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如何保護資料安全(電腦如何保護我們的資訊保安)
現在我們都習慣把資料存在電腦裡,而且通常會把固態硬碟用來裝系統和一些常用的應用程式,重要檔案則存放在容量稍大的機械硬碟裡。
這個做法無疑是正確的,因為機械硬碟通常可以做資料恢復,固態硬碟一旦損壞或丟失資料的話,是很難做資料恢復的。
當然既能保護好我們的資料,又不用做資料恢復的最好。以下幾點來讓我們把丟失資料的風險降到最低。
1、防患於未然,保護好我們的硬碟和資料
2、怎麼判斷硬碟已損壞
3、一旦硬碟損壞後應如何正確應對
4、重要資料如何長期儲存
一、防患於未然,保護好我們的硬碟和資料
1、很多人很喜歡把腳翹在機箱上抖動,這個其實很危險的。磁碟在讀寫資料時,碟片高速旋轉,磁頭處於離盤面資料區0.2---0.5微米處的”飛行狀態“,這時如果震動硬碟或異常斷電等很容易導致磁頭觸動碟片造成磁頭和碟片的損傷。
2、目前固態硬碟大量普及,固態硬碟相對機械硬碟速度快,但是刪除或者格式化,基本無法恢復。再者固態硬碟也會出現韌體損壞,而且很多新款的都無法解決,還有固態硬碟也會出現壞扇區,當硬碟反應速度慢時請儘快備份資料。
3、重要的事情說3遍,備份,備份,還是備份!劃重點,是要備份到另一塊物理硬碟或不同介質裡。當重要資料丟失,甚至花一塊大容量硬碟幾倍甚至幾十倍價格都找不回的時候,你會發現備份資料是一個多麼省時省力又省錢事情。
二、怎麼判斷硬碟已損壞
1、磁碟管理裡無法識別硬碟,或是即使能識別,也無法用作業系統找到硬碟,這是最嚴重的故障。
2、出現S.M.A.R.T故障提示或電腦有藍屏、宕機的現象,都有可能是硬碟出現故障。
3、硬碟讀取資料時聲音異常,系統執行有無故卡頓的現象,說明硬碟可能有壞道,這種情況要及時備份重要資料。
三、一旦硬碟損壞後應如何正確應對
1、損壞硬碟如果無法識別或者異響,如果想做資料恢復,切忌繼續嘗試為硬碟加電,此時加電很有可能導致硬碟碟片被損壞的磁頭刮傷。這個很重要,否則本來能恢復的資料工作將變得異常艱難甚至無法完成。
2、第一手開盤很重要。如果不能修好,二次開盤價格和難度都會倍增。新出的硬碟都有好多加密,資料破解難度大,重要資料一定謹慎對待。
四、重要資料如何長期儲存
一些國家檔案館動輒儲存上百年的資料,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呢?在這些過程中,物理紙張可能老化,損壞,丟失,連墨跡也都可能淡化。他們的儲存方法有什麼值得借鑑的地方麼?
想要長期儲存資料,其實是一個成本問題,你願意花多少錢和精力來做這件事情。你不能依靠某一種單獨的媒介來想著存進去就一勞永逸!無論光碟、機械硬碟、大容量U盤還是雲端儲存或老式磁帶都不是單獨使用來長期儲存資料的最好方法。最好辦法是設計屬於自己的備份流程,要靠流程來保證資料安全!
下面幾個點建議可供參考:
1、明確可靠性等級:即資料分級,核心資料,重要資料,普通資料,可丟失資料。不同層次的資料對可靠性的要求是不一樣的,對應的方法也不一樣。
2、格式轉存:對於媒體資料,有損圖片:JPG->BPG 基本能夠清晰度不變但是尺寸變為原來 1/3,無損圖片:PNG->FLIF,基本又能減少一半,如果你是 BMP/TGA 等老格式,直接轉為 FLIF/BPG,馬上讓你空間縮小十倍。音視訊資料也可以用更先進的編碼器進行轉存,這樣你的空間佔用至少能省一半出來。但是不要用一些太偏門的格式,避免幾年後沒有合適的程式讀取。
3、使用好一點的介質:都是 DVD-R,便宜的有 1-2 元一張,貴的有幾十元一張,區別就是質量,硬碟也分監控盤,企業盤和普通盤。如果手頭不是那麼緊張,儘量使用質量好點的介質來儲存你的資料。
4、定期轉存:不管放什麼介質裡,都需要定期檢查,修復。活動介質可以靠一些自動指令碼來轉存,非活動介質需要手動進行。
5、重要資料至少存三份:熱資料(工作集),備份,備份的備份。
6、備份方案根據資料重要度進行區分:哪些資料只需要 raid 備份,哪些資料除了raid外,還需要定時冷備到另外一塊物理硬碟?哪些資料還需要定期燒錄光碟?
7、儘量地理上多地冗餘:即便家裡地震了也可以從異地恢復出來。
8、儘量把檔案直接放在檔案系統上面:不是再弄一個打包檔案把一堆檔案打了包再存,當介質發生故障時,打包檔案很難恢復,而直接放在檔案系統上的檔案相對容易恢復一些。
曾經有一份很重要的資料存在我電腦裡,但是我沒有備份。等到了失去的時候才後悔莫及,塵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如果上天可以再給我一個機會的話,我會把它多存幾份。如果非要給它設一個期限,我希望是一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