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book好用在哪(macbook為什麼這麼貴)
Mac電腦可能是數碼產品中,口碑最為兩極分化的產品了。喜歡Mac的人會覺得蘋果電腦是「生產力」的象徵,這才是真正能賺錢的機器;討厭Mac的人,會建議大家永遠都不要買,從Windows系統切換過來一定會後悔。
關於這種現象,有一句話說得很透徹:喜歡Mac的人,都是一群不考慮他人需求的果粉吹出來的。筆者也一度從Windows 10 PC換成M1 Mac,對這一點可以說是深有感悟。
在我眼中,Mac是一個長處特別長(創作、多裝置聯動),短板特別短(遊戲、相容性)的電腦。Mac不是那種「啥都能幹」的全能型選手,而是「偏科嚴重」的異類,這就是它口碑兩極分化的根本原因。
很多人都關心一個問題:明明高價低配,卻受人追捧,Mac到底有什麼生產力?這篇文章就來簡單的講講。
Mac電腦真正的強項,是在影音藝術創作領域,很多影視公司都把Mac當成主力機器來用。但凡是涉及到「創作」的生產力場景,Mac都給創作者準備了「旦用難回」的殺手級應用。
舉個例子,針對視訊剪輯,Mac上有真正的專業級剪輯軟體final cut Pro,而且這是蘋果自家的APP。和其它剪輯軟體相比,final cut Pro的視覺化程度更高,上手難度非常低。
而且相比PR,FCP更為高效穩定,它在預覽畫面時不容易卡頓,也不用擔心剪到一半時軟體崩潰重開,這兩點極大程度上保證了工作效率。
在簡單易用的同時,final cut Pro還有豐富的外掛生態。簡而言之,final cut Pro的上手難度低,軟體穩定性強,能探索的上限也很高。
尤其是從M1開始,蘋果Mac電腦全系升級到了ARM架構後,蘋果在視訊剪輯方面就擁有了硬體級不可複製的優勢。M1最大的改進就是能效,MacBook Air在不插電的情況下輕度辦公修圖,續航都能達到十幾個小時以上。哪怕是重度剪輯場景,也能撐個七八個小時,基本告別了充電。
而且最重要的是,ARM架構對視訊剪輯要更加友好。有博主測試過,同樣是處理一段H265素材,搭載M1的MacBook Pro的剪輯速度是45秒,intel 10核的iMac Pro的剪輯速度是80秒——要知道,iMac Pro的價格是MacBook Pro的五倍。
不僅如此,很多人都忽略到了一點:蘋果內建的蘋方字型是可供商用的,在蘋果電腦上創作不用擔心版權風險,比如視訊字幕、海報設計之類的。
可以看出,在視訊剪輯領域,蘋果給創作者提供了幾乎全套的解決方案,把這一領域做到了極致——極致到了不可替代的地步。正因如此,儘管Mac電腦高價低配,8GB記憶體敢賣1500元,還不允許使用者私下更換硬碟,很多創作者依然對它趨之若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