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知道攝像頭有沒有被別人看(怎麼判斷有人在看攝像頭)
(中國計算機世界出版服務公司出品)
近年來,與攝像頭有關的安全事件頻繁發生:
之所以有如此多的攝像頭安全事件,主要原因在於,圍繞被攻破的智慧攝像頭已經形成了一個地下產業鏈,很多販賣破解軟體者與黑客相互勾結,套取利益。
攝像頭黑色產業鏈
有些不法分子利用產品的技術漏洞破解了大量攝像頭IP地址,高價售賣破解軟體與“偷窺套餐”,他們通過較為隱蔽的方式出售已經被破解的攝像頭ID和破解軟體。例如,在QQ上,他們以“攝像頭”為使用者名稱吸引客戶,列出“價目表”,包括168元、238元的“家庭套餐”以及收費更高的“酒店套餐”和大學附近酒店,破解攝像頭ID數量在12個至15個之間。
有些違法商家未經使用者允許,遠端操縱攝像頭“直播”,公然監視他人生活。如某App中含有大量未解鎖的隱私攝像頭監控截圖,通過付費繫結後,客戶就可以在手機端觀看。這些攝像頭大部分對準的是臥室或客廳,給個人隱私帶來巨大威脅。
總結起來看,攝像頭黑色產業鏈的販賣流程大致是這樣的:
1、黑客利用市面存在的大量攝像頭做樣本,破解漏洞,製作成軟體,賣給下線。
2、販賣者拿到軟體後,自行掃描攝像頭IP地址,大部分被攻破是因為採用弱口令密碼,掃出智慧攝像頭使用者名稱和密碼後,賣給有這方面需求的人。
3、購買者從販賣者代理,銷售軟體,下載相關視訊,滿足自己的私慾。
事實上,作為企業和家庭中十分重要的安防裝置之一,智慧攝像頭給我們帶來很多安全感,也提供了諸多的方便。不過同時它又是一把雙刃劍,攝像頭一旦被入侵,除了會洩露個人隱私,甚至還會危害公共安全。
公共攝像頭效能高、覆蓋面廣,一旦被黑客成功控制,黑客就可以大範圍、多角度地監視他人。此外,不少公共攝像頭在連線執法機構遠端控制端的過程中,需要經過多箇中轉點。這期間,如若有一箇中轉點被黑客攻破,就會對整個系統造成巨大的安全危害。
攝像頭是如何被黑客入侵的
小編總結了幾種比較常見的入侵方法:
1、在很多情況下,攻擊者會對攝像機的協議和埠進行掃描,然後瀏覽和訪問裝置管理的頁面,如果失敗,便會選擇更加複雜的方式進行掃描,從而找到攝像機,並模仿授權使用者。值得注意的是,攻擊者並不需要通過軟體漏洞便能攻擊攝像頭,許多攝像頭或者其他連線的裝置會存在設計缺陷,這些安全漏洞便能成為黑客攻擊的切入口。
2、攻擊者利用攝像機在開源或第三方庫中已知的軟體漏洞進行攻擊,例如網路伺服器是相對較為脆弱的元件,黑客通常會利用第三方網路伺服器的漏洞訪問攝像頭。
3、攻擊者利用命令注入攻擊(Command Injection)的方式,由於Web應用程式對使用者提交的資料過濾不嚴格,導致黑客可以通過構造特殊命令字串的方式,將資料提交至Web應用程式中,並利用該方式執行外部程式或系統命令實施攻擊,非法獲取資料或者網路資源等。如果開發者對資料過濾得好,利用好白名單,就可以規避這種攻擊。
攝像頭安全該如何保護
國家層面
為了消除攝像頭網路安全隱患,保障網路安全,維護公民在網路空間的合法權益。近日,由中央網信辦、工業和資訊化部、公安部、市場監管總局四部門聯合釋出了《關於開展攝像頭偷窺等黑產集中治理的公告》,決定在全國範圍組織開展攝像頭偷窺黑產集中治理工作。重點包括加大聯網攝像頭安全威脅監測處置力度、開展視訊監控雲平臺網路和資料安全專項檢查等。
生產方
應加大安全投入,嚴格按照國家標準和行業規範設計、生產、維護智慧攝像頭。從技術層面來說,增強系統安全防禦能力,減少安全漏洞;確保監控系統與雲服務平臺之間的資料互動安全。廠商還有必要向使用者及時發出安全提醒,在日常使用中增加安全知識與意識培養。
企業使用者
日常應做好檢查工作,防範弱口令、漏洞等安全問題。避免將攝像頭暴露在公網中,做好安全隔離,劃分專門安全域,實行分割槽保護。採取必要的威脅檢測手段,做好攻擊監測工作,及時處置入侵風險和異常行為;定期進行網路暴露面的攝像頭資產探測,及時發現並處置暴露風險,及時聯絡供應商進行韌體升級和漏洞修補。
個人使用者
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既要選擇安全性更高的大品牌產品,同時也要加強自己的隱私安全防範意識。
1、通過正規渠道購買正規品牌廠家攝像頭,不要圖便宜,購買三無產品。
2、增強網路安全意識,購買之前認真瞭解產品的使用方式,資料如何傳輸,怎樣加密,定期更新是否便捷等等。
3、不要採用預設使用者名稱與密碼,要設定複雜密碼,可以是數字 字母 大小寫 特殊符號這種型別。
4、攝像頭不要直接對著臥室與床鋪,或者更加私密的地方。
數字化高速發展時代的網路資訊保安問題越來越突出!隨著物聯網、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技術的進步,網路攝像頭等智慧裝置的應用前景會更廣闊。在科技發展的同時,堅守規則底線,才能做好數字時代的隱私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