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舊手機回收市場在哪裡(全國最大廢舊手機回收市場在哪裡)

和新品市場相比,在一些新興消費領域,倒是出現很多新氣象和新變化。比如線下實體與線上交易有機融合的二手消費市場,保持著穩健和較高質量的增長;與此同時,人們的節儉、環保理念不斷提升,又進一步促進了綠色消費。

另一方面,以閒置廢舊手機、電子產品的存量市場看,在全球仍處高位。生產、消費和生活過程中如何避免資源浪費,企業、社會怎樣才能獲得可持續發展,已成為熱點話題。

實際上目前絕大多數消費者,在購買手機等商品時並不知道可以使用它們多久。

有機構的統計資料顯示,中國使用者的換機週期已從2019年初始的24.3個月增加到了31個月;另有報告顯示,全球今年將有53億部手機被廢棄或閒置。

中國迴圈經濟協會近期釋出的調研結果則指出,手機廢棄後主要的流向當中,被消費者閒置留存的儲存率高達54.2%。

超過一半的舊手機“躺”在家裡“吃土”,也意味著二手手機以及電子廢舊物迴圈流通和再利用市場有著較大的發展空間。

國內的二手手機回收有哪些渠道?二手手機該怎麼選才經濟實惠?消費者手機換新怎樣才能更划算?如何讓綠色消費落在實處?

雙11前夕,轉轉集團CEO黃煒、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高階工程師佟慶等受邀做客中央廣播電視總檯經濟之聲直播間,以從業者和研究領域等不同視角,分享了在閒置手機回收再利用、倡導綠色消費等方面的實踐經驗。

報告顯示中國超一半舊手機“躺”在家裡

對於熱衷持久耐用的使用者來說,一部手機可以使用五年甚至更久;而對於追求新款體驗的使用者來說,一部手機的壽命可能隨著下一款新產品的出現就終結了。

北京市企業家環保基金會提供的研究資料顯示,儘管人們換機週期普遍延長,仍有超過20%的中國使用者不到一年就會更換自己的手機;另有報告提及目前每100名中國居民擁有114部手機,超過世界的平均水平;中國人均手機擁有量為4.58部,超過八成的居民擁有過3部以上手機,44.5%的人甚至擁有過5部以上的手機。

手機大量生產和快速消費的另一面,是規模龐大的廢舊手機產生,甚至已經出現反超手機銷量的情況。

中國迴圈經濟協會提供的資料顯示,2015年我國產生廢棄手機3.7億部,2019年達到5.13 億部,2021年略有下降,約4.04億部,但一直維持在3億至5億部的高位。

二手消費升溫,手機回收市場前景廣闊

那麼,目前國內的二手手機市場的總體情況如何?這麼多的廢舊手機閒置,是因為哪些問題存在?

轉轉集團CEO黃煒參加訪談時提到,新機的出貨量可能在下滑,但整個二手手機消費市場還是能看到上升跡象,說明更多人在購買或者換機的時候已經開始考慮二手手機。

而從這兩年轉轉平臺的消費資料看,不少消費者是願意把舊機置換出去的;當然,確實也還有人選擇讓舊手機閒置在家。

黃煒認為很重要的一點是很多人並不知道廢舊手機可以通過迴圈流通再利用和繼續發揮價值,也還沒有意識到置換手機能給自己帶來經濟效益。

不過,隨著大家對綠色環保的消費、生活方式越來越認可,人們的觀念逐漸轉變,會有更多人願意把家裡的閒置手機拿出來放到流通市場,也會有更多的消費者接受和喜歡上購買極具價效比的二手手機。

以今年雙11為例,新品市場略顯平靜,但二手市場電子產品的消費保持著穩健的增長。轉轉集團二手雙11促銷活動的28小時裡,平臺B2C業務手機和3C商品總銷售額同比增長超過50%,除了二手手機熱銷外,3C商品的單量更是增長了137.34%。

“大多數消費者,還是希望在消費過程中追求物美價廉的,所以我覺得整個二手市場會越來越大,前景廣闊。”黃煒坦言。

變麻煩成簡單,平臺履約服務助力標準化流通

從處置閒置手機的意願度看,人們此前不願意置換手機大致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個是大家並不知道舊手機值多少錢;第二個是迴圈、環保的理念和意義,很多人也是剛剛才開始接觸和認知;第三個確實會有擔心的地方,比如隱私安全的清除處理是否專業;第四個原因其實是很多人怕麻煩。

如果說舊手機放在抽屜裡,或者說有人能上門把它收走,大家就會認為很簡單;但是如果想著自己要在各個App上面去操作,或者去線下的哪裡把它賣掉,就會覺得很麻煩。

那麼,怎樣做能變麻煩為不麻煩?

