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硬碟為什麼沒有AB盤(電腦裡為什麼沒有a盤和b盤)
我的電腦裡為什麼沒有A盤和B盤?沒經歷過DOS的小夥伴,就不知道那時A盤有多重要。早期磁碟作業系統DOS(Disk Operating System),通常需要軟盤驅動器引導安裝或執行,預設A碟符就是當前根目錄。奇客最初接觸電腦,就是從UCDOS使用命令列進入金山WPS,那個年代軟盤是唯一的可移動儲存裝置。
三種尺寸軟盤驅動器對比:8英寸,5.25英寸,3.5英寸
執行在UCDOS上的WPS
讓Ramdisk用上AB盤
在軟盤徹底被U盤取代之後,A或B作為碟符就空出來了,但不等於作業系統不能使用。通過Ramdisk虛擬記憶體盤(還有其他方式如對映驅動器),我們就可以將重新利用起來。
奇客之前也多次提到,只要你電腦記憶體富餘,可以劃出幾個GB作為臨時儲存空間,甚至PS暫存檔、BT下載盤都可以設定在上面,在記憶體上過一下再轉移到硬碟上。
下面動圖所示,奇客筆記本C盤是固態硬碟,虛擬記憶體B盤(這個在系統磁碟管理中不顯示)用來存放IE和系統臨時檔案,這樣每次關機自動清理這些垃圾,還可減少對固態硬碟寫入,延長其使用壽命。
Ramdisk有很多種,收費免費都有,我用的這個不到500KB,通過新增硬體(執行hdwwiz)→高階自定義→瀏覽指定RAMDriv.inf檔案,安裝完成後要在裝置管理器中設定碟符和分配空間。這個工具雖然比較老(2007年版本),但是支援Win7、Win10等64位系統。
Ramdisk安裝
Ramdisk虛擬碟符
Qsoft Ramdrive 64位版
高頻記憶體Ramdisk讀寫速度超快
軟盤的前世今生
磁碟驅動器是電腦中磁碟儲存器的一部分,用來驅動磁碟穩速旋轉,並控制磁頭在盤面磁層上按一定的記錄格式和編碼方式記錄和讀取資訊,分硬碟驅動器、軟盤驅動器和光碟驅動器三種。
軟盤驅動器(floppy disk drive)即軟碟機,讀取3.5英寸或5.25英寸軟盤的裝置。上世紀90年代很長一段時間裡,計算機一般帶有兩個軟碟機,分別為5.25寸1.2M軟碟機和3.5寸1.44M軟碟機,後來一般只配3.5寸1.44M軟碟機,作為較常用儲存裝置預設使用A碟符。
Windows 3.1是微軟第一款使用光碟安裝的作業系統,為了照顧老使用者也提供軟盤安裝方式,系統安裝檔案被分割存放在6張軟盤中。Windows預設安裝到第一塊硬碟第一個主分割槽,即C盤作為系統碟符。
Win98時代,軟盤是成本最低的移動儲存介質,那時一張軟盤也就三五塊錢,普通使用者都能接受。對比行動硬碟或燒錄光碟機,一臺軟碟機百元左右,確實也比較便宜。
Win98系統軟碟機成為標配
1999年,朗科創始人鄧國順發明瞭世界上第一個U盤——容量才32MB,取名“優盤”,快閃記憶體顆粒是從一臺MP3拆下來的,當年他在太平洋電腦網打出第一支廣告:“8M 599元,16M 999元。”軟盤由於容量太小、讀寫速度慢、容易損毀資料,逐漸被U盤這個新生力量所取代。
隨著U盤容量倍增、價格下降,軟盤最終銷聲匿跡,不過AB盤仍然預設空閒,以備特殊需求,比如WinXP可用軟盤載入Raid驅動。在無軟碟機卻需要用軟盤載入驅動,一種雙啟動U盤應運而生,它是通過量產模擬一個軟碟機出來,再通過工具製作成啟動盤使用。
奇客是2005年買了第一個U盤,愛國者迷你王32MB 160元,那年頭朗科的產品更貴。在很多同學還用軟盤列印論文時,我很臭美把U盤掛在了胸前。現在我購買32GB U盤只要33元,不得不說科技改變生活,讓很多電子產品越來越廉價,人們用智力勞動的成果,不斷創造和滿足新的需求。
關注奇客,私信即可索取本文介紹的Ramdisk,雖然它的速度不是最快,勝在免費綠色小巧。
硬碟和記憶體速度差多少,點選下面連結瞭解(詳見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