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記app用什麼手寫筆

10月24日,雲記亮相2021年度華為開發者大會“HDC Together”。

本次大會上,雲記榮獲“華為HMS全球創新應用大賽最佳應用獎”和“華為開發者大會最佳產品合作獎”。

在時代背景的緯度上,當下雲端儲存、協同辦公已經成為主流,PC不再是唯一的載體,移動端的生產工具屬性得到強化。“平板 手寫筆”的組合,將生產場景聚焦在繪畫、標註和書寫記錄上,解除了PC電腦的內容創作限制。

在生態系統這一緯度,隨著華為重拾平板業務以及鴻蒙OS 的推出,軟硬體協同成為鴻蒙系統在以安卓和iOS為主的當下活下去的關鍵,同業都在思考如何適配這一國產作業系統,讓使用者獲得媲美安卓的使用體驗。

雲記就是藉此契機,完成了從只有簡陋手寫功能到現在集手寫、AI文字識別、PDF編輯於一身的嬗變。

雲記誕生時的2019年,不論功能還是時延,安卓平臺還沒有一款稱得上合格的手寫應用,而彼時的ios平臺已經有GoodNotes和Notability這樣優秀的先例。

對於雲記而言,不僅要實現“安卓平板能寫字”這個基本需求,還得追平ios平臺同型別應用的體驗感,才能夠保證使用者規模的持續增長。

雲記的小團隊顯然沒有對這件事抱有太大期望,他們將寫好的app“隨手”扔到了華為應用市場,靜觀其變。

大約一兩個月之後,團隊忽然發現每日新增使用者從數十人升至成百上千人。原因是華為釋出了一款高階平板電腦, 而這款產品在推廣中強化的一個使用場景是搭配手寫筆記筆記。

雲記的快速增長,表面上看是來自華為應用市場的使用者支援,深層因素其實是安卓平板的爆發。

在2019年之前,安卓平板的銷量連年不佳,其中搭配手寫筆的平板可以說風毛麟角。也正是從這一年起,華為開始在平板領域發力,再加上之前有iPad的持續市場教育,安卓手寫應用的需求一下就被帶動起來。

華為深知,強化硬體裝置的同時,其它能力相匹配的軟體也不能落下。為了提升第三方開發者的積極性,華為在應用市場開闢了一個手寫應用專區,優者上榜,唯一指標就是使用者體驗,而云記恰好在這個節點上出現。

雲記因華為起家,二者之間的關係可以用“投桃報李”形容,華為對軟硬體的賦能帶動了雲記的使用者增長,雲記反過來填補了手寫應用在安卓平臺的空白。

截至目前,僅華為官方應用市場,雲記下載安裝次數就在4300萬次左右,雲記通過自然流量獲取的新增使用者從日均幾十個到日均一萬,一切積累只用了一年半時間。

雲記在短期內能有較好上升曲線,得益於此階段華為對智慧辦公與學習場景的關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等到安卓手寫市場從增量階段遷徙到存量階段,競爭將會變得更加激烈。

如果說高速增長的使用者規模下,雲記離不開華為的賦能和時代的助推,那麼雲記本身強大的產品力,才是它在安卓端脫穎而出的關鍵。

就像前文說的,如果只能解決安卓平臺的痛點,而無法向ios端優秀應用的品質看齊,雲記就“革命尚未成功”。當使用者看到雲記和GoodNotes、Notability在功能或體驗上的差距,勢必滋生不滿情緒。

使用者不會去了解各應用成立時間的長短,也很難理解iOS與安卓底層的不同。

“iPad YYDS”,這是果粉的一句戲言,但也並非“戲言”。相比iOS,在安卓平臺上開發的手寫或繪圖應用,很難實現類似GoodNotes那樣的全向量繪製,而蘋果強大的軟硬體支撐能力則可以賦能給在iOS平臺上的開發者。