消費者其實希望有一個穩定的、確定性的價格,因為二手手機是非標的。“如果一款手機能夠通過線上的估價大概確定價格,然後消費者再來做出決策,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黃煒介紹作為平臺方,轉轉一直在把很多服務線上化和智慧化,比如上線端內的質檢、倉儲轉運直播功能等,讓消費者通過線上功能就直觀感受到。

此外,除了標準化履約能力建設之外,轉轉也在選擇離消費者更近一步:搭建了700多人的上門工程師團隊,在全國150多個城市提供上門回收服務。使用者線上下單,工程師上門把舊機收走;在這個過程中,使用者同意回收價格就把手機給到工程師現場交付,如果對價格不滿意也可以選擇不賣。

“這個服務流程其實非常簡單,消費者也更容易接受,所以現在轉轉回收的手機有50%以上是通過上門回收的。”

還是以雙11為例,從轉轉集團提供的28小時手機回收資料看,iPhone12、iPhone13等高值機型進入回收榜單Top3,說明消費者依然有著較為豐富的消費意願,而通過賣舊換機,又說明大家消費但不浪費、推動閒置資源迴圈使用的環保理念在不斷提升。

這其中,消費者普遍關心的手機評估問題,恰恰也是轉轉等提供回收服務的平臺在著力解決的。比如轉轉就已經花了近七年時間去打造手機等高值二手3C商品的質檢及評估標準,包括功能、成色、是否拆修、有沒有進水等各個方面的75大項細緻的檢測評測。

此外,通過平臺的AI智慧估價系統和動態調價系統根據市場價得出回收價,給到消費者的回收價格可以比其他傳統回收渠道高出15%至20%。

因此,對消費者來說,在賣手機的時候其實最好還是選擇一些大的平臺,這樣在資料安全處理等各方面更有保障,相比分散的傳統市場,較大平臺提供的標準化履約服務能讓交易變得更放心和省心。

增強環保意識,二手流轉促進綠色消費

據瞭解,全球很多國家都在推動促進二手手機包括電子產品的迴圈利用;讓更多消費者看到和感知到,並且願意參與綠色迴圈、綠色消費當中,其實非常重要。

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高階工程師佟慶介紹,目前我國標準和統計體系正在逐步建設當中,最迫切的工作就是釐清一些高耗能行業和產品的碳排放。

例如手機,目前生產一臺手機的碳排放是多少,官方還沒有釋出準確資料;但是手機主要的原材料鋼材,每生產一噸鋼大約排放1.8噸二氧化碳,所以對於高耗能行業來說,這個量是比較可觀的。目前,國內也有一些地方政府在做碳普惠機制的探索,是對包括二手交易在內的一些微觀的活動,甚至一些個人自願碳減排行為進行一些激勵。

從全球範圍看,也達成了一些廣泛共識。比如二手迴圈經濟的理念主要是依靠延長各種產品的使用時間、使用壽命;因為如果直接廢棄,就要重新去生產出新的產品來補充消費者的需求,但是如果可以通過二手迴圈的方式來延長物品的使用壽命,就可以降低對全新產品的需求。“全新產品的需求減少了,對應的生產側的二氧化碳排放和其他環境汙染物的排放都會相應減少。”佟慶表示。

對於低碳環保的消費和生活方式養成,佟慶認為還是應該從源頭開始來樹立低碳環保的意識,包括綠色的生產和生活方式;目前中國以及日本、新加坡等國家,都越來越重視青少年環保和節約意識的培養。

黃煒介紹,轉轉也在通過多種方式來不斷告訴使用者回收手機確實對環境改善有幫助,平臺也會折算二手交易的“碳積分”給到使用者。“比如交易一部二手手機會減少25至29公斤的碳排放,賣家就會感受到因為他支援迴圈利用,為地球減少了一定的碳排放。”黃煒表示。

比如今年雙11,短短28小時轉轉集團攜手廣大使用者通過買賣二手3C商品實現的碳減排量就超過了727.2萬公斤。

“我問過我們門店和上門服務的員工,當他們從使用者手中回收一部手機,向對方說出 ‘感謝您為環保做出貢獻’ 的時候,能夠真實感受到使用者的成就感和自豪感。”黃煒介紹,這樣的方式讓使用者在賣掉閒置手機時除了在經濟上獲得“回血”,也知道自己是在為促進綠色消費和助力迴圈經濟發展出力,體驗會很好。

從產業和消費市場角度看,佟慶則認為相關的行業協會和機構可以研究一下智慧手機主要原件的安全使用壽命,來給生產者和消費者一些資訊的釋出和引導,可以按照一個比較科學的合理的頻率來更換手機。

“在這種合理的頻率之下,廠商有更充裕的時間去做高質量的轉型升級,從追求數量轉變為追求質量;在此基礎上研製出突破性的好產品,讓消費者也覺得物有所值。”佟慶表示,因為電子產品有特殊性會不可避免的閒置或者廢棄,回收利用領域企業也可以不斷進行技術創新,把資源通過二手迴圈流轉、提煉拆解等環節重新利用起來。

黃煒也表示,有品牌的、質量好且保值的東西確實能在二手市場獲得更好的流轉。從這個角度看,除了手機之外,像包、手錶以及相機等3C產品,迴圈再利用的價值更高,也是轉轉平臺交易裡非常活躍的品類。

今年雙11期間,轉轉集團高客單價二手商品銷售旺盛,GMV增速超過50%不僅證明使用者對平臺越來越信任,願意去購買有品質的二手商品,也說明大家對平臺履約服務的認可。

總體來看,當各方共同攜手建立清晰的交易規則,市場信用體系建設越來越完善時,大家可以放心購買和消費二手商品,避免資源浪費;通過交易閒置物品這種人人都可參與的方式促進綠色消費,也是在為助力迴圈經濟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來源:消費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