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電腦資料遷移(mac新舊電腦檔案遷移)

寫在最前面的話:

本教程的操作難度其實不太適合新手,而對於有一定基礎的朋友來說應該可以根據本教程自行操作,但如果實在對自己沒信心,又實在需要遷移電腦資料的朋友們,建議把電腦帶去蘋果直營店,讓店員指導你操作。

適合人群:

本篇教程適合那些購買了一臺新Mac電腦(無論是全新還是二手),想把舊款Mac電腦上的資料完整的匯入到新Mac電腦上的人群。

簡單來說,就是把一臺Mac上的資料遷移到另一臺Mac上,使得兩臺Mac的資料完全一模一樣,使用起來幾乎沒有任何差別。

正文:

相信大家在使用電腦時,總會遇到過重灌電腦的煩惱。最麻煩的地方在於裝好系統後,還需要安裝自己常用的各種軟體,各種外掛,各種PoJie啥的,尤其是電腦用的越久就越不想重灌,需要折騰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經常需要搗鼓1天甚至是更長的時間。

同時,在買了新電腦之後,有時候重灌軟體的痛苦甚至已經蓋過了新電腦的喜悅。

不過這些問題在我換了Mac之後,就完全不存在了。每次重灌系統,或者換Mac電腦前,我只需要用自帶的Time Machine完全備份到外接磁碟上,然後到新電腦或者重灌好系統後的電腦上恢復一下,就跟之前的狀態完全一模一樣了,非常的省心。這也是相對封閉的蘋果生態帶來的最大便利了。

   

在公司使用電腦時,反正也要插著外接顯示器,早就養成了插著外接備份硬碟的習慣。

每個小時系統自動進行一次增量備份,除了不怕系統崩潰,可以隨時使用備份磁碟恢復之外,即便是誤刪檔案,也能通過備份磁碟輕鬆找回,資料完全不用擔心丟失。在公司使用電腦時,反正也要插著外接顯示器,早就養成了插著外接備份硬碟的習慣。每個小時系統自動進行一次增量備份,除了不怕系統崩潰,可以隨時使用備份磁碟恢復之外,即便是誤刪檔案,也能通過備份磁碟輕鬆找回,資料完全不用擔心丟失。

但是,雖然整體恢復的步驟相對簡單,不過傳統的Time Machine恢復方式由於需要先備份再恢復,同時大多數時候會使用機械硬碟作為備份儲存介質,整體效率相對較低。

所以本教程會教大家使用一根雷電3資料線使得整個遷移效率大幅提升。實測傳輸256GB固態硬碟的資料僅需要不到半小時的時間,而如果需要完全清除“新”Mac電腦的資料,再進行遷移,整個過程也僅需要1小時左右。

整個過程我已經梳理了一個流程圖方便大家理解。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選文末的連結檢視原圖

首先,如果你手上是一臺裝有全新系統的Mac,請直接從第五步開始看。

如果你手上的Mac電腦有其他賬戶的資料,需要完全清除後再匯入(如果直接匯入會提示磁碟空間不足),那麼請接著往下看。

同時,本文只詳細介紹使用雷電3資料線,將舊Mac電腦上的資料轉移到新電腦上的過程,其他方式請對照上方的流程圖進行參考。

一,首先確認電腦沒有韌體鎖

如果你購買是一臺二手Mac,檢視韌體鎖一定是你收到電腦後做的第一步,這樣才能保證你可以順利的安裝系統。

關於韌體鎖,蘋果的官方網站已經有詳細的說明:https://support.apple.com/zh-cn/HT208198

   

如果是有T2安全晶片的Mac電腦,設定韌體密碼保護的介面是這樣的

另外建議將最下面的“允許從外部介質或可移動介質啟動”選項勾上,為後面的從U盤安裝系統做準備如果是有T2安全晶片的Mac電腦,設定韌體密碼保護的介面是這樣的,另外建議將最下面的“允許從外部介質或可移動介質啟動”選項勾上,為後面的從U盤安裝系統做準備。

簡單來說,就是在Mac關機的狀態下,按住Command R按鍵不放,然後再按開機按鈕(MacBook Pro上就是那個Touch ID按鈕),直到螢幕上出現蘋果標誌後,再鬆開Command R。

此時系統可能會提示您輸入密碼,例如韌體密碼,或者臺 Mac 的管理員使用者的密碼。

如果你可以直接看到下面的畫面,說明安裝過程可以順利繼續。

   

在macOS 恢復模式下,“從時間機器備份進行恢復”的介面

如果看到了密碼輸入框,則要立刻找賣你電腦的人詢問密碼,否則你的Mac是無法使用的。

   

韌體密碼輸入介面

   