所以iOS端的手寫應用,手寫效果並沒有太大差別,安卓平臺則不是,第三方應用決定了使用效果的上限,每一款都存在明顯差別。

並且如果將iOS平臺的優秀手寫軟體移植到安卓系統,普遍會存在功能閹割或體驗差距。

這些iOS平臺上優秀的手寫應用都有自己獨家的賣點,比如Notability主打錄音 手寫,Flexcil主打PDF能力。

然而這些功能雲記非但不少,還兼收幷蓄。

“雲記不僅接入了華為的Pencil Engine,還開發了一個非常實用的音字同步的功能,就是我們在記錄的時候,既進行了全程的錄音,也做了一些簡單的記錄。當我點到這個筆記標籤的時候,它就會跳到相應的錄音位置進行播放”,在鴻蒙OS 2.0的釋出會上,華為消費者業務COO何剛這樣說道。

當然雲記並不是追求做“剪下怪”或“大而全”,他們只選擇適合自己產品設計理念的東西。因為手寫應用並不是程式碼量很重的產品,而是“小且輕”,大家比拼的無非兩點:書寫體驗,產品互動。

書寫體驗上,可以通過對筆尖施加的壓力來真實模擬出在紙張上寫字的效果,書寫速度快、延時低,豐富度而言,有圓珠筆、鋼筆、和熒光筆三種筆刷模式,而且在書寫過程中將誤觸可能降低在了很低的範圍。明年一季度,雲記還將計劃推出基於AI能力的字跡美化功能。

雲記擁有自己的AI團隊,以保證書寫體驗之外的的功能拓展能力。在上述基本功能之外,其AI團隊還做出了文字識別與“隨寫隨轉(文字文字)”功能。其中,文字識別功能不只識別手寫中英文和數字,它同時也具備OCR功能,即識別PDF印刷體並將之轉化為可編輯的文字。轉換之後的文字,可以複製、二次編輯或匯出。

除了運營安卓端APP,雲記也將手寫能力以SDK授權模式拓展到了TO B業務。雲記的部分客戶是為政企做OA軟體開發的軟體公司,通常政府OA都有一個簽名和手寫批註的功能,接入雲記SDK的OA軟體,可以快速實現與雲記APP手寫體驗一致的書寫能力。

關於未來如何繼續提升產品競爭力,雲記CEO李佳凝表示,不排除啟動融資或以應用矩陣的方式建立壁壘。長遠來看,手寫需求不會因為鍵盤或滑鼠的存在而被取代,而平板搭配手寫筆進行學習、記錄或繪製的使用場景確正在被各大硬體廠商持續強化。過去高校課堂上,學生只能用筆來做記錄,而平板因為備份功能以及便捷性,再加上現在的教材、課後作業普遍都開始電子化,傳遞資料、日常網課等等,平板逐漸成為最理想的代筆工具,這是無紙化時代的趨勢。

產品互動上,簡潔易用是雲記一貫堅持的理念。雲記從使用者體驗出發,追求一種“三歲小孩都會用”的UI效果,畢竟功能再多,如果互動設計不友好的話,還是會讓使用者覺得難受。

雲記僅僅用了兩年的時間,就將安卓手寫應用的互動、功能、字跡等不同層面都推向了新高度。

而與之相反的,是15萬日活使用者平均每天1小時40分的超長使用時間,儘管許多手寫應用都在談AI談體驗,但是很少有誰能像雲記這樣真正培養使用者習慣。

為了更好的體驗感,雲記開始著手提升應用的穩定性,以防使用者重度使用時頻繁出現bug。

實際上,隨著團隊在手寫領域不斷深耕,雲記開始將迭代優化、服務優化視為業務的第一利刃。

雲記有好幾個渠道來獲得使用者的反饋,比如花粉俱樂部、酷安、微博、知乎、微信公眾號,另外客服每天要處理400封以上的郵件,每週彙總排序,率先解決最高的那個。

同時,雲記保持每週更新一次版本的頻率,以期追平iOS平臺,將雲記打造成一款真正貼近使用者的手寫筆記應用。

目前來看,雲記已將無紙化辦公、智慧辦公、協同辦公提上日程,預計未來將迎來連續的幾個爆發期,並能為手寫行業生態起到反哺作用。

雲記在產品力和移動生產力時代的內外助推下,將安卓手寫應用的定義重新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