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Mware ESXI 網絡卡負載均衡配置3種方法

VMware ESXI 網絡卡負載均衡配置3種方法

(1) 基於埠的負載均衡 (Route based on the originating virtual port ID)(這個是預設支援)

這種方式下,負載均衡是基於vPort ID的。一個vPort和Host上的一個pNIC捆綁在一起,只有當這個pNIC失效的時候,才切到另外的pNIC鏈路上。這種方式的負載均衡只有在vPort數量大於pNIC的數量時才生效。對於VM來說,因為某臺VM的vNIC是捆綁在某一個pNIC上的,也就是說這臺VM(如果只有一個vNIC的話)對外的資料流量將固定在某一個pNIC上。這種負載均衡是在VM之間的均衡,對於某一臺VM而言,其uplink的速率不可能大於單個pNIC的速率。此外,只有當VM的數量足夠多,並且這些VM之間的資料流量基本一致的情況下,Host上的NIC Teaming的Load Balancing才較為有效。對於以下這些極端情況,基於埠方式的負載均衡根本不起作用或者效果很差,充其量只能說是一種埠冗餘。a.Host上只有一臺只具有單vNIC的VM (此時完全沒有Load balancing)b.Host上的VM數量比pNIC少(比如有4臺VM但是Teaming中有5塊pNIC,此時有一塊pNIC完全沒用上,其他每個vNIC各自使用一塊pNIC,此時也沒有任何負載均衡實現)c.Host上雖然有多臺VM,但是99%的網路流量都是某一臺VM產生的

(2) 基於源MAC地址的負載均衡 Route based on source MAC hash

這種方式下,負載均衡的實現是基於源MAC地址的。因為每個vNIC總是具有一個固定的MAC地址,因此這種方式的負載均衡同基於埠的負載均衡具有同樣的缺點。同樣是要求vPort數量大於pNIC的時候才會有效。同樣是vNIC的速率不會大於單個pNIC的速率

(3) 基於IP Hash的負載均衡 Route based on IP hash

開啟UC瀏覽器 檢視更多精彩圖片

開啟UC瀏覽器 檢視更多精彩圖片

開啟UC瀏覽器 檢視更多精彩圖片

開啟UC瀏覽器 檢視更多精彩圖片

開啟UC瀏覽器 檢視更多精彩圖片

這種方式下,負載均衡的實現是根據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的。因此同一臺VM(源IP地址總是固定的)到不同目的的資料流,就會因為目的IP的不同,走不同的pNIC。只有這種方式下,VM對外的流量的負載均衡才能真正實現。不要忘記,VMware是不關心對端物理交換機的配置的,VMware的負載均衡只負責從Host出站的流量(outbound),因此要做到Inbound的負載均衡,必須在物理交換機上做同樣IP Hash方式的配置。此時,pNIC必須連線到同一個物理交換機上。需要注意的是,VMware不支援動態鏈路聚合協議(例如802.3ad LACP或者Cisco的PAgP),因此只能實現靜態的鏈路聚合。(類似於HP的SLB)。不僅如此,對端的交換機設定靜態鏈路聚合的時候也要設定成IP Hash的演算法。否則這種方式的負載均衡將無法實現。這種方式的缺點是,因為pNIC是連線到同一臺物理交換機的,因此存在交換機的單點失敗問題。此外,在點對點的鏈路中(比如VMotion),2端地址總是固定的,所以基於IP Hash的鏈路選擇演算法就失去了意義。如何配置網絡卡聚合:點選【主機】—>【配置】—>【網路】—>【屬性】:在上面的選項卡中選擇【網路介面卡】—>【新增】—>在右邊彈出的視窗中選擇相應要繫結的網絡卡,接著一直下一步就可以了。這一步是將兩張網絡卡繫結在一起,實現雙網絡卡繫結,下面要進行繫結策略的設定。點選上圖的【屬性】—>選擇【埠】選項卡—>【編輯】—>在彈出的視窗中選擇網絡卡繫結可以看到下圖有四種負載均衡策略:按文章開始的說明選擇符合自己需求的策略,預設是基於vport ID 進行負載均衡。在VMware ESX 上配置網絡卡網路負載均衡就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