管理員密碼輸入介面管理員密碼輸入介面

二,推薦先製作好系統安裝U盤

以下高階步驟主要適用於系統管理員以及熟悉命令列的其他人員。升級 macOS 或重新安裝 macOS 不需要可引導安裝器,但如果您要在多臺電腦上安裝 macOS,而不想每次都下載安裝器,這時可引導安裝器就會很有用。

其實在蘋果的恢復功能介面中,是可以直接從網路下載最新的作業系統進行安裝的。

在這次安裝的過程中,我也特意試驗了一下這個功能,想看看如果不製作安裝U盤的話能否順利重新安裝系統。但是我發現,從網路重新下載系統對於網路要求特別高,我在家裡嘗試了很多次最後都在下載完成後出錯了。

所以穩妥起見,還是推薦大家制作一個最新系統的安裝U盤,從U盤啟動來安裝系統。

製作方法大家可以參見蘋果官網列出的教程:https://support.apple.com/zh-cn/HT201372

官網的教程已經非常詳細了,大家按照步驟一步步來操作就行,這裡就不展開了。

三,清空Mac上的硬碟

如果收來的電腦上還保留有上一位使用者使用的系統,則需要完全格式化內建硬碟後,重新安裝系統。

而要格式化系統磁碟的話,只能進入macOS 恢復模式下才可以進行。

還是在關機的狀態下,按住Command R開機,看到蘋果logo後鬆開。

   

選擇“磁碟工具”

進入磁碟工具後,需要分為兩種情況進行操作:

1,左側的內建硬碟只顯示了一個硬碟,如下圖所示:

   

左上角的“內建”下面只有一個「Macintoch HD」

選擇內建磁碟,點按介面中部最上面的“抹掉”,然後填寫以下各項:

名稱:鍵入您希望磁碟在被抹掉後使用的名稱。

格式:選取“APFS”或“Mac OS 擴充套件(日誌式)”。預設情況下,“磁碟工具”會顯示相容的格式。

方案:選取“GUID 分割槽圖”。

點按“抹掉”,以開始抹掉磁碟以及其中的每個容器和宗卷。系統可能會要求您輸入您的 Apple ID。

2,左側的內建磁碟下有兩個磁碟

如果是最新的系統,因為採用了最新的APFS分割槽,所以這裡會顯示有多個內建磁碟,一個磁碟為系統專用,一個為資料專用。這個時候在抹掉磁碟操作時要注意點選「抹掉宗卷組」。

   

選擇其中一個內建磁碟,點選中部最上面的「抹掉」

   

注意選擇左邊的「抹掉宗卷組」

如果不小心點了右邊的抹掉是無法刪除整個APFS磁碟的,這個時候可以點選其中一個內建磁碟,在編輯選單欄裡選擇「刪除APFS宗卷」,就可以正常格式化整個磁碟了。

格式化完成後,還是按照上面的步驟新建一個Mac OS 擴充套件(日誌式)磁碟,如下圖所示:

   

看到這個畫面,說明清空內建磁碟的操作已經完成,可以開始安裝新系統了

四,安裝最新Mac系統

完全格式化“新”電腦的磁碟後,就可以開始安裝新的系統了。

首先關機,插上製作好的最新系統安裝U盤,按住option按鍵開機,看到蘋果logo後鬆開option按鈕,然後會看到下面的畫面。

   

選擇右邊的系統安裝U盤啟動

如果無法從U盤啟動,則需要在恢復模式裡的「啟動安全性實用工具」裡,把最下面的勾選上。

   

從系統安裝U盤啟動後,介面跟恢復模式大同小異,不同的地方在於第二個選項

選擇「安裝macOS」進入:

   

後面的步驟基本就是一路下一步了

   

選擇內建的磁碟安裝(右邊那個是U盤)

   

大概10來分鐘就能安裝完畢(比網路安裝快多了),中間會重啟一次

   

安裝完畢後來到歡迎介面

到這裡,新電腦的準備工作就完畢了,但其實這之前的步驟一般好的賣家都會做好,至少我賣電腦之前,都會把這些工作做好,讓下一位使用電腦的朋友開啟就能使用,或者可以直接開始遷移資料。

   

大概到第三步的時候,來到「傳輸資訊到這臺Mac」選擇第一個選項進入

五,將舊Mac切換為“目標磁碟模式”

從這一步開始,就是跟傳統遷移資料模式不一樣的地方了,需要將舊電腦切換為可以給新電腦遷移資料的模式。

蘋果給它稱之為“目標磁碟模式”,但其實這個模式就是把這臺Mac變為一臺其他Mac可以識別的硬碟。

具體開啟的方法如下,完成以下任一步驟即可:

  • 方法一,開啟 Mac,並在啟動時立即按住 T 鍵。
  • 方法二,如果 Mac 已開機,請選取蘋果選單  >“系統偏好設定”,然後點按“啟動磁碟”。點按“目標磁碟模式”,然後在系統要求您進行確認時點按“重新啟動”。

