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如何加快步頻(長跑如何提高步頻)
隨著對健康的追求,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跑步並關注跑步資料,對於專業跑者來說,比起配速,他們可能更關注另外兩個資料:跑步步頻和心率。心率的重要性當然不容置疑,而步頻同樣重要。
一、什麼是步頻?
所謂步頻是指走路或者跑步時,每分鐘腳步落地的次數,例如:在1分鐘內,左右腳共踏出 150步,那麼你的步頻就是150次/分鐘,如果左右腳共踏出180步,那麼步頻就是180 次/分鐘。
二、步頻越快越好嗎?
跑步是一項雙腳在地面不斷進行轉換的運動,一旦開始跑步,身體向前的動量就帶著身體的重心超越原有重心,因此另一腳必須要向前一步,身體才不會跌倒。於是,通過雙腳連續交替向前實現了前進,而雙腳轉換頻率的快慢(即步頻)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跑步效率的高低。
高步頻可以減少身體重心起伏,從而避免身體因克服體重消耗過多能量。你一定聽說過這樣的說法:步頻越快,跑步受傷的概率越小。如果你的膝蓋或腳踝曾經受過傷,你應該縮小步幅,提升步頻。
專家從力學角度給出的原因是:跑步時,在同等速度下,如果步頻較慢,那麼就意味著步幅較大,也即跨大步跑,跨大步跑必然導致著地點距離重心投影點較遠。此時小腿與地面(以摩擦力方向向後為準)呈現銳角,步頻越慢,步幅越大,小腿與地面銳角越小,則水平剪下力越大。
步頻的增加可減輕膝蓋承受的緊繃和受力,減少膝關節和肌肉受傷的機率。同樣速度下,高頻意味著小步幅。小步幅使得騰空時間縮短,並改變落地的角度,關節承受的壓力都會比大步幅小很多。並且高頻增加落地的次數,在跑的過程中更容易調整並維持穩定的跑步姿態。
那麼,是不是步頻越高越好?一般來講,心率與步頻有著一定正相關,心率會隨著步頻漸漸升高,但並非線性正相關。當步頻180-190左右時,心率較穩定,攀升較小;步頻190以上,心率略有上升;步頻200以上時,雖然速度更快,但心率也會上升很多。
所以,對於馬拉松跑者、普通慢跑者而言,步頻穩定維持在180-190,是比較經濟高效的。
三、如何提高步頻?
1、瞭解自己的步頻
訓練步頻首先要知道自己的現狀,進行一次低強度跑步,數一下30秒你跑了多少步,然後乘2得到步頻。還可以依靠手機app或運動手錶等直接進行步頻顯示。
2、專注步伐和呼吸
提高步頻屬於改變運動動作的訓練,常規而言跑友們跑步都是以自己喜歡的步頻和步幅進行,很隨意,往往由自然的肌肉強度所決定。要提高步頻就要有意識的把注意力集中在步子上,增加雙腿交換的頻率,而不是整體的跑步速度。另一點就是要注意你的呼吸,幾步一呼吸因強度和個人而異,但是高頻往往會讓你的呼吸變得緊湊,心肺功能鍛鍊更多。
3、配合擺臂事半功倍
手腳是協同工作的,手臂無論從頻率還是擺動幅度都和腿部動作正相關。增加步頻離不開擺臂的加快,一旦加快擺臂,步頻也會隨之提高。還有跑者跑到一定時候胳膊就耷拉下來,或者跟步頻不匹配,最終導致很難提高步頻。
肘部彎曲,大小臂夾角等於或小於90度,會讓身體更穩定晃動更小,步頻快的時候擺臂位置比較高,步頻慢的時候擺臂位置則比較低。
4、藉助節拍器或者和高手同行
跑友可以手機下載一個節拍器軟體,調到自己需要達到的步頻數,根據節奏去跑。內心默默喊口號:“121、121、121……” ,可以看著表,自己30秒鐘喊的次數算出頻率,不斷調整到自己理想的步頻。
如果身邊有跑步高手,可以請高手帶著你跑步,根據高手的步頻來調整你的步頻和步幅,幫助自己尋找最佳的節奏。
5、選首適合你自己步頻的歌曲
還有一種訓練步頻的方式,就是找一個節奏動感的歌曲,有的歌曲適合步頻180,有的適合160,有的120,跟著音樂的節奏去跑,也是一種鍛鍊方式。
6.加強力量訓練
步頻的加快,會導致腳落地時間變短,因此對相關部位力量的要求增加。在一般力量訓練的同時,要加強下肢力量的訓練,不斷使自己腳步落地的聲音越來越輕;加強腳踝力量和腳趾抓地訓練,使落地一剎那穩定而有力,以支援步頻提高。
今天的你是否對步頻有了一個全面而深刻的瞭解呢?希望跑友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找到適合自己的步頻和訓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