周邊山峰陰坡水蒸發少多喬木。
二、等高線地圖中的相關線面
1、示坡線:畫在等高線一側,由地勢高處指向地勢低處;
2、脊線:等高線由高處向低處彎曲,各等高線最大彎曲處的連線;
3、槽線:等高線由低處向高處彎曲,各等高線最大彎曲處的連線;
4、分水嶺(山脊):等高線從高處向低處凸出,最大彎曲處的連線是脊線,也叫分水嶺;
5、集水線(山溝):等高線從低處向高處凸出,最大彎曲處連線就是山谷線,也叫集水線。
三、絕對高度與相對高度
1、海拔高度: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叫做海拔高度。在地圖上用海拔高度表示地面高度;等高線圖上所標的註記數字均為海拔高度,非相對高度;
2、相對高度(地拔):地面某個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叫做相對高度。一般而言相對高度數值明顯比海拔高度小很多,除非在海拔高低是負值的海平面以下盆地中。
四、等高線地圖看地形舉例
以懷柔喇叭溝門的懷柔南猴頂、北猴頂等高線地圖為例,南猴頂東南側為陡坡、西北側為景區的緩坡,北猴頂西北為緩坡、東北和西南均為陡坡;南猴頂與北猴頂之間是鞍部,自鞍部沿山谷/集水線向東北去往黃甸子、向西南下往東粱村。
五、等高線地圖使用注意事項
通過等高線地圖只可以看出大致的地形,具體小路和建築物等需要參考衛星地圖。地圖只能提供參考但不是萬能的,山中幾米高斷崖是顯示不出來的,但幾米高的斷崖如發生滑墜就足以送命!
........對於沒有參考軌跡的探路(迷路)而言,原則上儘量走視野開闊的山脊,通過觀察山溝中樹尖平緩、連續性來判斷溝中是否有斷崖;沿山谷下山探路一定要注意前面是否有斷崖,遇到斷崖要通過迂迴繞下,實在不行就原路返回!
附件二:戶外GPS資料簡單應用
一、GPS資料三種格式
1、第一種格式:ddd.ddddd(如36.45666,單位是:度)
2、第二種格式:ddd.mm.mmm(如36.45.666,單位是36度45.666分)
3、第三種格式:ddd.mm.ss(如36.45.26,單位是36度45分26秒)
注意:遇到危險通過語音報警時建議使用第一種格式(帶小數點的數字比較容易說清楚),如有4G訊號也可直接截圖發過去(最好根據個人習慣提前設定好APP中經緯度格式,而且能快速找到這一關鍵資料)。
二、GPS資料格式轉換
上述三種格式對應的精度不同。在區域跨度很大時,第一種格式精確程度就足夠;中等區域需要精確到分,就需要到第二種格式;戶外線路一般不長,需要精確到秒,就需要到第三種格式啦。一般GPS裝置可以直接選擇顯示格式,有些資料只提供了一種格式,就需要轉換啦(1°=60',1'=60'';換算就是乘以或者除以60!)。
1、ddd.ddddd→ddd.mm.mmm→ddd.mm.ss
以36.45666°為例,將小數0.45666°換成分,即0.45666°*60=27.3996'。即36.45666°= 36°27.3996'。再將小數0.3996'算成秒,0.3996*60=23.98''。即36.45666度= 36°27'23.98''。
2、ddd.mm.ss→ddd.mm.mmm→ddd.ddddd
.以36°27'23.98''為例,第一步是要將23.98''轉換成mm.mmm,就是23.98''/60=0.3996',36°27'23.98''=36°27.3996';第二步將分換成度,27.3996'/60=36.45666°。
三、GPS資料應用
1、確定兩個點的南北跨度(維度差)
需要比較兩個點GPS座標的維度差,維度小的點靠南,維度大的點靠北。不同區域維度差距離是固定的。維度與距離換算為:1度=110.94公里,1分=1.85公里,1秒=30.8米(戶外就按30米估算即可!)。
2、確定兩個點的東西跨度(經度差)
.需要比較兩個點GPS座標的經度差,經度小的點靠西,經度大的點靠東。與維度不同,不同區域經度差距離是變化的,離赤道越遠距離越短。北京地區即北緯40度附近的經度與距離換算為:1度=85.2公里,1分=1.42公里,1秒=23.69米(戶外就按25米估算即可!)。
3、確定兩個點的高度跨度(海拔差)
需要比較兩個點GPS座標的海拔差。
4、判斷兩個點的直線距離
(1)水平直線距離:
(2)考慮高度的直線距離:
5、判斷兩個點的相互方位(維度差、精度差)
判斷兩個點(點1、點2)的相互方位,必須以一個點(點1)為原點,確定另一個點(點2)的位置(位置是相互的)。通過點2的維度、經度減(—)點1的維度、經度,根據維度差的正負(±),維差、經差長度(需要按照1、2換算),判斷處點2處在點1的12個方位(正東、東偏北、北偏東、正北、北偏西、西偏北、正西、西偏南、南偏西、正南、南偏東、東偏南)。偏的程度要比較南北、東西相差的距離長短(注:“ ”、“-”用來判斷東、西、南、北大方向;維差、經差是換成距離的絕對值,用來判斷偏離正方向的程度)。
(1)正東:維差=0,經差>0
(2)東偏北: 維差< 經差
(3)北偏東: 維差> 經差
(4)正北:維差>0,經差=0
(5)北偏西: 維差>-經差
(6)西偏北: 維差<-經差
(7)正西:維差=0,經差<0
(8)西偏南:-維差<-經差
(9)南偏西:-維差>-經差
(10)正南:維差<0,經差=0
(11)南偏東:-維差> 經差
(12)東偏南:-維差< 經差
四、GPS資料應用距離
有兩點A【N40°02'14.59'',E115°43'08.97'',海拔587m】、B【N40°01'37.02'',E115°45'26.05'',海拔932m】GPS資料,可以得出以下具體資訊:
1、B點維度比A點小,靠南37.57'',摺合距離=37.57''*30.8=1157.16m(大約1.2km);
2、B點經度比A點大,靠東2'17.08''(137.08''),摺合距離=137.08''*23.69=3247.43m(大約3.2km);
3、B點比A點海拔高354m;
4、B點在A點的東南方向,維度差小於經度差,應該是東偏南方向;
5、B點距離A點水平距離3447.44m=3.45km;
6、B點與A兩點直線距離3464.66m=3.46km,僅比水平距離長17.22m;
考慮到戶外線路的上下起伏,距離越遠,直線距離與實際走的路線相差越大,只能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