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膝上型電腦的好處(蘋果電腦優點與缺點)

大家好,我是白歌。

在去年之前,我主力的電腦一直是win電腦,而後來因為工作中有時候需要和用mac電腦的同事對接,於是開始接觸MAC系統。

從最早的黑蘋果,後來過度到白蘋果,也就短短几個月的時間,我很快適應了這個新工具,這裡我可以簡單分享一下,我個人從win切換為mac的感受。

PS:黑蘋果安裝中那些不為人知的事兒

1.電池續航。

沒錯,蘋果電腦給我最大的不同就是電池的續航,它讓我對膝上型電腦有了像使用手機一樣的便捷。這個是前所未有的。

以前win的筆記本,雖然可以一兩個小時不插電使用,但是,看著不斷掉電的電池圖示。總是會不知不覺中有電量恐慌,於是一根充電線就限制的自由。這帶來的潛在後果就是,使用電腦的學習工作的頻率會不知不覺大幅度下降。

其實電池續航這種特點,只有真正體驗過才知道它的便捷,這是看再多的測評很難感受到的,我在正式使用白蘋果之前,曾用過一段時間黑蘋果,但那個使用體驗,只能說功能上可以作為win系統額外的補充。

2.觸控板

蘋果筆記本第二個最讓人舒服的點就是他的觸控板,觸控板那種絲滑的感受,這是在任何win上都很難體會到的,而黑蘋果在這方面受限於驅動,依然離不開滑鼠。當我第一次可以完全不使用滑鼠來長時間使用電腦的時候,蘋果筆記本的體驗是前所未有的。

特別是現在,我對電腦的使用需求,從複雜三維特效製作迴歸到單純的打字,查資料,刷網頁的時候。這種體驗層面的提升非常的舒服。

同時直到現在,我才知道為什麼那些使用蘋果的人,總是喜歡拿著筆記本到處跑,因為在使用體驗上,真的要好太多。

3.開蓋即用

眾所周知,蘋果筆記本日常是不需要關機的,基本只要開啟蓋子,就可以直接使用,這比起win電腦開機,等待系統啟動體驗上要好很多,雖然現在win的筆記本效能很不錯,啟動也就是十幾秒就可以完成,但十幾秒的等待時間,依然還是會扼殺掉,拿起筆記本記錄一些內容,以及檢視資料的衝動。更何況常規win筆記本幾乎離不開充電線和滑鼠。

這無形中的三重隱形成本,會大大阻礙使用電腦的衝動。因為我在大學的時候,整理資料,做筆記全部在電腦上實現,這已成為我的習慣,但是每次去教室找一個有插座的位置,依然很麻煩,有時還得自備插板。同時,如果寫紙質筆記,紙質內容無法多端同步,如果要出門,各種書籍筆記本攜帶也很麻煩。

說完它的優點那麼就來說說它的缺點。

1.生產力工具?

其實網上吹噓最多的就是生產力工具,可以剪視訊什麼的,對於我這個經常和視訊打交道的人來說,這個我還是很有發言權的。

因為生產力對於每個人的習慣是需要匹配的,Mac上它獨佔的視訊剪輯軟體FCPX使用體驗確實不錯,甚至有時比PR好不少,但是,因為蘋果的封閉性,導致它的外掛,預設,模板的數量遠不如win上豐富。

而且,同等價位的電腦,如果單論效能,真沒覺得mac要好上多少,更何況,如果配置得當,使用黑蘋果雙系統,更是可以把FCPX的獨佔優勢都抹平。

而且現在的M1晶片,對好多軟體的向下相容出現斷代,比如M1上如果你想使用C4D,只能使用最新版本,而有很多外掛支援的R19版本就沒有辦法使用。

綜上所述,它只能是少部分人的生產力。

2.生態豐富?

我們都知道,在數量上,大部分人依然使用的是win系統,這導致很多軟體的開發者有時候只開放win版本,比如我之前做視訊最常用的剪映字幕提取軟體,批量重新命名軟體,在MAC上只有幾個,而且還是老版本,有各種相容性問題。而win上則有很多隨時可以的最新軟體支援。這導致我依然不能完全脫離win電腦。

剪映字幕提取工具:小眾實用小工具推薦(二)

另外有人吐槽過,win電腦經常用過一段時間會各種卡頓,Mac電腦要比win電腦流暢,其實如果很熟悉win電腦的話,只要設定得當,基本不存在卡頓。但熟悉電腦這本身就有一定的操作和認知成本。而並不是所有人具備這部分特質。

3.遊戲支援?

醒醒,想啥呢?用蘋果電腦還想著玩遊戲??

4.總結

總的來說,蘋果電腦在使用體驗上確實比win電腦簡單,同時使用體驗好,但在通用性和娛樂性方面就大打折扣了,更何況還有它那品牌信仰的溢價,這使得它只能是少部分人的選擇。

當然,如果你要問我,那到底是用win電腦好?還是MAC電腦好?

那麼我會告訴你,除了先看看自己的錢包外,便捷性,通用性,娛樂性這些你更看重哪些。高效學習辦公這些更適合MAC,而實用性廣泛且可以玩遊戲那麼毫無疑問就是WIN的遊戲本。

而我個人剁手蘋果筆記本的根本原因在於,我更看重它隨時隨地可以開啟就用的高效體驗。。

最後,我是白歌,我們下次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