   

看到這個介面,說明這臺Mac已經在「目標磁碟模式」了,此時你可以把它看做是一塊移動固態硬碟

在遷移完成後,退出「目標磁碟模式」的方法也很簡單,按住用作磁碟的 Mac 上的電源按鈕 10 秒鐘。Mac 關機後鬆開按鈕,重新開機即可。

六,按照系統提示開始遷移

自此,舊電腦的準備工作也完成了,接下來就可以把它們用雷電3線纜連線起來,開始傳輸資料了。

   

看似裡我們日常使用很遙遠的雷電3,在換電腦的時候可以派上大用場

連線好之後,可以看到右側的舊Mac已經顯示為雷電圖示,說明是通過雷電資料方式連線的。

同時,如果此時左側的電腦連線了電源,還能同時給右側的舊Mac通過雷電3線纜充電,所以右邊螢幕上的電池圖示也消失了。

   

在左邊新Mac上點選下一步,選擇舊Mac的磁碟作為恢復來源

在傳輸資訊選擇介面,建議等待系統計算完畢資料總大小後再進行下一步的操作,這個步驟大概需要等待5分鐘左右。當然,如果磁碟越大,需要傳輸的資料量越多,等待的時間也就越長。

之後會彈出來一個密碼輸入介面,這個設定的就是開機密碼,可以跟舊Mac上的一樣之後會彈出來一個密碼輸入介面,這個設定的就是開機密碼,可以跟舊Mac上的一樣

232MB/s的傳輸速度是整個過程中的一個峰值速度,但這個速度持續的時間也很長,實測大概200GB的資料只需要20分鐘左右就傳輸完畢了。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232MB/s的傳輸速度是兩臺都有四個雷電介面的13英寸MacBook Pro之間的傳輸速度。

如果舊電腦是隻有兩個雷電介面的13英寸MacBook Pro,實測只有117MB/s左右的速度 ,傳輸的整體時間也稍微長一點,但也比TimeMachine恢復方式快很多。

   

從連線雷電3資料線,到遷移完成,總共用時在30分鐘左右

七,遷移完成後的效果

遷移完成後,就得到兩臺一模一樣的Mac了

   

兩臺內容一模一樣的Mac

不過Lunchpad的圖示順序會被打亂,這個算是一個小小的BUG,一直都沒解決。

還有就是一些軟體的許可權需要重新獲取。

   

Lunchpad圖示順序不能複製的小BUG一直沒解決

   

網友友@howlchen 分享的縮小Lunchpad圖示的辦法

在終端裡面輸入如下命令就可以改變Lunchpad圖示大小:

defaults write com.apple.dock springboard-columns -int 8

defaults write com.apple.dock ResetLaunchPad -bool TRUE;killall Dock

   

2016款和2018款的13英寸MacBook Pro硬碟速度基本沒有什麼變化

   

不過4核8執行緒處理器帶來的多核處理效能提升真是太爽了

寫在最後:

瞭解了使用雷電3資料線遷移資料的全過程,不難發現macOS在設計過程中的人性化,即使在整機沒有系統,磁碟沒有任何資料的情況下,也能夠通過網路進行安裝系統恢復。而這個功能微軟在近期才考慮加入,這足以看出公司對於使用者體驗的重視程度。

而關於我用到的0.5m雷電資料線,是當時68元團購的,我自己已經用了兩次,平常也可以用來當USB-C資料線使用。

當然這次是偶然看到了雷電3資料線,再加上換了公司的電腦才有了這次嘗試。資料遷移完畢後,終於可以把自己的2016款MacBook Pro拿去送修了,鍵盤連鍵根本沒法用,然後因為這款電腦有Applecare ,還在保修期,所以還一起把螢幕圖層脫落和電池損耗的問題一起解決了。換了整個螢幕 整個C面(連著電池),所以最後只有主機板和D殼是原來的,其他部件都換了個新,鍵盤也升級到了第三代的蝶式鍵盤。

   

維修記錄截圖

後來又把媳婦只有兩個雷電口MacBook Pro上的資料遷移到了那臺修好的MacBook Pro上,經過了兩次嘗試後,感覺省了不少事情,換電腦也能變得如此方便。

當然,如果你仍然覺得非常麻煩,或者不想另外花錢買雷電資料線,強烈建議你去蘋果直營店約個Genius Bar。你可以借用他們那裡的雷電資料線,加上專業人士的指導來完成新舊電腦的資料遷移。

下一篇小技巧,我會教大家如何不用電腦,把舊iPhone上的資料遷移到新iPhone上,這次我是在蘋果直營店,借用他們提供的資料線完成的。